Re: [分享] 菩萨戒“发心仪轨”14 心经的道次第

楼主: ykkdc (ykk)   2023-03-16 14:59:39
摘自:2012年 菩提道炬论
讲述:达赖喇嘛尊者
中译:蒋扬仁钦
(三)2012年10月2日 上午
《心经》里面的第一个“揭谛”,我们讲“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
提萨婆诃”。
第一个“揭谛”意思就是说“你去吧!”去哪里呢?从未获得大乘之道的现有凡夫,
让自己获得了、或者去到了大乘资粮道,所以“去吧!”这是第一个“揭谛”。
再重复一次的话就是说,想要利益他人“为利有情愿成佛”,在此的“佛”最主要指
的是一切遍智,想要获得一切遍智的这颗心(希求心),自然任运产生的时候,就进入大
乘资粮道了。
进入了大乘资粮道之后,“成佛”或是“一切遍智”并不是无因而有的,它是因缘聚
合而有的。
为了使佛陀成办的因缘能够聚合,尤其是成佛最主要的因缘就是六度万行,六度里面
最主要的就是后者“般若度”。
这个智慧(般若度的空正见)必须要透过止观双运,奢摩他、毗钵舍那互相双运的情
况下,才有办法让它成为非常坚定的缘故,
所以当我们获得了缘空奢摩他、缘空毗钵舍那,两者止观双运,生起了缘空的“修所
生慧”(即生起了缘空的止观双运)的当下,就进入了大乘加行道,就是第二个“揭谛”
了。
“揭谛、揭谛”就是“去吧!去吧!”去资粮道、去加行道。在此资粮道和加行道,
指的是大乘的资粮道和加行道。
光是以缘空奢摩他、缘空毗钵舍那止观双运,去认识空性还是不够的,因为毕竟这还
没有现证空性。
所以透过了(加行道缘空止观双运)反复的修持,当我们以现量现证空性的时候,就
是当下正在断除见道所断,那个时刻我们就进入到了圣道位,就是大乘见道,又称初地菩
萨了,所以就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这个就是“波罗揭谛”的意思。
“波罗揭谛”的意思就是“到彼岸去吧!”“彼岸”指的是圣者的彼岸,“此岸”是
我们凡夫的此岸,从凡夫的此岸到圣者的彼岸去吧!
因为获得了见道位以上才是圣者,因为现证空性获得了见道,在当下断除见道所断的
缘故,所以称为“波罗揭谛”,到彼岸去吧!
再反复的观修这种缘空的现证空性的止观双运,反复的串习、修习,当我们获得了修
道的时候,那就是“波罗僧揭谛”了。
“波罗僧揭谛”的意思就是说,不只到彼岸(不只到圣者见道的彼岸),“到清净的
彼岸去了”(要到成就佛果的彼岸),就是到了修道位(从修道位到成就佛果的彼岸)。
修道位的时候,在七地之前,最主要是以断除烦恼障为主,所以从初地一直到第七地
,我们称为未清净的七地;到了第八地的时候,所有的烦恼障都会被断除,所以从八地之
后,八地、九地、十地这三地,称为叫清净三地。
在清净三地(八地、九地、十地这三地)的时候,虽然没有烦恼障要去作断除了,可
是烦恼障所留下来的习气、烦恼障所留下来的污垢,又称为所知障,这个必须要断除的缘
故,这个就是清净三地要去断除的。
同样的,再透过修道的关系,澈底的断除所知障的时候,叫做“菩提萨婆诃”,叫做
“建立大菩提了”(成就无上菩提),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建立一切遍智的正觉果位。
所以我们要知道,成佛是透由如此的次第,慢慢、慢慢的累积成佛的因缘,才有办法
成办、才有办法成就的。
并非像我们点燃了火、或者是打开了电灯,马上瞬间黑暗就消失般的,绝对不是这一
回事的,我们成佛不可能是这样成佛的,是有次第的慢慢、慢慢,一步、一步的上来。
而且所谓“四身”的佛果位,也都是要靠因缘聚合才有办法产生的。
这个因缘是什么呢?就是成佛的方便以及智慧,透过这两者的因缘聚合,我们才有办
法使现在这颗凡夫的心续,慢慢、慢慢的转变成,远离了烦恼、远离了所知障的一切遍智
的这种清净的智慧体。
这个是我们必须要去认知的,这个(成就无上菩提的一切遍智,即完善自己断除烦恼
障、所知障成就佛陀一切种智的觉悟)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待续...)
>>>>>
[1] 道的现观次第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唐.玄奘法师译):
“道(内心智慧发展的道路)有五种(五个阶梯次第),谓:
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究竟道又称无学道,大乘无学道即佛地)”
[2] 任运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第一刹那入大乘道,当下即入大乘资粮道。
心经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此句咒语配合大
乘五道十地的成佛之道,分别是指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佛果位)。
[3] 《华严经》:
“为欲究竟功德智慧(一切种智),常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善法,曾不误起舍众生心
,不以众生其性弊恶、邪见、瞋浊、难可调伏,便即弃舍不修回向,但以菩萨大愿甲冑而
自庄严,如其所愿,决欲荷负一切众生令解脱故,起大悲心、大饶益心,欲令众生悉得解
脱,究竟成就一切种智。”菩萨内心若生起弃舍众生的想法,则与发心相违弃舍菩萨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