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菩萨戒“发心仪轨”15 欲为诸法本1

楼主: ykkdc (ykk)   2023-03-17 08:57:39
* 欲为诸法本
佛典经律论三藏都提到“欲为诸法本”--欲为勤依,由对善法的欲求,引生精进(正勤)
1.《华严经》:
“广大智(佛陀)所说,欲为诸法本,应起胜希望,志求无上觉(佛果无上菩提)”
佛陀鼓励我们,我们内心当中应生起最殊胜的希欲,志求佛果无上菩提,发菩提心。
2.《大智度论》(佛十八不共法之--‘欲无减’、‘精进无减’):
‘欲无减’者,佛知善法恩故,常欲集诸善法故,欲无减,修习诸善法,心无厌足故。
佛告比丘:“功德果报甚深,无有如我知恩分者;我虽复尽其边底,我本以欲心无厌
足故得佛,是故今犹不息;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
诸天世人惊悟,佛于功德尚无厌足,何况余人!(注:大哉世尊!行善没有终止啊,
我等惭愧,岂能怠惰,得少为足!)
复次,摩诃衍《首楞严经》中说:“佛于庄严世界,寿七百阿僧祇劫,度脱众生。”
以是故说,佛欲无减。
‘精进无减’者,如“欲”中说:欲义即是精进。
复次,“欲”以“精进”心数法(心所法)中各别,云何言“欲即是精进”?
答曰:“欲”为初行,欲增长名“精进”。
如佛说:“一切法,欲为根本。”
欲如人渴欲得饮,精进如因缘方便求饮。欲为心欲得,精进为成其事。欲属意业,精
进属三业。欲为内,精进为外。如是等差别。
复次,是精进诸佛所乐,如释迦牟尼佛精进力故,超越九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佛世世乐行精进,今犹不息,是故言“精进无减”。
3.《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五:
《毗尼母经》云:云何名欲?如佛翘勤不倦(精进不倦),故名为欲。又复明欲,系
念在前,如佛觉无异。以是义故,名为欲也。
《成实论》云:经中说欲为法本,以欲求故,得一切法,故名法本。
又,如意足(四神足)中,言欲三昧、进精三昧、心三昧、思惟三昧。
大论云:佛有时说为欲,或时说精进,有时说不放逸。
譬如人欲远行,初欲去时,是名为欲;发行不住,是为精进;能劝励不令行事稽留,
是为不放逸。
以是故知,欲生精进,精进生故不放逸,不放逸故能生诸法,乃至得成佛无上道。
>>>>>
[1] “欲为诸法本”
此处,欲为诸法本,说的是对善法的希求、欲求,由对善法的欲求、希求,引生正勤
的精进,因精进故不放逸,而能生诸法功德,乃至成办无上正等菩提的佛果位。
[2] 佛典中提到欲,并非都指五欲、性欲等,要善加简别,如理思惟
如果有人看到欲,只会想到五欲、性欲的话,应自己检讨,向内观察自己:是否自己
脑袋不成熟、心智不成熟,只会用下半身思考?只会用烦恼心思考?不会用正见思惟?
达赖喇嘛尊者常提醒人身难得,我们有不同于动物的大脑要拿来用。(末学感想:确
实是如此,有时候看到,有将法义混淆来乱的情况,是否没有脑,只会用下半身思考?)
[3] 举例,练习题
《杂阿含经》:“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
佛说“欲求离欲”,前一个欲是欲求,后一个是贪欲,即欲求远离贪欲等恶不善法。
如发心是种欲求,出离心即欲求解脱的发心,菩提心即欲求利益有情愿成佛的发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