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世有没有什么佛教相关的书籍有提及疾病的因果以及对治的书呢?
生病了应该要看医生,
佛教中提到,对出家僧人行四事供养(布施出家众):
“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包括出家众生病,都需要医药了
在家人一样,生病可接受医药治疗。
《增一阿含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波斯匿王说法。
王即请佛及比丘僧,三月供养。遂于宫门之外,作大讲堂,悬缯旛盖,及办一切。
供给所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故云四事供养。”
《佛本行集经》:“尊重承事,恭敬供养,四事具足。所谓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无量寿经》:“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
《盂兰盆经疏》:“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
>>>>>
[1] 生病了要有相关医学知识
比如糖尿病、血脂过高等,就要减少糖类摄取,淀粉类的食品要减少。否则即使积极
拜忏、做佛事,但是没有对症下药,依然摄取过多糖类、又不运动,那么病症不但不会好
,反而只会更严重。板上也有人提过,素食若缺乏维生素B12,会营养不良致病等。
菩萨道要学习五明,其中一项"医方明",就是医学相关的知识。
[2] 除了生理的对症下药,心理方面减轻烦恼,也能帮助疾病
佛教徒相互间关怀对方会问:“少病少恼,安乐住否?”或平常我们关心长辈会问:
“少烦少恼,身心轻安否?”诸佛相互问讯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宝积如来致问
:‘世尊!少恼少患、起居轻利、气力安乐不?’”
有时候内心烦恼太重,身心也会不得轻安喜利。少烦少恼,可以帮助身心轻安喜利。
减轻烦恼方面,可以透过持咒、拜忏、修行戒定慧、修习慈悲心、布施等,来帮助身
心的调整,但也不是就放弃就医看病,可以与就医看病相配合、互为辅助,佛法讲因缘,
因和缘相配合,一者做为因、一者做为缘,来帮助身心疾病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