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造论/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如是引发无过三摩地法,是依慈尊(慈氏弥勒)《辨中边论》,如云:
“依住堪能性,能成一切义。由灭五过失,勤修八断行。懈怠忘圣言,及沉没掉举,
不作行作行,是为五过失。即所依能依,及所因能果,不忘其所缘,觉了沉与掉,为断而
作行,灭时正直转。”
其依住者,谓为除障品发勤精进,依此而住,于此能生心堪能性胜三摩地。
此能成办胜神通等一切义利,是神变之足,或是所依,故说“能成一切义”。
云何能生此三摩地?谓为断除五过失故,勤修八行,从此因生。
五过失者,谓加行时,懈怠为过,于三摩地不加行故。勤修定时,忘失教授是其过失
,若忘所缘,心于所缘不能定故。已住定时,沉掉为过,彼二令心无堪能故。沉掉生时,
不作功用是其过失,以此不能灭二过故。离沉掉时,行思是过。
《修次》等说:沉、掉二过合一为五,若各分别是六过失。
对治此等为八断行:对治懈怠有四,谓信、欲、勤、安。对治忘念、沉掉、不作行、
作行,如其次第谓念、觉了沉掉之正知、作行之思、正住之舍。广说如前。】
《辨中边论》教导修无过三摩地的方法:
“依住堪能性”:精进能成就三摩地。换句话说,要修止一定要精进。
“能成一切义”:得止后,依于止可以成就五眼、六通等一切义。
“神足”:止又称为神足。用脚可以去想去的地方,有了神仙的脚就可以快速地去想
去的地方,用神足譬喻世间的功德、出世间的功德都可以快速成就。
“由灭五过失,勤修八断行”:要怎么得止?断除五过失、行八断行。
五过失是:
一、“懈怠”:加行时,对修禅定懈怠。
二、“忘圣言”:忘失所缘。连所缘都忘失,就谈不上修了。
三、“沉没掉举”:已住定时,生沉掉会让心无堪能。
四、“不作行”:沉掉生时不去对治。
五、“作行”:离沉掉时还去作用。
若将沉掉分开,就有六过失。
八断行是:
一到四是“即所依能依,及所因能果”,即对治懈怠方面有四:信心、希求、精进、
轻安。
五、“不忘其所缘”。
六、“觉了沉与掉”。
七、“为断而作行”。
八、“灭时正直转”。
表面看过去,第五至第八是分别对的治法—念、觉、思、舍,其实就是修正念、正知
对治沉掉,使沉掉不生。
讲说如何修止的论著很多,多数与《辨中边论》所说断五过失、行八断行的内容相同
,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这些论著中,以《广论》奢摩他章的解释最圆满。宗喀巴大师不是只用少少几页提及
,而是对每个细节都仔细地解释。这也是宗喀巴大师为人称道的功德处。
以下就将《辨中边论》所说断五过失、行八断行与《广论》所说做个对照。
(...待续...)
>>>>>
[1] 三十七道品中,四神足的体性是定,又称四如意足,由禅定功德能成一切义(即如意)
《杂阿含561经》 :“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四如意足(四神足),…何
等为四?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精进定、心定、思惟定断行成就如意足。”(足,即所依)
《长阿含经》:“如来善能分别说四神足,…一者欲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二者精进
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三者意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四者思惟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
[2] 生起无过三摩地(即没有过失的禅定)的方法:修八断行,灭除五过失
不能获得禅定的五个过失:1.懈怠、2.忘圣言、3.沉没掉举、4.不作行、5.作行。
由八断行灭除五过失,八断行:信、欲、勤、安、正念、正知、思(作行)、舍。
前四个断行“信、欲、勤、安”,断除第一过失“懈怠”;第五个断行“正念”,断
除第二过失“忘圣言”;第六个断行“正知”,断除第三过失“沉没、掉举”;第七个断
行“思”,断除第四过失“不作行”;第八个断行“舍”,断除第五过失“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