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青增格西:中论-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2

楼主: ykkdc (ykk)   2022-10-15 05:22:13
(接续前篇)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摘自:《中论释-正理海略讲》见悲青增格西
寅二、余义。分二:卯一、明二种遮之相;卯二、思惟彼二何者是正理的所立。
前说“非自(非自生)非从他(非他生),非共(非共生)非无因(非无因生)”都
是遮无,不是遮非,就牵涉到什么是遮无、什么是遮非。
清辨论师谈到“非自非从他”等四项都是遮无;同样,月称菩萨也谈到“非自非从他
”等是遮无。
所谓遮法,心直接遮止自己的所遮品而了解的法,就叫做遮法。
仅仅只是非非自己这样的遮止,并不是真正的遮止。
问:桌子是不是遮法?不是。
问:桌子是不是非非桌子?桌子是非非桌子。非非什么其实也是遮,仅仅如此就会构
成遮法吗?不会。
是如前说,直接遮止自己的所遮品而获得的,才是遮法。
也就是说,一切所知可以分为成立法与遮法。
什么叫做成立法?如桌子。
了解桌子时,是直接看到桌子,不需要直接遮止什么才能认识到桌子,所以桌子不是
遮法。
像虚空、空间就是遮法。
空间的障碍是阻碍物,没有阻碍物就有空间,有阻碍物就没有空间。我们了解的是空
间,但了解空间的方式,是把阻碍物排除掉—没有阻碍物。
所以,成立法与遮法的差别是什么?
成立法可以直接了解它,遮法一定要遮止什么而了解。
以此类推,空性也是一样,自性有是不存在的,没有自性有,而不是一个直接的东西。
又,带有否定词的,不见得是遮法;没有否定词的,不见得不是遮法。
像无量光佛,用语带有否定词“无”,但它不是遮法。
胜义谛、法性,用语中没有否定词,却是遮法,
因为了解它们(胜义谛、法性)时,内心现它们时,必须把所遮品遮住。
遮法有二:遮无、遮非。
所谓遮无,是心直接遮止所遮法而已,不会引伸或成立其他法。
如问:婆罗门喝不喝酒?回答:不喝。
不喝酒就只是把喝酒挡住而已,没有(引申)说他在喝饮料,没有其他的意思。
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喝酒,看不到不喝酒,虽然看不到,但是不喝酒是存在的。要如何
认识不喝酒?要先认识喝酒,没有喝酒(遮止喝酒)就叫做不喝酒。
所谓遮非,是心遮止所遮法后,会引伸或成立其他法。
遮非分三:一势引,即间接引的意思,二直引,三时引。除了这三个,没有其他的了。
第一、势引,例如说“胖子白天不吃饭”。
“胖子白天不吃饭”交代的是晚上吃饭,但是“晚上会吃饭”这句话没有明讲出来。
也就是,“胖子白天不吃饭”讲出另外的法—“晚上吃饭”。但是它没有直讲,遮止白天
吃饭,以此势力而引出晚上吃饭,所以叫做势引。
第二、直引,例如说“有无我”。
“无我”是遮法,“有”是成立法,“有无我”这句话能遣所遮及直引余法。
也有一语俱引的,例如说:“胖祠授白天不吃饭而不瘦。”“胖子白天不吃饭”讲出
他晚上吃饭,“不瘦”是直接讲出这件事的用语,所以讲了二个内容,一个是间接说,一
个是直接说,一语俱引,二者都具备。
第三、时引,是如已知某人不是刹帝利种,就是婆罗门种,但是还不知道他是哪个种
性。此时,若说:“他不是婆罗门。”此语虽未明说他是何种姓,但是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即“不是婆罗门”不仅否决掉他是婆罗门,而且话中带有另外一句话:“他是刹帝利
”。
再例如:上课铃响,突然有位老师跑到讲台上,准备教书。那只有二种可能,代课老
师或真正的老师。也就是在那个时间点上,除了这二种现象之外,不会跑出其他的现象。
若知道他不是代课老师,马上就知道他是真正的老师。用这种方式去了解那个时刻的状态。
《般若灯论大疏》:“其遮由义显,一言而成立,彼俱不自显,非遮余是余。”
“其遮由义显”指势引;
“一言而成立”指直引;
“彼俱”是二者都有(俱引),
“不自显”指时引;
“非遮”,以上属于‘遮非’,“余是余”是‘遮无’。
以上有关遮非,讲了四个:势引、直引、俱引、时引。虽然有四个,但是可以归类为
三个(俱引摄于直引)。
有人说:若与所立事结合,即非遮无。这不对。如婆罗门是所立事,说婆罗门不饮酒
,仍不妨碍它是遮无。
这样理解:如瓶子的空性,空性是遮无,瓶子是成立法,所以他人认为瓶子的空性是
遮无与成立法结合,这样就不是遮无,而是遮非。
但并非如此,主题—瓶子是自性空的,自性空并没有引伸出什么,瓶子的空性并没有
引伸出什么。
又如“声音”是显现法,“无常”是隐密法,“声音是无常”是隐密法。
所以虽然“声音”是显现法,但它不会妨碍“声无常”是隐密法。
也有人说:若与所依结合,即牵引余法。这也不对,就像如婆罗门是观察引不引余法
的所依。
或如前例,声音是无常,声音只不过是讨论无常的基础点。谁无常?声音。而不是无
常所引伸出来什么。
卯二、思惟彼二何者是正理的所立。分二:辰一、示所立是遮无;辰二、断除对此之诤论
“出家人不饮酒”是遮无,不饮酒排除的是饮酒,只是阻挡饮酒这件事,没有讲其他。
四无生—不是自生、不是他生、不是二生、不是无因生—也是一样,就是排除自生、
他生、二生、无因生。
排除自生,也就是没有自生,排除有自生与没有自生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排除实有时
,就自然成立不是实有、是实有空、非实有。
典籍中,有些地方的用语是“只是遮而已”、“只是排除而已”。
对此,有人就误以为:只是排除实有,并没有成立实有空;如果成立了实有空,就变
成不只是排除而已,有这样的想法。
然而,排除实有,自然交待了实有空,排除实有与实有空是直接跟间接的关系,直接
排除实有时,间接就成立实有空。
(注:此处说成立实有空,不是说实有空是成立法,而是说实有空是量所通达。)
遮实有而谈到非实有,这是可以的,“不是实有”并不会引伸出“非实有的有”或“
是非实有的存在”。
若是遮无,排除了什么之后,不会引伸出其他,若引伸出什么,就不是遮无,是遮非。
“不是实有的有”引伸出有;单单“不是实有”,就不会引伸出其他的,如果引伸出
其他,如存在、有等,它就会变成遮非。
他人因为不了解,所以看到典籍说“只是遮除而已”,就认为只是遮除、不会谈到其
他。
若如他人所言,《般若经》中“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都是遮无,
那么凭什么说《般若经》谈了空性?然而,《般若经》不仅遮除实有,也讲了空性。遮了
实有,间接就成立了实有空,这并不是引伸什么的情况。
辰一、示所立是遮无
自续派以下(包括中观自续派、唯识宗、经部宗、毗婆沙宗)承许自性因明论式,宗
、因、喻全部都要自性有,宗、因、喻没有自性就无法成为正理。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