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菩提心是爱他胜过于爱己的发心10

楼主: ykkdc (ykk)   2022-10-12 02:40:21
(接续上篇)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觉灯日光》
若将“七因果”及“自他相换”两者配合一起观修:
首先,应观修知母之前的无量舍,缘一切有情远离爱恨亲疏,之后再修知母、念恩。
观修念恩时,可以如同《广论》所说的内涵去做观修,也可以这样思惟:要成就佛果
位,必须成办六度。
六度的第一个是布施,如果没有众生让我们布施,我们如何修学布施?这是没有办法
的。所以至尊有情此福德田,可以让我们成办布施波罗蜜多。
“布施”和“布施波罗蜜多”是有差异的,小乘阿罗汉也有布施,可是不称为布施波
罗蜜多,因为他没有以菩提心(希愿成佛的动机)摄持而行布施。
所以小乘行者做再大的布施,也不能称为布施到彼岸—布施波罗蜜多。不只布施依赖
有情福德田成办,布施波罗蜜多也是由于至尊有情才有办法圆满。
同样,以持戒来讲,不要说别解脱戒,就连最基本的十善业道—断十恶业的戒体,也
是因为有有情这个福德田,才有办法成办。
没有欲杀的有情,我们如何防护杀业?没有会让我们造恶业的有情,我们如何防护恶
业?没有办法。
第三忍辱波罗蜜多更是需要真正想伤害我们的怨敌,我们才有办法修学忍辱波罗蜜多。
因此,就成佛的利益来讲,一切都来自于有情福田。
不只出世间的广大福德善行,是由于有情福田才得以成办,就连今世我们从母胎出生
后,也是由于有情福田,我们才得以活到现在。
以西藏人来讲,我们日常的食物是糌粑,要做糌粑的时候,需要透过许多有情的手;
为了让糌粑好吃,要加酥油进去,酥油是工人制作的;酥油的原料是牛奶,这得有牛产奶
才有牛奶。
其实我们没有权利饮用牛奶,小牛才有权利饮用,可是我们人类因为贪欲,把牛奶占
为己有,剥夺了小牛的权利。尤其我们吃肉更是如此,是我们杀了动物,是动物牺牲了自
己的性命,给予我们皮、肉、骨头等。这样想来,我们真的要好好地反省。
我们可以透过上述种种,来思惟有情对我们的恩惠。
例如今世,食、衣、住、行,任何一切的利益都来自于有情。譬如名誉,人要在今天
这个社会打响名号,需要透过媒体的力量,要一传十、十传百,才能成为名人。
透过念恩,产生更强烈报恩。透过知母、念恩、报恩,再思惟自他平等。
观修自他平等之后,再思惟我爱执的过患、爱他心的功德,决定将原来爱己的心转移
到他人身上,将排斥他人的心转移到自己身上。
思惟:“为了消除无始以来跟随我的我爱执,我一定要透过他人来培养爱他心,他人
是帮助我消灭最大仇敌的最大恩人。”
由此感恩他人,产生悦意相。
我平常对外国人这样讲:菩萨圆满自利的方式,才是最有智慧、最善巧的。菩萨真的
是很懂得自私,很懂得照顾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菩萨是以智慧照顾自己,所以把所有的重心摆在他人身上。
在成办他利的时候,随顺成办自利,圆满自他二利,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初、中、后
三时都是圆满的,没有任何苦果、没有任何伤害。
我们凡夫是以愚蠢的方式来成办自利,弄到最后,所想的一切都与烦恼相应,所做的
一切都与恶业相应,所得的一切即是三恶道(反而离乐得苦,获得三恶道的痛苦)。
我们并不懂得照顾自己。要照顾自己并没有错,可是要以智慧来照顾自己,而不是以
自私自利如此愚蠢的方式来照顾自己。
经过缘众生的悦意慈心,再加上思惟共中士道所说的种种痛苦,而产生缘有情的悲心。
由慈心观舍(慈是予乐),由悲心观取(悲是拔苦),做取舍的观修并没有确定取舍
的次第,许多大论典提到先修取、后修舍,然而主要是看个人。
怎么观修呢?透过悲愍心(悲是拔苦),来取一切众生不好的一切,无论恶业、烦恼
,或烦恼障、所知障等,完全让自己来取受。
取来之后,就如毒蝎,或是非常肮脏的黑色云团,完全融入在自身,压在我爱执的身
上,以毒攻毒般把我爱执彻底消灭。
透过慈心(慈是予乐),把自己三世所造的一切善业,以白色的光芒,或白色的清净
甘露流出,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让他们获得自己所累积的一切福报资粮。
(注:如同《宝鬘论》里面有说到了:“愿一切众生的痛苦,用自身来承担,愿我一
切的善业,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诸如此类的内容,在《菩提心释》里面也有说到。)
透过以慈心舍、悲心取的方式,来增强自他相换的心量后,再生起增上意乐—“为利
益有情,我一定要努力承担”—之责任感,最后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发心(即菩提心)。
以上就是结合“七因果”和“自他相换”的观修方式。
>>>>>
[1] 古印度佛法,修持菩提心的传承源流
七因果: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金洲大师→阿底峡尊者→…
自他相换: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龙树菩萨→寂天菩萨(入行论)→阿底峡尊者→…
1.“七因果”是六因一果,前六者为知母、念恩、报恩、悦意慈心、大悲心、增上意
乐;前六者次第为因,产生的结果,即为利有情而希愿成办无上菩提果位之发心(即发菩
提心),任运生起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希求相应的意识心王)的当下即入大乘门。
2.“自他相换”透过思惟我爱执的过患、爱他心的功德之后,接着七因果后面四支:
悦意慈心、大悲心、增上意乐、菩提心,由慈悲观修取舍,最后生起菩提心入大乘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