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菩提心是爱他胜过于爱己的发心4

楼主: ykkdc (ykk)   2022-10-07 18:33:20
(接续上篇)
摘自:2012年 菩提道炬论释(第7讲)
讲述:达赖喇嘛尊者/中译:蒋扬仁钦
如果我们想要把“七因果”还有“自他相换”两者混合一起作观修的话,
首先,我们先观“平等舍”,就如同之前所说的,远离爱恨亲疏的平等舍,之后就观
“知母”、之后再观“念恩”,在念恩之后再观“念特殊之恩”。
什么叫特殊之恩呢?一般的念恩,是念父母亲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在做我母亲的时候
对我的恩惠,这叫做念恩;
“念特殊之恩”就是说,哪怕他们不是我父母亲的时候,也对我很有恩惠的,为什么
呢?以今世来讲的话,我们的衣食住卧,所有的一切,
都是透过第三者的手,慢慢的、间接的转到我的身上,所以才有办法去享受这些衣食
住卧的物资,没有这些第三者的努力,我们没有办法获得这一切,哪怕我们想要的。
所以哪怕这些众生我们不认识,现在这一世也不是我们的母亲,可是我们必须要经过
他的手才有办法获得这一切,所以必须要透过这种至尊有情、至尊生命体,我们才有办法
得到自己想要的。
又如同哪怕是仇敌,我们也应该要去感恩才对。如同《入行论》里面有说到了,所有
的修行里面最难修的就是“忍辱”,要修忍辱的话,没有仇敌你没办法修;
只有仇敌提供你机会让你修忍辱以外,没有仇敌你怎么修忍辱?没有办法了。所以光
是凭仇敌提供了机会让你修忍辱的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去感恩仇敌了,所以哪怕是仇敌也
要去感恩才对。
因此,透过了这种“念特殊之恩”之后,再来思惟“自他相换”。
透过自他相换的这种思惟去修“平等舍”(一切众生都拥有离苦得乐的想法、都拥有
离苦得乐的权利,在这一点上平等没有差别),再来去思惟“爱己的过患”,再去思惟“
爱他的功德”,
之后,再以悲心去“取”(悲是拔苦,取一切有情众生之苦于自身受),之后再以慈
心去“舍”(慈是予乐,舍自己的善业予一切有情众生),
之后再生起“清净意乐”(大悲心利他的增上意乐),之后再“发起菩提心”(由利
他的大悲引生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希求),而说到了十三种的所缘境。
所以随着众生不同的所需,还有他接受的程度,有些人可能七因果对他来讲比较简单
,生起这种爱他胜过于爱己的心;
但是有一些人,他可能会觉得自他相换,对他来讲更强而有力。通常以经典上来说的
话,相应于自他相换的大乘修行者,通常是偏上根者、善根者。
菩提心是要透过长久的时间,坚持的去串习它、修习它,才有办法获得的。
如同《入行论》里面有说到:“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什么事情只要努力的、
恒持的做下去,我们绝对会有成就的一天。
就如同噶当的先贤大师们说到了,哪怕是再难的事,我们只要咬紧牙关努力的坚持下
去,哪怕是要花上几百年的时间去学习,将来也会有成就的一天。
如果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可以去做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大家都想要离苦得乐的,除
了爱他胜过于爱己的菩提心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没有啊!
世界上有七十亿人口,真的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有少数几个人例外吧!我并不是
叫你们一定要成为佛教徒,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因为每一个人的想法不同,每个人的所需
不同,所以我没有这方面的意思,这个你们必须要知道。
就以佛自己来讲的话,佛说完了《般若经》之后,他又讲了《解深密经》。《解深密
经》的意思就是说,之前我在说《般若经》的时候,说到了这些道理,其实我是针对三法
性而说到了三无性的,于是又多做解释了,所以佛也是为了配合著众生的根器,而说不同
的教法。
所以有时候光是看佛经去做对比的话,我们真的很想直接请示佛说:“佛到底哪一个
才是您究竟的意趣?”我们真的很想问。也是因为如此,我们如果一旦了解到,在实际的
状况上,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每一个人接受的程度不同,因此不同的见解、或不同的
想法、或不同的方法,这是需要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办法建立,对一切宗教信仰产生真正的尊敬,才有办法去敬
重一切的宗教信仰,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西方传佛法的时候,我只跟他们说,以佛法的观念来讲是这个
样子,但是我在这个同时一定会呼吁他们说:“因为你们的文化背景,大部分是偏天主教
或者是基督教,所以你们最好保持原本的传统信仰,不要随意改变。”
有一些当然是信回教徒,所以不要因此而改变你们的想法;但是如果你们对佛法有兴
趣的话,我在此作介绍,我是非常保守的跟他们介绍佛法的。
所以有一位传教士,他听到了佛法的悲愍心、忍辱的这种修持之后,他很感兴趣,于
是他很认真的在修。
但是有一天他跟我说:“我对空性也感兴趣”,于是我就跟他说:“这个不是你要管
的闲事”。
因为自性空的这种思惟,有一个讯息就是说,一切都是完全依赖他者而有,一切都是
完全依靠、或观待他者而有的时候,变成了造物主的这种常、一、自主的性质,慢慢的可
能会受到动摇,一旦受到动摇的时候,是不是代表他对上帝的信心就会动摇了呢?我不希
望他会有这方面的矛盾,因此我会特别的注意。
但是在此对华人说佛法的话,我内心就没有这方面的疑虑了,因为佛法对你们而言,
是你们文化所留下来的遗产,所以你们有义务要保存自己的文化遗产,这是你们的义务了。
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的这样子观修之后,觉得有坚定、或者有感受的时候,这时
候我们就应该要接受愿心仪轨了(发菩提心的愿心,受持菩提心的愿心戒)。
从第7句到第17句,就是讲到愿心仪轨的部分。在第20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若
常具余七”,在此有说到了,如果具有别解脱戒的话,再去接受菩萨戒会更为殊胜。所以
在愿心仪轨之前,我想跟你们传授居士戒。(...下略...)
>>>>>
[1] 《华严经》:“佛子!菩萨摩诃萨发大慈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发大悲心,代一切众
生受苦故;发一切施心,悉舍所有故;发念一切智为首心,乐求一切佛法故;…无疲
厌清净悲,代一切众生受苦,不以为劳故;…不着己乐清净悲,普与众生快乐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