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菩提心是爱他胜过于爱己的发心3

楼主: ykkdc (ykk)   2022-10-06 17:41:05
(接续上篇)
摘自:2012年 菩提道炬论释(第7讲)
讲述:达赖喇嘛尊者/中译:蒋扬仁钦
另外一种的观修方式,如同刚刚所说的,修学他利之发心有两因:一个是七因果,第
二个就是自他相换。(将“比起他人更爱自己”的心态,换成“爱他胜过爱自”。)
自他相换的修法,就是偏上根者的修法了。自他相换的这种修法,不会跟我们有点遥
远的感觉,但是如果讲到知母、念恩、报恩,会觉得有一点遥远,我所谓“遥远”的意思
就是说,自他相换的这种理由,在我们实际的生活当中、日常生活当中会反复的看到,
怎么说呢?如同《入行论》里面有说到了:“所有世间乐,悉从他利生,一切世间苦
,咸由自利成。”
一切世间的安乐,都是从爱他、关怀他人、对他人产生贡献而产生的;所有世间的痛
苦,都是过分的在意自己、忽视他人的感受而产生的,所以这个就是很现实的一个写照,
让我们可以知道说,确实自他相换是需要的。
所以透过了我们自身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说,如果要爱的话,比起爱自己,爱他人
应该是更重要了。
所以在此的“平等舍”,并不是像七因果的这种舍,也就是说我必须要远离爱恨或亲
疏的这种舍;
在此“平等舍”的观修是说,一切众生是一样的原因是,一切众生都想要离苦得乐,
想要离苦的角度来讲的话是一样的、想要得乐的角度来讲的话是一样的,同样的拥有想法
、同样的拥有权利、同样的拥有能力,以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是一样的。
所以,首先先透过这种“平等舍”的观修,我和众生没有差别。
之后再来观想、再来思惟说,爱我的话有什么坏处?爱他的话有什么功德?透过这种
思惟。
如同宗喀巴大师在《菩提次第广论》里面也有说到了,爱他胜过于爱己的菩提心,真
是不可思议,因为它直接所着想的就是为了他人而已,但是他真正成办的却是自利,确实
是这样的。
我们一直有个错误的想法,会觉得说,好像帮助他人,好像自己损失了些什么,错的
!如果你认为帮助他人,是自己损失什么的话,那是错的!宗大师上述所说的这句话就已
经证明了。
所以我平常也有这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自己没有错,因为你不爱自己的话,根
本没有立场、也没有基础去爱他人,因为自己都不在乎自己了。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话,
我们要怎么样去爱他人?没有办法。
如果自己要爱自己,自己在乎自己的话,那我们就要选择聪明的方法、明智的方法爱
自己了。所以我时常会半开玩笑的说:“愚蠢的自私、还有智者的自私”,
如果我们要自私、为自己着想的话,就要选择一种聪明的方法、智者的方法来自私吧
!不要采用我们平常的这种愚蠢方式自私。
我们平常所采用的愚蠢的方式自私就是说,为了自己,我不在意别人的立场,我完全
可以不用考虑别人的立场,这种叫做愚蠢的自私,所以不要再做以前所犯的错误了。
从此之后,知道智者的自私是重要的话,那什么叫做“智者的自私”呢?因为爱自己
,要让自己真正离苦得乐,所以我更需要爱护他人,因为一切的功德来自于爱他人。
(反之,伤害他人的话,自己就不安乐了,伤害他人的话反而离乐得苦,如堕恶趣)
所以透过这种爱己和爱他的厉害关系的比对,反复的去思惟,其实对于自他相换的内
容来讲的话,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今生的感受产生定解、产生决定;
因为只有爱他的这条路,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够让我们自己真正获得安乐。
因此所谓的自他相换,并不是说把自己换成他人、他人换成自己,而是说把原本爱己
的心,转移到他人的身上;把原本冷漠、忽视、甚至于不在意他人的心,转移到自己的身
上。
也就是说当有利害关系发生的时候,必须要做出自己和他人的选择的时候,他人永远
在自己的前面,自己永远在他人的后面,也就是说他为主、自为次,这个叫做自他相换。
图登喇嘛曾经有说到:“希望一切有情众生的痛苦、甚至于苦因,让自己完完全全的
承受,如果是这样的话,哪怕自己没有成佛也没有关系,希望我永远为了承受众生一切的
痛苦和苦因,让我永远堕落地狱吧!”他曾经有这样说到。
所以当我们产生这种强烈的悲愍心、爱他之心的时候,其实内心的深处是非常坚定的
,而且这种满足感是不可思议的。这时候我们会觉得,我生下来是有意义的,不枉此生。
透过五根而产生了这种感受,它只是暂时性的,但是透过内心而产生真正的感受,是
无法动摇的、是非常坚定的。
所以反复的去思惟吧!爱他和爱己的利害关系,让自己决定要自他相换了。
所以当我们决定自他必须得相换的时候,用悲心来取有一切众生的痛苦、还有苦因,
让它在自身上承受;用慈心把自己的快乐和快乐之因,所有的善业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
用悲来取,用慈来舍,所以先用悲取,再用慈舍,透过这样一种取舍的方式,来观修
慈心以及悲心。
如同《宝鬘论》里面有说到了:“愿一切众生的痛苦,用自身来承担,愿我一切的善
业,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诸如此类的内容,在《菩提心释》里面也有说到。
所以菩提心,自他相换的这种爱他胜过爱己的心,真是非常的不可思议。
由此而来发起的“清净意乐”(大悲心的增上意乐),就是说我必须要承受一切众生
的责任的一种非常强大的心力,我们又称“清净意乐”,这种的责任感才会发起的。
之后才会生起俱有二希求之菩提心。
(...待续...)
>>>>>
[1] 观修菩提心七因果教授的平等舍
观修菩提心七因果之前,要有“平等舍”的基础,即四无量当中远离爱恶亲疏的平等
舍。由平等舍远离爱憎亲疏的贪瞋,其后的知母、念恩、报恩等才能平等遍布一切有情,
由远离爱恶亲疏的平等舍,才能真正爱护一切有情,进而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
[2] 观修菩提心自他相换教授的平等舍
一切众生都想要离苦得乐,想要离苦的角度来讲是一样的、想要得乐的角度来讲是一
样的,一切众生同样都拥有离苦得乐的想法、同样都拥有离苦得乐的权利。
如“同体大悲”的同体,即是说,一切众生同样都有离苦得乐的想法与权利,以此而
言一切众生是平等没有差别的,舍离比起他人自己更加重要的想法,珍视他人、爱护他人
,舍自爱执、取爱他心,把比起他人更爱自己,换成爱他胜过于爱自,从而发起菩提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