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达赖喇嘛尊者传授菩提道次第广论(第41-1讲)/蒋扬仁钦中译
之前说到奢摩他的四种所缘,周遍所缘、净行所缘、善巧所缘,现在讲到净惑所缘。
(352页)“又净惑者,谓唯暂伤烦恼种子及永断种。”
有两者,也就是我们要断除烦恼的话,一般断除的方式有两种:
1.一个是暂时的让它没有办法现起,所以叫做压伏烦恼(断除烦恼现行)。2.那另一
者,是把烦恼的根本连根拔起,完全彻底的消灭它,这叫做永远断除(断除烦恼随眠)。
如果只是暂时的压伏烦恼,并非是连根拔起的从烦恼根本上去作断除的话,那我们可
以修粗静相,也就是下地为粗相、上地为静相的一个粗静相。
所谓下地粗相、上地静相的意思,就是说现有的,我们是在欲界的话,欲界的烦恼众
多,故称粗相。欲界的上一界,就是初禅天,初禅天比起欲界来讲的话,寂静许多的烦恼
还有许多的过患,所以上地为静相。
那同样的道理,如果真的初禅天的禅定的话,它的一个粗静相,就是初禅现有自己的
所在、所设的功德来讲,还是仍然还具有初禅烦恼,所以叫做粗相。比起初禅的话,二禅
更为寂静的缘故,所以二禅为静相,所以叫做下地粗相、上地静相。
以这一种观修的方式,以这种所缘的方式,来暂时压伏烦恼,这是第一者。
如果是要永远消灭烦恼的话(根除烦恼),最主要就是要去修学无我智慧了。
我们可以从本文里面看到,“又净惑者,谓唯暂伤烦恼种子及永断种,初所缘者,谓
观欲地乃至无所有处”,
为什么说到,欲地乃至无所有处呢?因为三界里面的最高天,就是非想非非想天,所
以非想非非想天之上,就没有再另外一界的缘故,所以非想非非想天,不可能成为下地。
能够成为下地的最高天就是无所有天,所以在此说到,欲地乃至无所有处等,下地粗相、
上地静相,透过这种观修的方式来压伏烦恼。
“第二所缘”,就是“永断烦恼种子”,所缘就是四谛十六种行相,“谓四谛中无常
等十六行。”
“又以此等作奢摩他所缘之时,谓于诸境所现影像,随心决定任持其心不多观察。”
如果是以奢摩他作所缘的话,因为奢摩他最主要是以止力安住,所以不是以观察力。
“诸境所现影像”的意思,就是讲到义共相,也就是之前所说的,我们在观佛像的时
候,并不是用像肉眼去看佛像般的,最主要是用意识去缘取,透过佛像的一个影像(义共
相),间接的去缘取佛像,所以他最主要缘取的那个像是什么呢?就是佛像的一个义共相
,就是在此所谓的影像(意识所缘的义共相)的意思。
>>>>>
[1] 正明所缘——总说修习禅定的四种所缘:周遍所缘、净行所缘、善巧所缘、净惑所缘
《瑜伽师地论》(玄奘法师译):“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
、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这一大段是进行“正明所缘”的科判,说明正行修习禅定的所缘,分为四种:一、周
遍所缘,二、净行所缘,三、善巧所缘,四、净惑所缘。至此已依序阐释了四种所缘。
[2] 第一种周遍所缘的道理,周遍后面三种所缘的道理
周遍所缘总说止观的四种道理:有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事边际性、所作成办。
《解深密经》(玄奘法师译):“如世尊说,(周遍所缘)四种所缘境事,…佛告慈
氏菩萨曰:‘善男子!一是奢摩他(止)所缘境事,谓无分别影像;一是毘钵舍那(观)
所缘境事,谓有分别影像;二是俱(止与观皆俱)所缘境事,谓事边际、所作成办’。”
佛陀在经中说“周遍所缘”有四:“有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事边际性、所作成办
”。第一种周遍所缘,提到四种修行止观的道理,后面三种净行所缘、善巧所缘、净惑所
缘,都可归类到这四种道理,例如凡是修习奢摩他(止),如世尊说修止谓无分别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