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达赖喇嘛《四圣谛》──佛法的基本
一、空性──“无我”或空性的四种诠释
当我们谈到佛教的空时,很清楚地,我们是指缺乏什么东西(空掉了什么),是一种
否定的形式。相同地,无我也是种否定的形式。
为什么要坚持绝对的否定呢?再一次让我们暂停一下,想想我们自己的经验。让我们
想像因怀疑附近有一些具威胁性的东西,所以我有点害怕。如果我有了我可能错了的想法
,那可能只是内心的投射,虽然这会减少我的害怕,但不能完全驱散它。
然而,如果我有那完全是种错觉,那里根本无任何东西,那不过是我的想像而已,而
且,如果我的否定是绝对的,那么它对驱散我的害怕当然就会有立即性的作用。
问题是:如果是这样,什么真正被否定了?被空掉的是什么?
根据经典的说法,在这个例子中的空,是指否定的对象不见了,也就是我们害怕的东
西不见了。然而,这样尚未完全解释事情,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去了解,否定的对象真正
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关键真正在于,我们如何在无我的脉络下了解我。个人依据自己对佛陀无
我教法的哲学诠释,在这里各自所认为的否定对象就会不同。
就以把对“我”的认定当成一个否定的对象的这件事来谈,佛教文献呈现各种层次的
微妙性。
例如,在某一层次上,“我”被认定是种实质性的真实,就如存在我们每人身上的灵
魂一样,因此,在此脉络中,无我就是指,对一个实质性的真实、对自主的造作者或对永
恒灵魂的否定。
接着是唯识宗的诠释,唯识派不把对实质性的真实及永恒灵魂的信念当成根本无明(
唯识宗也否定永恒灵魂,但不仅如此),而是认为相信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才是无明。唯
识派的人视心物二元的错误信念是根本无明,当与无我相关时,这个信念正是否定的对象。
第三是中观自续派对空性的了解。根据这派的说法,虽然事物的存在是因缘和合的结
果,以及虽然事物存在的状态多少依于我们的认知而定,尽管如此,事物还是有某一程度
的自性。这个学派所否定的是事物独立于认知之外的主张,这也是他们所了解的空性。
然而,从中观应成派的角度来看,那不是佛陀无我教法的最终意义。
根据这派(中观应成派)的看法,只要我们还未将事物含有丝毫自性(自方成立)的
观念摧毁,那么我们仍然执著事物为真(实有),如同它们还有某种独立的地位一样。因
此,中观应成派否定了事物的自性存在与本性,而且宣称这才是空性的真正意义。
不管这些差异,这四个学派共同的关怀是要强调,当我们要妥当地对治我执(即无明
我执)时,重要的是,要确保我们的否定不藐视世俗世界的真实,即生活经验的世界。
在此过程中(以无我慧、空性慧,否定无明我执所执取之我的过程中),大家都共同
了解到因果律和业的作用不应该被否定掉。
从这方面看起来,似乎中观应成派的方法是最成功的,当在使用一种能够彻底完全否
定我的分析方式的同时,又确保缘起和业的世界不受摧毁,反而相互肯定。
>>>>>
[1] 灭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