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法语] 密勒日巴 教小牧童觅心

楼主: FHShih (hou)   2022-07-01 11:53:16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十二篇 牧牛童觅心的故事 张澄基 译
一天,有两个牧童前来朝见尊者,其中较年轻的一个问道
:“师傅啊 ! 你难道没有伴侣么?”
尊者道:“我有伴侣呀!”
牧童道:“他是谁? 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呀?”
尊者道:“我的伴侣名字叫做‘菩提心’。”
牧童:“他现在在那里哩?”
尊者:“他现在在一切种识的房宅中。”
牧童:“什么叫作一切种识的房宅呀?”
尊者:“那就是我自己的身体啊。”
年长的那个牧童说道:“这位师傅说的话不能说明利益我们,我们走吧!”
年轻的牧童说道:“所谓‘识’者,是否指我们的心,而身体就好像是这个心的房屋一样
呢?”
尊者道:“不错,正是如此。”
牧童道:“人们的房屋中,有的只有一个人居住; 有的却有许多人住在一起。
身体内所含的心是一个呢? 还是有许多呢? 若是有许多,是怎样生活在一起呢?”
尊者:“心是否只有一个,或是有好几个,你自己去观察吧!”
牧童:“好! 我回去就开始观察。”
第二天那个年轻的牧童又回到尊者的面前说道:
“师傅啊! 昨天晚上我仔细观察此心是一是多,究竟所谓‘心’者是怎么回事?
我发觉‘心’只有一个。 想要杀它也杀不死; 想赶它也赶不走; 想抓住它也抓不著;
压制它也压不住; 安置它,它也不肯停留; 放它跑去,它也不走; 收集它,它也不集拢
; 看它又看不见什么; 观察它也无什么结果。
如果说它是有的,想使它出现,它也不出现; 若说它是“无”,它又明明的现前。
这个‘心’好像是明明朗朗的,空空荡荡的,微微细细的,奔跑无羁的桟。
究竟心是什么,我实在不知道;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请师傅开示我吧!”
为答其问,尊者歌道:
“护畜牧童听我言:
糖浆之味甚美好,虽闻其味甚甘甜,若未亲尝不能知,甘甜二字仅意境,
亲用舌尝乃真知,现比境界不同故。
如是心之自性者,若凭他人来指示,只现片刻非真见
若能依使刹那现,努力观觅此心性,乃能决定真实相,汝应如是住汝心。”
牧童说道:“那么就请您传给我指示心地入门的方法,今天晚上,我就努力地寻觅此心性
!”
尊者说道:“好吧! 你今晚就静心诚意的去观察你的自心是什么颜色?
是白的吗? 还是红的? 还是其他任何种颜色的? 再观察心的形状是怎样的?
是长形的呢? 还是圆形? 还是其他任何一种形状?
再内观自身,从头到脚心,看看它住在何处?”
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时,牧童赶着牛羊来看尊者。
尊者问道:“昨天晚上,你用功去寻觅自心了吗?”
牧童说:“是的,我寻觅了。”
尊者说:“你寻觅的结果如何呢?”
牧童说:“我发觉此心是明明朗朗的,变动不停的,不可捉摸,无任何颜色及形相。
当它与眼睛合作时就能视,当它与耳朵合作时就能听; 与鼻合作时就能嗅;
与舌合作时则能尝味和说话; 与脚合作时则能走路; 上动则下摇。
现在的这个身体各器官都像是‘心’的奴隶一般,身体之器官都健康舒乐时,
‘心’就令他们去作种种的事情而谋取利益; 当身体老迈或病衰了,或是遭到了伤害,
‘心’就会像抛弃揩屁股的石头一样,舍弃此身,迳行离去。
‘心’像个图小利的滑头人,身体为它殷勤服务侍候得好好的,也留它不住;
当身体给它痛苦时,它就会自起抵抗,准备离去;
当晚间睡着时,它就会与身体分开。 这个‘心’真是辛苦忙碌得很 啊!
我也是因为这个‘心’所以才吃尽一切痛苦的呀!”
尊者听了,向他歌道:
“牧童小友听我歌,此身实况甚难言,介乎有识无识间;
心识常为大罪人,今尝恶趣之极苦,何不断舍轮回根,直趋解脱安乐城。
汝若有意行此道,我当为汝作引导! ”
牧童答道:“是的,师傅啊! 无论如何请您常护念于我,予以慈悲摄受!”
尊者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牧童道:“我叫惹巴桑耶加 (意为:佛护居士)。”
尊者:“你今年多少岁呀?”
牧童:“今年十六岁了。”
于是尊者就传他皈依戒,及简扼的开示皈依(三宝)之种种功德和利益,
并对他说道:“在今晚以前你要继续念诵皈依文,不可间断。
今天晚上你要(静坐观察)那个求皈依者是你的身体呢? 还是你的心?
明天早上来告诉我观察的结果。”
第二天一大早牧童就来了,
向尊者说道:“师傅啊! 昨夜我观察,求皈依者是身呢? 还是心呢?
结论是二者都不对。 身体各部位,从头至脚皆有不同的名称,
(因此是许多不同的个体)。
我又想:‘求皈依者’可能是身体各部份之总合,但是等到身心分离以后,
这个身体就名为‘尸体’了; 所以身体不能说是‘求皈依者’。
‘尸体’也终于会溃散消灭,那时连‘尸体’的名字也不存在了。
于是我又观察,‘求皈依者’是不是心呢?
如果叫做‘心’,就不能说是‘求皈依者’,因为如果把‘心’的名称换成是‘求皈依者’
,那就又不能叫做‘心’了。
如果说过去的叫做‘心’,而未来的叫做‘求皈依者’,那么在命名‘求皈依者’时,
过去、未来两种心皆已消逝,因此我们就必需要命名(两种不同的)
‘现在心’和‘未来心’。
如果说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的‘心’总合起来命名为‘求皈依者’,
(那么心就是常住不变的实体),心就不会有死亡。
如此则过去未来一切世,无论投生于六道中之任何一道,
只叫他做‘求皈依者’即可,(不必叫它做‘心’了)。
再说,前生作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来生会做什么,我也不知道;
去年及昨日之心已经逝去; 明天的心还没有出现,现在的心亦(刹那)次第变迁
毫不停留。 (我实在对此事搞不太清楚),请上师慈悲开示我吧!”
为答其问,尊者歌道:
“通达无我实相之上师,我以三门殷重敬祈请,加持我及我之诸弟子,
令皆通达无我之实相! 祈以大悲摄受令彼等,皆从我执境中得解脱!
护畜牧童听我言,执持吾我此心识,深观于彼不见‘我’;
若能修持大手印,无见之见必能得。
若欲修持大手印,需植深厚之法基,诚信善慈必具足,努力培植诸善根。
大手印道之先件,需信轮回因果法;
若欲出现大印果,应求上师传灌顶,以及口诀并引导,并使自身成良器,
乃能容受深口诀。
修大手印之弟子,必需广积道资粮,苦乐皆适断贪欲,死亦无惧真大勇。
牧童小友汝应知,如是准备需具足。 若能如此具善根,你我亦有法因缘;
若不堪能如是行,我亦不能传口授,汝应思惟善称量。
昨夜寻‘我’不可得,此为观修人无我,若欲续观法无我,
效我修行十二年,然后乃得知心性。
幼小牧童听我言,汝应如是安自心。 ”
尊者想到:“我要先看一看他是否堪能修行。”
于是对他说道:“你先启请三宝,然后在自己鼻头前面观想一个佛像。
你就这样去修吧!”
这样传受了习定(奢摩他)的方法,过了七天。
到了第七天的时候,牧童的父亲来到尊者的面前说道:
“师傅啊! 我的小儿已经有七天没有回家了,不知是否出了什么意外?
所以我到处去找他。 但是所有的牧童都说,他是到您这里来学法来了,
他们还以为小儿早已回家去了呢! 我就告诉他们小儿根本没有回家,
又问他们这几天小儿曾否与他们在一起? 牧童们都说已经七天没有看见他了。”
尊者说 小牧童这七天也没有来到这里,牧童的父亲就泣泪满面的回去了。
于是村中发动许多人四出寻找小牧同,结果发现他正直直地坐在一个泥洞中,
两眼凝然前视,目不转睛,兀然而住。
大家就问他道:“这是怎么回事? 你在这里作什么啊?”
牧童道:“我正在修持上师传我的口诀呀!”
“那么你为什么七天没有回家呢?”
“莫开玩笑了! 我觉得坐了不过片刻工夫呀!”
但是当他看到天上的太阳时,不觉也糊涂了。
原来此时的太阳,却比他刚刚坐下时,还要早几个时辰呢!
他摸著头不解的说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从此以后,这位牧童常常失去了踪迹。 有时一天,有时五六天看不见他的人影,
所以大家经常都要四出去寻找他。
于是它父亲就对他说道:“你这样使大家都不安,常常要到处去寻你,
大家心中都担忧不已,你愿意长期与尊者住在一起吗?” 牧童道:“我十分愿意!”
于是他的父亲带着食粮及所需,把他送到尊者的居处。
尊者随即传他居士戒,向他讲解因果的道理; 最后又传授他[开显俱生智]之口诀。
牧童依之修持后产生了颇为殊胜的觉受。
密勒日巴非常高兴。 (为了抉择分别相似和真实的悟境),
他(郑重的)对牧童唱了下面这首歌:
“亲蒙那诺梅纪(注:那洛巴、梅纪巴)之加持,至尊译师玛律巴前敬礼。
以口说法之法师,讲授精采似广博,一旦临终舍躯时,口说无用抛虚空。
临终光明桹显现时,由无明障成迷蒙,惊惧法身死光明,
百般逃避作鼠窜。
虽然终身习三藏,死时竟无丝毫用!
精进禅定诸行者,觉受光明显现时,其心竟生增上慢,误将定光作慧光,
沾沾自喜以为是,错过死时法身境,子母光明未得合。
昔日所修之禅定,死时亦无大利益,仍未根拔恶趣因!
吾子牧童听我歌,谨持身要习定时,妄念寂灭无分别,
如是恒常持正念,振发精神坚毅修,忽觉自心顿光明,犹似灯光灿煜煜,
心似花开极清朗,此时心境似以眼,观前广大晴空然,明空赤裸兀惺惺;
明澈无念此心境,不过禅定(止修)觉受耳!
以此定境做基础,至诚恳请三宝尊,起用闻思之慧观,通彻明了幽微法;
再以观察之妙慧,于无我境作深观,配合善巧禅定力,运大慈悲及宏愿,
发心利益众有情,以此功德悲愿力,则能向上得突破,现量证取真见道,
洞见无见之正观!
此时方能心自觉,一切希惧极愚疑!
无行自然至佛地,无见自然见法身,无作所欲自然成。
吾子牧童小居士,汝应如是安汝心! ”
此后,尊者就摄受他作侍奉弟子,传授全部的灌顶口诀,命他继续修行。
以后他证了究竟的觉受与证解,成为尊者“心子”之一。
名叫惹巴桑结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