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18

楼主: ykkdc (ykk)   2022-05-08 10:26:51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教授《菩提道次第广论》(第40-2讲)/蒋扬仁钦中译
(344页)第五,次第决定。
如入行论(入菩萨行论)云:“当知具止观,能摧诸烦恼,故应先求止。”谓先修止
,次依止故,乃修妙观。若作是念,修次初篇云:“此二所缘无定”
所以奢摩他(止)先有,再有毗钵舍那(观),现在讲的(获得真正的)奢摩他、毗
钵舍那,是以一般的观修而言,以一个初学者生起的次第来讲的话,是先有奢摩他、(再
有)毗钵舍那,
此说止缘无有决定。前文亦说,止所缘中俱有法及法性。(有人以这样的理由说)故
先了解无我深义,缘彼而修,则心无散乱之止及缘空性之观同时俱起(这是错误见解)。
止和观的这个所缘境,没有决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缘任何的相都可以。
要去修学奢摩他、毗钵舍那的时候,我们可以缘任何的境,因为它的所缘境,没有规
定说一定要缘那一个,所以具有法及法性。法及法性的意思就是说,空相有法(空基有法
),和有法上的性空,叫法及法性。
如果要成办缘空奢摩他(以空性为所缘的止),和缘空毗钵舍那(以空性为所缘的观
)的话,那就必须要先了解空性,再来成办缘空奢摩他了。否则的话,你要缘取的那个所
缘境(即空性)都抓不到。
所以上述,之前是说到一般的(获得真正的)奢摩他、毗钵舍那,生起的一个次第,
也就是先有奢摩他,后有毗钵舍那。
可是现在如果讲到个别的情况,像是缘空奢摩他的话,那就要先了解空性,再生起缘
空奢摩他,再生起缘空毗钵舍那。
可是奢摩他与毗钵舍那,和空性之间的次第,就没有决定了。我们可以先生起奢摩他
,再生起毗钵舍那,再生起空正见,这也是可以的。或者先生起空正见,再生起奢摩他,
再生起毗钵舍那,这也是可以的,这个是没有决定的。
所以在此有人问到,何必先求奢摩他已,次乃修观耶?(有人认为先了解无我深义,
缘彼而修,则心无散乱之止及缘空性之观同时俱起。)
宗大师回答说,答:此说观前先修止者,非说引生正见通达无我须先修止。虽无止者
,亦能生正见故。所以宗大师在此说得非常清楚,虽然没有生起奢摩他,也能了解空性。
又此正见内生强力之感觉,亦不须以止为先。同样的,生起空正见的时候,不需要以
奢摩他来生起空正见,而且像是其他的,像是菩提心、大悲心的这种感受,强烈的感受要
生起的话,也不需要奢摩他。
以无止者,仅以观慧数数思择,此亦能生强力感觉,虽然没有奢摩他,但是透过反复
的观察,也能够让心产生强烈的感受,这是没有任何相违的,无所违故。
若相违者,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则修无常、生死过患、菩提心等,引生强力之感觉,
皆须依止。太为过失,理相等故,必须要有奢摩他才能生起,那太荒谬了。
因为生死无常,尤其是念死无常的这种思惟,我们反复的去想的话,就会产生这种念
死无常的感受了,这不需要先产生奢摩他才会生起。同样的菩提心生起之前,也不需要先
有奢摩他。
所以在此说到,如果需要透过奢摩他来生起的话“太为过失”,同样的空正见也是如
此,所以“理相等故”。所以要生起空正见之前,不一定需要奢摩他。所以空正见可以在
奢摩他之前先生起,也可以在奢摩他后面才生起,都可以的。
可是缘空奢摩他的话,那就必须要先有空性,才有缘空奢摩他。否则的话,奢摩他它
没有办法缘取性空,如果不了解空性的话。是要了解到这种区别的。
在(获得真正的)毗钵舍那之前,为什么先要修学(获得真正的)奢摩他呢?
若尔,观前修止为何耶?如解深密经说,若以观慧而修思择(对法作思择),最极思
择(对法性作思择),乃至未起身心轻安,尔时但是毗钵舍那相应作意,生轻安已乃名妙
观。
透过观力而生起的身心轻安,才有办法产生妙观,可是在这之前,如果没有透过止力
所产生的身心轻安的话,不可能由观力而去产生身心轻安的。
所以在此说到,故先未得止者,仅以观慧而修思择,终不能发身心轻安所有喜乐。
若得止已,可是若得了奢摩他之后,后以观慧思择而修,轻安乃生,才有办法产生由
观力所产生的身心轻安。故观须止因,所以在毗钵舍那之前,必须要有奢摩他才可以。下
当广说。
故若非仅由住一境,即以观慧思择之力,若能引发轻安之时,乃是成办毗钵舍那。虽
缘空性为境,若但由其住一所缘,引生轻安,仍未能出修止之法,非此即得毗钵舍那。
所以我们在缘取境的时候,不是只有缘取,或者安住在境上而已,最主要是透过观察
思择的一个力量,来引发由观力引发身心轻安的时候,这才叫做毗钵舍那;由止力所引发
的身心轻安,这时候的智慧,不叫做毗钵舍那。
所以身心轻安有两种,一种是由止力所引发的,一种是由观力所引发的。
“虽缘空性为境”所以以空性为境,把它当成所缘境,可是并非是由缘空的止力所产
生的身心轻安,所以他就没有办法依由缘空而来产生奢摩他了。如果缘空没有办法产生奢
摩他的话,就没有办法由缘空而产生的毗钵舍那了。
缘空奢摩他和毗钵舍那的意思,是说由所缘空性之后,由心安住在空性上,由这种止
力而产生的身心轻安的奢摩他,才叫做缘空奢摩他。同样的缘空毗钵舍那,是缘住空性之
后,由观察空性,由观力而产生身心轻安的时候,才叫缘空毗钵舍那。
所以缘空奢摩他、毗钵舍那(以空性为所缘的止、观),不是说之前我们已经获得了
奢摩他、毗钵舍那,现在又了解空性,所以把之前所证悟的奢摩他、毗钵舍那再来缘空,
这叫缘空奢摩他、毗钵舍那,不是这个意思。
缘空奢摩他、毗钵舍那的意思是说,以空性为所缘境,在这个上面的止力所产生的身
心轻安,由此的观力而产生的身心轻安,才叫做缘空的奢摩他、毗钵舍那,那时候才有办
法入加行道(以空性为所缘,获得缘空的毗钵舍那之时,即由资粮道转入加行道)。
否则的话,资粮道的菩萨,他也有奢摩他、毗钵舍那,他也了解空性,他也会以现有
的奢摩他、毗钵舍那去缘空性,可是这个不叫做缘空奢摩他,和缘空毗钵舍那,这个的差
别我们要了解。
所以在说到了,虽缘空性为境,可是却用其他的所缘而引发的轻安,这个跟缘空所产
生的轻安是不同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办法产生缘空的奢摩他,因此没有办法产生
缘空的毗钵舍那,所以“仍未能出修止之法,非此即得毗钵舍那。”
又未得止者,如果没有得到这个奢摩他的话,先求了解无我之义,次缘此义数数思择
。所以缘空的奢摩他、毗钵舍那,要怎么产生的呢?
先了解空性,所以在此又说到了,缘空奢摩他之前,必须要有空正见,原因就在这里
了。要不然的话,这个奢摩他要缘取的空正见就找不到了。
“先求了解无我之义”,先了解空性,在这个空性的内涵上安住,生起了奢摩他之后
,在这个所缘空性的内涵上面,反复的去思惟,由此思择不能得止。
若不思择安住而修,由此为依虽可得止,当然这种的反复思惟,是没有办法获得奢摩
他的,缘空的奢摩他唯有透过缘空的止力,才有办法的。所以在此说到,“若不思择安住
而修,由此为依虽可得止,”然除修止之外,而无修观之法,更须修观。
可是如果在止力去安住的话,又太可惜了,我们已经证得了缘空奢摩他,但是不去修
缘空毗钵舍那的话,那没有办法把空正见转为现量,现有的这个空正见,没有办法转为现
证空性的智慧,所以更需要去成办缘空毗钵舍那,故仍未出先修止已次修胜观决定次第。
(345页)若不以思择引发轻安,建立为观者,则先修止次乃修观,全无正理。
所以“若不以思择引发轻安,建立为观者”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所谓的缘空毗钵舍那
,不是透过了观察空性的一个观力所产生的轻安,来解说缘空毗钵舍那的话,而是由先获
得缘空奢摩他,而自然去成办缘空毗钵舍那,你又说不出一个方法说你怎么样去成办的,
因为你已经否定了,不是由观力去产生的,所以这样的话,没有道理。
缘空的奢摩他和缘空的毗钵舍那,中间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什么?因为你已经
否定了,不是以思择引发的轻安,而来建立的缘空的毗钵舍那。这样的话,你说了先有缘
空奢摩他,后有缘空毗钵舍那,这个理由是完全不具足的,全无正理。
若不如是次第而修,亦不应理。如果不以这种的次第来讲的话,那没有其他的次第,
要嘛你要解说,可是你又说不出来。
所以在此宗大师说了缘空奢摩他、缘空毗钵舍那的一个次第是什么呢?先了解空性,
后来再针对空性的这个所缘境上,反复的安住在这上面,由止力去引发身心轻安,这时候
才叫做缘空奢摩他。
所以缘空的奢摩他,不是说之前有了奢摩他去缘空性而已,不是那么的单纯叫做缘空
奢摩他。而是缘取空性之后,由止力生起身心轻安的那个当下,叫做缘空奢摩他。
这个奢摩他生起之后,再反复的由慧力去观察性空,由观力再去生起身心轻安,这个
时候才叫做缘空毗钵舍那。
这个时候就变成由资粮道到了加行道了。当我们生起了缘空毗钵舍那的时候,就获得
了加行道,是以这种的次第而来作解释的。
(注:道的次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