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15

楼主: ykkdc (ykk)   2022-05-06 20:59:46
《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 造论/见悲青增格西 教授
【次第决定
丑五、次第决定。分四:
一、断除止观次第之疑惑,二、先修止后修观的理由,三、广引诸经论证,四、释疑。】
第五、次第决定。如《入行论》云:“当知具止观,能摧诸烦恼,故应先求止。”谓先修
止,次依止故,乃修妙观。】
需要止观双运,然而为什么修习时要先止后观,难道不能同时修出止、观,或先观后
止吗?这个段落就说明次第决定,并引《入行论》为证。
《入行论》字面上只是说“因为要具有止、观,所以要先修止”,看不出应先求止的
理由。正确的文意应理解为:当知具有强大力量止的观才能断烦恼。由于止为修观的基础
,所以要先修止。
【一、断除止观次第之疑惑。分二:(一)观慧非由止所生,(二)破太过。
若作是念:《修次初编》云“此二所缘无定”[1],此说止缘无有决定。前文亦说:止所
缘中俱有法及法性。故先了解无我深义,缘彼而修,则心无散乱之止及缘空性之观同时俱
起,何必先求奢摩他已,次乃修观耶?】
有人认为《修次初编》谈到止、观所缘并不确定。
此外,《广论》前文也说止的所缘有世俗、胜义。﹙“法”指一切所知,如桌、椅等
;“法性”指空性。﹚
因此,先了解空性(胜义),再缘空性而修,则止、观可以同时生起,何必先生起止,
后再修观?此人认为止、观可以一起修,原因是他把观与观空性划等号。
【(一)观慧非由止所生
答:此说观前先修止者,非说引生正见通达无我须先修止,虽无止者亦能生正见故。又,
此正见内生强力之感觉,亦不须以止为先,以无止者,仅以观慧数数思择,此亦能生强力
感觉,无所违故。】
答:《入行论》“修观前先求止”是说观要有止的基础。产生懂空性的观不需要止的
基础,没有止也可以懂空性。
要有强而有力的空正见产生,不需要先有止,即使没有止,只要一再观察思择,也能
生起强而有力的空慧。所以,无止与具强而有力的空慧,不相违。
“强而有力”有层次上的差别,
要达到非常强而有力而断尽烦恼障与所知障,达解脱、成佛,没有止是不可能达成的
。欲解脱或成佛都要培养空正见,而且让空正见非常强而有力必须有止。[2]
【(二)破太过
若相违者,则修无常、生死过患、菩提心等引生强力之感觉,皆须依止,太为过失,理相
等故。】
如果觉得无止与具强而有力的空正见相违,那么,修出强而有力的无常之心、观生死
过患之心、菩提心等也一定要有止才行,这样就会有太过之失。
事实上,一再听闻学习、思惟,也能培养出强而有力的修无常之心、菩提心等;既然
修无常之心、菩提心等,不须要止就可以生起强而有力之感,那么,修空正见也可以。
>>>>>
[1] 藏文为“此之所缘无定”。
[2] 没有止,也能先有空正见的观察慧,但是,空正见的观察慧要能够断障,必须要有止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中观四百论》第四品 明破我执方便品 2007-07-25 德国汉堡
这个空正见(先有空正见的观察慧),必须要配合坚固的禅定(止),透过这种修学
,长时间地串习,慢慢净除义共相(空性的义共相),现证空性的时候(意识不带义共相
的现证空性),才有办法真正的断除烦恼,让自己获得涅槃的果位。
[3] 本课程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