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玅境长老|八识规矩颂(十二)

楼主: honyan (honyan)   2021-06-22 23:09:42
《八识规矩颂》 (十二)
玅境长老 开示
1992年于台北万里灵泉寺
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
这底下说到五识所依的根。五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不算意识,前五识
。前面这个“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加起来一共是三十四个心所,这个意
思就是说前五识的活动,有这么多的心所,同他在一起,那么同他在一起。总而言之,就
是第六意识的力量。第六意识在活动的时候,他要有前五识的资助,他也就影响了前五识
。所以做善法的时候,就有“遍行别境善十一”;若是做恶事的时候,当然也有遍行、“
中二大八贪瞋痴”了,是这样意思。
这底下“五识同依净色根”,这五个识,他要发生作用的时候,他不能自己独立的发生作
用,他要依止净色根,才可以发生作用的。这个净色根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眼根、耳根、
鼻根、舌根、身根,这五个根。这五个根是什么呢?就是清净的地水火风、清净的地水火
风组成的一个眼根、组成的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个根,我们的肉眼是不得见的。
我们肉眼所看见的眼耳鼻舌身,这叫作扶根尘。我们肉眼所见的这个眼耳鼻舌身,它也是
地水火风组织成的,这种东西是干什么的?扶根尘,他能扶持这个五根,五个净色根,能
保护它,使令它不坏,能正常的发生作用,那么叫作扶根尘。
这个净色根,眼根有眼的净色根,不是耳根的;耳根的,又不是鼻根、也不是舌根、也不
是身根,是各别的。这五个根都是各别的。眼识要依止眼根,它不能依止耳根。其他的四
个根也是,要依止它自己的根,所以这种根是不共的。不共,它不能共同的依止这一个根
,就是各别的依止自己的根;但是另外还有共依的根,就是这个第六识。前五识的活动,
不管那一个识,它要发生作用的时候,一定要有第六识作它的依止处;第七识、第八识都
要依止。所以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这是共依的根,是前五识共同依止的根。
但是也有一个名字,这个第六识它能够种种的分别,所以它能为前五识共同的依止处。如
果没有第六识,第六识如果它有其他妄想的时候,前五识就不能发生作用,所以一定要有
第六识为它作依止,眼才能得见、耳才能闻的。眼耳鼻舌身都要靠第六识作依止、作帮助
的。
那么第七识叫染净依,就是在凡夫的时代,第七识就是执著我。他执著我的关系,前五识
在活动的时候要依止他,就是染污了,若执著我就不清净了。如果到入了圣位,无我的时
候,就是清净了,第七识就是清净的依止处了,那就成为无漏的了。
第八识是根本依,因为所有识的活动,都要靠第八识的种子才能活动的。眼识也是有眼识
的种子,这个种子发生作用了,这个眼识才能出去见色;耳识也要有耳识的种子发生作用
了,它才能闻声的;鼻舌身识都是这样子,所以第八识是根本依。
这个依,在唯识上还有很多说法,有四缘,也有四依。第一个就是‘因缘’,因缘是叫作
种子依。怎么叫作种子依呢?就是刚才说不管那一个识它的生起,都有种子,要依靠这个
种子发生作用,才有现行的活动的、才有现行识的活动的,所以叫作种子。这个种子在四
缘里面说是因缘。
所缘缘怎么讲呢?第一个缘是缘虑的缘,缘虑就是思惟。这个所缘就是所思虑的,所缘虑
的。第二个缘是依托的意思。依托怎么讲呢?就是依托这个境界,这个识才能生起,生起
了又去缘虑这个境界,所以叫作所缘缘。就是所缘虑的境界,这个境界是他生起的因缘,
生起了以后又没有离开他,还要在他那里思惟、分别、观察的,所以叫作所缘缘。比如眼
识就是观察青黄赤白的色境,这个境界是他依托这个境界,眼识才能生起,生起了又去观
这个境界,所以叫作所缘缘。那么在‘四依’里面叫作境界依,境界是他的依托、依赖的
地方。
等无间缘,这等无间缘怎么讲呢?就是前一念识,不管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意识这五个识,前一念识灭了,后一念识又生起来了,前一念、后一念中间没有间隔,
那叫无间。念念...这个识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前一念识的灭,后一念识才能生起
,所以前一念识的灭,作后一念识生起的一个缘。如果前一念识不灭,这后一念识是不能
生起,这个就叫作开导依。因为你灭了以后,就是开出一个地方,可以引出来后一念识生
起,这叫作导,所以叫作开导依。
增上缘。增上缘就是这个识的生起,要有其他的各式各样的情况帮助他、不障碍他,那其
他种种的情况有力量,增上就是有力量的意思,有力量帮助他生起,所以叫作俱有依,所
以叫作增上缘。这俱有依,是什么意思呢?俱有,就是同时有,这个识有的时候,帮助他
生起的那个缘也要同时的有,才能生起的,那么这叫作俱有依。
这四种缘和四种依,我们说一个譬喻。比如这个农村里面种这个谷,种的这个谷,这个种
子下在土里边去,这个就譬喻是因缘了。你这个土、或者阳光、或者施肥、或者是下雨这
些事情、或者其他的人工,这都是属于增上缘。不过这些物质的色法,只有一个因缘和增
上缘;而这个心法、我们这个了别性的心法,不可以只有二个缘,一定要四个缘:就是要
有因缘、增上缘、也要有所缘缘、也还要有等无间缘的,不然他不能生起。
那么现在说这个“五识同依净色根”,这个根是什么缘呢?他就是增上缘,眼根是眼识的
增上缘。这个眼根如果坏了,眼识就不能生起。所有的缘里面,对比起来,因缘是很重要
,但是增上缘也是很厉害。这个眼根要坏了,那眼识就没办法生起,你虽然有种子,但是
不能活动了。说是也有眼根,也有眼的种子,有因缘,也有增上缘,没有所缘缘也不行,
就是要有个所缘境,不然的话也不能生起。再有一个就是等无间缘。等无间缘倒是现成的
了,总是刹那灭、刹那生嘛!所以“五识同依净色根”,这个净色根就是属于增上缘。
“九缘七八好相邻”,前面只是说这五识所依的净色根。这底下就全面的说一说。这个“
九缘、八缘、七缘”,就是眼识、耳识。眼识是要九个缘,耳识要八个缘,鼻舌身识要七
个缘才能够生起的。眼识九个缘,都是什么呢?这眼识九个缘:
1.眼根:第一个就是眼根,眼根就是增上缘。
2.色境:其次是色境,眼所观的境界,这个是所缘缘。
3.眼识的种子:再就是眼识的种子,第八识里面这个种子,他发生活动了,这个眼识才能
够出来。
4.空:空,说眼识去见色,须要有一个空间,不然的说,眼识很难去观察那个所缘境的。
5.明:还要有明,还要有光明,把这个所缘境显示出来,若黑暗的地方就不行。
6.作意:触、作意、受、想、思这个遍行心所里边有这个作意,要这个作意心所,把眼识
的种子引出来,引出来这个识才能趣向所缘境,所以没有作意还不行。那么这些空、明
、作意、眼根,这都属于增上缘;眼识种子是因缘;色境是所缘缘。
7.第六识
8.第七识
9.第八识,另外还有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作它的增上缘。
加起来就是九个缘。 这个眼识是这样子;耳识是八个缘。耳识这八个缘,就是把眼根换
成耳根,眼识种子变成耳识种子,它也要有空,不须要有明,其他的作意、第六识、第七
识、第八识也都须要有,那么就是八个缘。
鼻舌身就是七个缘,就是不要这个空、也不要明,其他这个都是要的,那么就是七个缘了

说是“九缘七八好相邻”,这个“好相邻”怎么讲呢?不是一个缘能令它生起的,就是这
么多的缘,大家很好的互相帮助,不相乖违、大家合作,这个识就生起来了,就叫作好相
邻。“九缘七八好相邻”,所以诸法因缘生,因缘里边缺一样就不行,就不能生起。这个
“邻”就是帮助的意思。这个“相邻”就是互相帮助,他们很好的互相帮助,所以这个识
就能生起了。
“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这个地方是说明前五识的作用,前五识的作用,
当然是很重要,在我们欲界来说,五趣杂居地这五个识还是很重要的。
“合三离二”,这个“离二”就是眼根和耳根这二个根去“观尘世”的时候、这二个识去
“观尘世”的时候,这二个根和境界要相离,眼根和色境要相离,耳根与声境也要相离,
不能合,合起来不可以。离了,这个识才能发生作用,才能“观尘世”。这个“合”,就
是鼻舌身这三个根,它与所缘境要合,然后这三个识才能去观察所缘境的。这个“离”、
“合”是根和境来说离合的;这个识不能说和离合的、不能说他是离合的。这个识与所缘
境没有远近的分别,如果你若是静坐的时候,你要是有多少观想,久了你会感觉到这个识
和所缘境没有远近的分别。这个话要说起来就多了,我们不说了。
“观尘世”,当然就是观察色声香味触,色声香味触这都是“尘世”,都是地水火风的尘
的世间;或者说我们里边的眼耳鼻舌身也都是尘所成就的;那么外边的山河大地、的月光
明也都是尘。这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前五识在我们凡夫的时代,它不能观察第一义谛,
它不可以,它没有这种智慧,它不可以的,除非你成佛了,那又不一样,那后边有说。
所以“合三离二观尘世”,我们五趣杂居地的人,有这个眼耳鼻舌身,我们有很多、很多
的方便。取舍,要取、要舍,那么有前五识的帮助,我们很方便。如果眼精盲了,可不得
了;耳朵聋了,也不行。所以听闻佛法也还须要有眼耳的。所以这个盲聋瘖哑是八难之一
。所以这个前五识在世间的作用是很大、很大的。
我们八个识里边,从造业这一方面来看,第六识当然是特别重要,可是若没有前五识的帮
助,第六识会有困难;前五识发生作用,也要由第六识的支持,是互相资助的。所以第六
识的发生作用,要有前五识的帮助,它的作用才很好。所以前五识也很重要的,“合三离
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这个地方更是进一步的说到这个问题。“愚者难分识与根”,就是
愚痴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对于什么叫作识、什么叫作根?根和识怎么样分别,就有困难
。就是世间上一般的人,认为根就是识,不是离开根更有识的。按佛法来说,这就是愚者
了。这个根有扶根尘,这个不算是根;净色根这才是根。净色根它虽然是很清净,它虽然
也很重要,但是它只能够把外边的色声香味触摄取过来。这五净色根,眼根、耳根、鼻根
、舌根、身根,把外面色声香味触的影像能摄取来,它只能这样子,它不能够发出来了别
的作用,它是地水火风、是无情物。能了别的作用是什么?是识本身的识。而识呢?它有
自己的种子在第八识里边,由那个识的种子发出来识的,不是五根发出来的识。五根只能
帮助它发识,如果没有识,五根是不能了别的,不能发生作用的。所以若说根就是识,那
么这是“愚者难分识与根”了。
当然我们世间的哲学,说是唯物主义者认为根就是识,这个我们的精神作用是由这个脑发
出来的,离开了脑另外没有识;在佛法里面说,物质的东西不能发出来识的,识有它自己
的体性的,不是物质,但是他们要和合才能发生作用,在佛法里面是这样说。不过这是按
照我们欲界、我们五趣杂居地来说。若色界天到二禅以上,他们入定的时候,前五识都不
发生作用了,只有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了。无色界天他们由修无色四空定的关系,把
这个色身不要了,没有这个前五根了,只有受想行识,只有识的作用。这可以看出来,的
确是根是根、识是识,所以才能有这样事情,“愚者难分识与根”。
文章来源(附音频):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dharma/bashiguijusong/110/audio/0
==============================================================================
《八识规矩颂》
   
唐三藏法师玄奘造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七八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
变相观空唯后得, 果中犹自不诠真, 
圆明初发成无漏, 三类分身息苦轮。 
第六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轮时易可知, 
相应心所五十一, 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最, 引满能招业力牵。 
发起初心欢喜地, 俱生犹自现缠眠, 
远行地后纯无漏, 观察圆明照大千。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 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徧行别境慧, 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应起, 六转呼为染净依。 
极喜初心平等性, 无功用行我恒摧, 
如来现起他受用, 十地菩萨所被机。 
第八识颂
性唯无覆五徧行, 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争。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薰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作主公。 
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 
大圆无垢同时发, 普照十方尘刹中。
==============================================================================
心得: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
般若波罗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