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读经] “身心轻安”与“身心轻安乐”二者差别?

楼主: Mahasata (爪牙骨角)   2021-06-19 12:54:02
本文主要探讨轻安,文长。先举两段经文,编号不用太在意。
《杂阿含经》855:
若圣弟子于佛不坏净成就,而不上求,不于空闲林中,若露地坐,昼夜禅思,
精勤修习,胜妙出离,饶益随喜;彼不随喜已,欢喜不生,欢喜不生已,身不
猗息,身不猗息已,苦觉则生,苦觉生已,心不得定,心不得定者,是圣弟子
名为放逸。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亦如是说。
如是,难提!若圣弟子成就于佛不坏净,其心不起知足想。于空闲林中,树下
露地,昼夜禅思,精勤方便,能起胜妙出离随喜;随喜已,生欢喜,生欢喜已
,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心则定。若圣弟子心定者,名不放
逸。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亦如是说。”
。。。
又《杂阿含经》615: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应如是学四念处善系心住,知前后升降。所以者何
?心于外求,然后制令求其心,散乱心、不解脱皆如实知。若比丘于身身观念
住,于彼身身观念住已,若身躭睡,心法懈怠,彼比丘当起净信,取于净相;
起净信心,忆念净相已,其心则悦,悦已生喜;其心喜已,身则猗息;身猗息
已,则受身乐;受身乐已,其心则定;心定者,圣弟子当作是学:‘我于此义
,外散之心摄令休息,不起觉想及已观想,无觉无观,舍念乐住,乐住已,如
实知。’”受、心、法念亦如是说。
。。。
※ 引述《cool810 (silence)》之铭言:
: 《杂阿含经》:“若圣弟子,成就于佛不坏净,其心不起知足想,于空闲林中,树下
: 、露地昼夜禅思,精勤方便,能起胜妙出离随喜;随喜已,生欢喜;生欢喜已,身猗息(
: 轻安);身猗息(轻安)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心则定;若圣弟子心定者名不放逸。”
: 《相应部》:“比丘修习轻安觉支时,于比丘轻安觉支修习圆满,身轻安者,则得乐
: ,得乐者,则得心定。”
: 此中,经文所说的“乐”,先有“身心轻安”,才有“身心轻安乐”。
: 经文说到,先有“轻安”,再得“乐”,得“乐”者,则得心“定”。获得“身心轻
: 安乐”之后,得到“初禅近分定”之奢摩他。最初得到初禅近分定=初禅近分最初作意。
比较我所增引的615经,可以得知855中轻安之前的"欢喜",于615中则作"悦"。
而在615中发起身轻安后,因身轻安而受身乐,这里的乐可以推知应为初禅中的乐支。
615中接着说,受身乐后心定,此所谓心定应为色禅的一心支(定支),心定后
经文中的外散心摄令休息,可以得知是初禅观支觉支(唯识则作寻伺),因后云
无觉无观,搭配乐住可知应是到达二禅三禅。
接下来引《瑜珈师地论》,这段原经文标以【】作区别:
【先发如是正加行时。心一境性身心轻安微劣而转难可觉了。
 复由修习胜奢摩他毘钵舍那。身心澄净身心调柔身心轻安。
 即前微劣心一境性身心轻安。渐更增长能引强盛易可觉了。
 心一境性身心轻安。谓由因力展转引发方便道理。彼于尔时不久当起强盛。】
此段经文把心一境性与身心轻安放在一起,心一境性即是四禅的定支(一心支),
由前615经处,详细的披露轻安与色禅乐支的交越。考虑名词使用的便利,此处
的身心轻安用的比较广,范围包括色禅喜支乐支。
也就是说,于初禅喜乐支现起前,身心轻安是比较微劣不得力的,
要使其增长,重点在于“因力展转引发方便道理”。
另,微劣心一境性可表欲界散心位的定力。
【易了身心轻安心一境性。如是乃至有彼前相。于其顶上似重而起非损恼相。
 即由此相于内起故。能障乐断。诸烦恼品心麁重性皆得除灭。能对治彼。】
此处标明可以用来对治除灭心粗重性,可推知呼应心轻安的现起。
而非损恼的顶上似重内起相,可以参考作为心轻安现起的前行征兆。
【心调柔性心轻安性皆得生起。由此生故有能随顺起身轻安。
 风大偏增众多大种来入身中。因此大种入身中故。能障乐断。
 诸烦恼品身麁重性。皆得除遣。能对治彼。】
精勤修习安般特胜,风大力增,调和色身而则能现起身轻安,除谴身粗重性。
【身调柔性身轻安性。遍满身中状如充溢。彼初起时令心踊跃令心悦豫。
 欢喜俱行令心喜乐。所缘境性于心中现。
 从此已后彼初所起轻安势力渐渐舒缓有妙轻安随身而行在身中转。
 由是因缘心踊跃性渐次退减。】
此段言涉从轻安跨接到色禅喜乐的情况。有所缘境的止观,制心一处,
今所缘境性于心中现,初起时的踊跃、悦豫、欢喜,可以参考615经的"悦"。
而往后轻安喜乐渐缓常现(这里一起并用,表示交越或拶近),
初次交越的那种踊跃欢悦的感受会渐减。
【由奢摩他所摄持故。心于所缘寂静行转。从是已后于瑜伽行。
 初修业者名有作意。始得堕在有作意数。何以故。
 由此最初获得色界定地所摄少分微妙正作意故。】
色禅渐入。
【由是因缘名有作意。得此作意初修业者有是相状。
 谓已获得色界所摄少分定心。获得少分身心轻安心一境性。
 有力有能善修净惑所缘加行。令心相续滋润而转。】
【为奢摩他之所摄护能净诸行。虽行种种可爱境中。猛利贪缠亦不生起。
 虽少生起依止少分微劣对治。暂作意时即能除遣。
 如可爱境。可憎可愚可生憍慢可寻思境。当知亦尔。】
【宴坐静室暂持其心。身心轻安疾疾生起。不极为诸身麁重性之所逼恼。
 不极数起诸盖现行。不极现行思慕。不乐忧虑俱行诸想作意。虽从定起出外经行。
 而有少分轻安余势随身心转。如是等类当知是名有作意者清净相状】
经过善因方便的修习,身心轻安已能善随现起,短暂的止观持用,轻安则迅疾现前,
故言“宴坐静室暂持其心,身心轻安疾疾生起”。
诸盖即五盖(贪瞋睡掉疑)。出定后,依然有少分轻安余势随身心转。
最末再引《杂阿含经》作结,互勉修行:
全文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64.htm
尊者阿难往诣上座上座名者所,诣已,恭敬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
问上座上座名者言:“若比丘于空处、树下、闲房思惟,当以何法专精思惟?”
上座答言:“尊者阿难!于空处树下闲房思惟者,当以二法专精思惟,所谓止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