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十)

楼主: honyan (honyan)   2021-06-14 20:54:42
舍利弗的一生(十)
向智尊者 著
第三章 彼岸
 
【《支罗经》的记载】
 佛住在跋耆国,恒河岸旁的支罗村中时,舍利弗与摩诃目犍连刚入灭不久,那时佛陀露
天而坐,比丘们围绕在他的身旁。
 佛陀观察了沉默的比丘众后,对他们说:
 比丘们啊!这集会对我而言似乎是空的,现在舍利弗和目犍连已经入灭了,对我而言,
不仅集会是空的,我也不需再关心舍利弗和摩诃目犍连的住处了。
 过去应供、正等觉的诸世尊,也和我一样有一对优秀的弟子,如同我有舍利弗与摩诃目
犍连一般;未来应供、正等觉的诸世尊,也将会有一对优秀的弟子,就如同我有舍利弗和
摩诃目犍连一般。
 真是不可思议,真是奇妙啊!比丘们!对那些弟子们来说,他们将会依佛陀的律法而行
,依佛陀的言教而行,那么他们将得到四众弟子的敬爱和尊重。真是不可思议,真是奇妙
啊!比丘们,那些正觉者,在他这样一对优秀的弟子入灭后,却没有一点悲伤和难过。
 因为那些由生、住、和合而成的事物,终将归于消散,怎能叫它不分离呢?这确实是不
可能的!
 因此,比丘们啊!要作自己的岛屿,作自己的皈依处,不要寻求外在的皈依;要以法为
岛屿,以法为皈依,不要寻求其他的皈依处。
 这深奥且感人的教诫,透过佛陀的教导而一再地回响,直到佛陀般涅槃为止。而年轻的
优婆提舍,后来成为佛陀的大弟子以及为人所敬爱的“法将”,他的故事也结束了。
 舍利弗尊者于迦底迦月的月圆日入灭,也就是阳历十月起到十一月底;半个月后,摩诃
目犍连尊者在新月的布萨日也入灭了。根据传统,半年后,则是佛陀自己的般涅槃日。
 如此利益人天的三位伟人,他们这样的组合实在令人生疑,难道纯粹只是巧合?我们在
《弥兰陀王所问经》 (8) 中,发现了这问题的答案,那先比丘说:
 在许多百千世中,舍利弗尊者是菩萨(指佛陀)的父亲、祖父、伯叔、兄弟、儿子、侄
子和朋友 (9) 。
 这疲劳的生死轮回,在时间上将他们连结在一起,最后也到了尽头。不过是一连串事件
飞逝的时间,对他们来说也成了永恒(Timeless),生死的轮回已为“不死”(
Deathless)所取代。在他们的最后一生,他们燃起了照亮这世界的荣耀,也愿这荣耀能
长久地持续下去。
【注】
(8)
这是根据《支罗经》的注释所记载的。
(9)
见 I. B.何娜(I. B. Horner)之《弥兰陀王所问经》(Milinda's Questions)vol.
I, p. 259(见《汉译南传》vol. 64, p. 13);并见本书第五章所提到的“《本生经》
中的舍利弗”一文。
文章出处: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san/abstract/index.htm
=============================================================================
附录:经典原文
“在许多百千世中,舍利弗尊者是菩萨(指佛陀)的父亲、祖父、伯叔、兄弟、儿子、侄
子和朋友”
《弥兰王问经》卷14 难问二 第五品 第五 善不善应报一异之问
“尊者那先!善行者与不善行者其报是等等耶?或有相异耶?”
“大王!善与不善其报有相异。大王!善者有乐报,令至于天上,不善者有苦报,令至于
地狱。”
“尊者那先!卿等言:‘提婆达多是一向黑、一向黑法具足者。菩萨是一向白、一向白法
具足者。’然,提婆达多非但生生世世名望徒党与菩萨相等,却某情况是或杰出。提婆达
多于波罗柰城为梵与王之司祭时,菩萨卑贱〔他〕为旃陀罗之持明咒者。唱诵明呪令于非
时生檬果[1]。此时菩萨确比婆达多生劣名望亦劣。复次,又提婆达多为王,作地上之主
,充满一切欲望时,菩萨具足一切相之王乘用象王。王不能忍受其优雅行仪之魅惑欲与杀
害,对象使如是言:‘象使!汝之象未调练,试空中飞行!’[2]。此时菩萨确比提婆达
多为生劣卑贱之畜生。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以农耕为业之时,菩萨即名‘大地’之猿
[3]。此时实亦人与畜生之差别,此时菩萨实比提婆达多生劣。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
为强力、大力而有象名苏努达拉猎夫时,菩萨即名六牙之象王。其时,彼猎夫杀其象王
[4]。此时提婆达多实较优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为无家之林行者时,菩萨为鸟,
为诵呪之鹧鸪。其时彼林行者亦杀其鸟[5]。此时提婆达多实亦生胜。复次,又提婆达多
名迦拉普迦尸王时,菩萨为说忍之苦行者。其时,彼王怒其苦行者,恰如切竹芽截断手足
[6]。此时提婆达多实亦生〔名望皆〕胜[7]。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为樵夫之时,菩萨
为难提耶之猿王。尔时,彼樵夫俱杀其猿王与母弟[8]。此时提婆达多实为生胜。复次,
又提婆达多为人,名迦兰毘耶之裸形者时,菩萨为潘达罗迦之象王[9]。此时提婆达多实
为生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为山腹之结髻行者时,菩萨为塔阇迦之大猪[10]。此时
提婆达多实为生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优婆利阇罗之制底国王,为行人头上高空中者时
,菩萨为迦毘罗之婆罗门[11]。此时提婆达多实生与名望皆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沙摩
人时,菩萨为鲁鲁之鹿王[12]。此时提婆达多实为生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人,为斯沙
摩林行之猎夫时,菩萨为象。彼猎夫七度切其象牙而去[13]。此时提婆达多实为生胜。复
次,又提婆达多为王者之性为野干,彼悉令服从阎浮提之地方王时,菩萨为维度罗之贤者
[14]。此时提婆达多实为名望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象,杀鹑之子时,菩萨亦为象,即
象群之主[15]。此时两者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阿坛摩之夜叉时,菩萨亦为斯坛摩之
夜叉[16]。此时两者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船头,为五百家之主时,菩萨亦为船头,
为五百家之主。此时两者实亦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萨迦之鹿王时,菩萨亦为尼具罗
达之鹿王[17]。此时两者亦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萨迦之将军时,菩萨为尼具罗达王
[18]。此时两者亦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康达哈罗之司祭时,菩萨为姜达王子[19]。
其时,此康达哈罗为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队商主,为五百车之主时,菩萨亦为队商主
,为五百车之主[20]。此时两者亦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阿罗达之大将军,执行大政
之时,菩萨为那罗达之婆罗门。此时两者亦相等。复次,又提婆达多为梵与王时,菩萨为
其子名摩诃巴度摩王子[21]。其时,彼王〔投弃〕己子为贼,令投弃于悬崖。父不仅优胜
于子,此时提婆达多实亦优胜。复次,又提婆达多为摩诃巴达巴王时,菩萨为彼子名坛摩
巴罗王子。彼王截断己子之手足与首[22]。此时提婆达多实亦优胜。现在两者皆生于释迦
族。菩萨为佛陀、一切知者、世间导者。提婆达多于其天中天之教而出家,现神通,生起
欲为佛陀之非望。尊者那先!予之话一切如实耶?或为异耶?”
“大王!卿示多种之例,其一切如实而非异。”
“尊者那先!若黑(恶人)与白(善人)皆是趣等者,然,善、不善、报亦等。”
“大王!善、不善非报皆等。大王!提婆达多非与一切人敌对[23],唯与菩萨敌对。彼对
菩萨敌对于种种于生报结果,大王!提婆达多亦为主权者之时,对于诸地方加以保护,令
造桥梁、集会堂、福堂,施与沙门婆罗门、[A2]贫穷乞人之所望。彼依其报生生世世获得
荣位。大王!谁言不行布施、调御、制御、布萨而得享荣位耶?大王!‘提婆达多与菩萨
一起流转’卿如是言,〔两者之〕际会亦不过百生,不过千生,不过百千生,过几多之日
夜,际会于某时或机会。大王!知此两者之际会宛如世尊所说示‘随受人身有如盲龟〔浮
木〕之譬喻’[24]。大王!菩萨非唯与提婆达多际会。大王!长老舍利弗亦于多百千生之
间为菩萨之父、伯父、兄弟、子、姊妹、朋友。菩萨亦于多百千生之间,为长老舍利之父
、祖父、伯父、兄弟、子、姊妹、朋友。大王!有情聚所摄而入轮回之流,流入轮回之流
,一切者亦与不可爱者际会,亦与可爱者际会。大王!譬如所流之水与清净者、不净者、
美好者、污秽者相会。大王!有情聚所摄而入轮回之流,流入轮回之流,一切者亦与不可
爱者际会,亦与可爱者际会。大王!提婆达多为夜叉之时,自身非法而令他非法,使之五
十七亿六百万年于大地狱受苦。大王!菩萨为夜叉之时,自身正法而令他正法,使五十七
亿六百万年于天上,充满一切欲望而受乐。大王!提婆达多于今生,娆害不可娆害之佛陀
,破和合僧,没入于大地。如来正觉一切法,依于灭而般涅槃。”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CBETA 2019.Q3, N64, no. 31, pp. 9a9-13a11 // PTS.Mil.278 - PTS.Mil.284)
[1]J. no. 474 Amba-jātaka(汉译南传三七、庵罗果本生谭)参照。
[2]J. no. 122 Dummedhajātaka(汉译南传三二、愚者本生谭)参照。
[3]J. no. 516 Mahākapi-jātaka(汉译南传三八、大猿本生谭)参照。
[4]J. no. 514 Chaddanta-jātaka(汉译南传三八、六色牙本生谭)参照。
[5]J. no. 438 Tittira-jātaka(汉译南传三六、鹧鸪本生谭)参照。
[6]J. no. 313 Khantivādi-jātaka(汉译南传三四、堪忍宗本生谭)参照。
[7]括号内之文底本无,依罗马字本而补充。[8]J. no. 222 Cullanandiya-jātaka(汉译
南传二八、小兰提耶猿本生谭)参照。
[9]J. no. 518 Paara-jātaka(汉译南传三八、槃达罗龙王本生谭)参照。
[10]J. no. 492 Taccha-sukara-jataka(汉译南传三七、木匠养猪生谭)参照。
[11]J. no. 422 Cetiya-jātaka(汉译南传三六、支提本生谭)参照。
[12]J. no. 482 Rūr-jātaka(汉译南传三七、鲁鲁鹿本生谭)参照。
[13]J. no. 72 Silava-nāgarāja-jātaka(汉译南传三二、有德象王本生谭)参照。
[14]此故事相当于 J. no. 241 Ssbbadāa-jātaka(汉译南传三三、一切牙豺本生谭),
菩萨为司祭而不是贤者,又不能列举维都罗名。
[15]J. no. 357 Lakika-jātaka(汉译南传三五、鹑本生谭)参照。
[16]J. no. 457 Dhamma-jātaka(汉译南传三六、法天子本生谭)参照。此处非夜叉是天
子。
[17]J. no. 12 Nigrodhamiga-jātaka(汉译南传三一、榕树鹿本生谭)参照。
[18]J. no. 445 Nigrodha-jātaka(汉译南传三六、尼拘律童子本生谭)参照。
[19]J. no. 542 Khanhāla-jātaka(汉译南传三、康达哈罗司祭官本生谭)参照。
[20]J. no. 1 Apaaka-jātaka(汉译南传三一、无戏论本生谭)参照。
[21]J. no. 472 Mahāpaduma-jātaka(汉译南传三七、大莲华王子本生谭)参照。
[22]J. no. 358 Culladhammapāla-jātaka(汉译南传三五、小护法王子本生谭)参照。
[23]底本依罗马字本为 Bodhisatto n'eva paviruddho,文意上如德译注记,读为
Bodhisatten'eva paviruddho。
[A2]贫【CB】,贪【南传】。
[24]M. no. 129 Bālapaita-sutta(汉译南传一二下、贤愚经)参照。
==============================================================================
舍利弗尊者的一生,提起行者的道心。佛陀在尊者入灭后的开示:“自洲以自依,法洲以
法依,不异洲、不异依。”,至诚感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