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大安法师 彻悟禅师语录2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3-05 00:36:09
好,现在请大家翻开文本,请看第一段:【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
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
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
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
,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好,我们来看这一段。这段可以说是整篇《语录》提纲挈领的一段,高度概括了念佛法门
与一代时教所突显的胜义方便与殊胜利益。这段文句非通宗通教者说不出来,一定是对宗
门教下的消息、教理非常通达、对念佛又有深切体会的人才能概括得出来。虽然文句少,
但义理非常深邃、恢宏。让我们逐句来看: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是应我们
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机,应病施药,由方便法契入到实相之门。在所有的法门当中,首先要
明心,禅宗也把“明心见性”作为纲要。不能明心,不能见道,就没有办法去修道。那么
这个心,要明什么心?心有我们被它所欺骗的攀缘心、肉团心。《楞严经》首先开示,心
有两种:一种是无数劫以来,我们用攀缘心这样的识心,我们常常把这个心认为是自己,
是有。所以开始就有七处征心,这种妄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了不可得。但是我
们却把它看作是真实的,所以就认贼为子啊!认贼为子,我们就受它欺骗了。
总是以这个攀缘的心、识心,作为真实的东西,这恰好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我们要明了这
个心的虚妄相,然后还要明了我们无数劫以来涅槃的妙明真心,清净本然,不生不灭。这
种涅槃的心才是我们解脱的地方,才是我们的本地风光,才是我们要修行的至道。首先要
明了这个,不明了这个,你用识心、生灭心去修行,就叫煮沙永远不能成饭啊!一切外道
不能明了这个真实心,他修行永远得不到解脱,所以首先要明了这个。
那么在行门当中,对一切身口意方面的行持,要以净心为要,就是我们这颗无明染著的心
,要使它清净。我们本自清白,要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这就要修持。悟要顿悟,悟了这
个心,用什么心去修行。行要渐修,我们对这种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怎么使它
清净,清净到最后,至极清净,唯佛一人。那么这就概述了一代时教,明心和净心这两个
主题。那么这两个主题,其它宗门、教下都有它的方法。然而在比较当中,从明心之最要
来看,没有比念佛更好的了,何以故呢?“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我们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所展开的无尽的庄严,尤其是忆
念这句名号和持念这句名号。这句名号就是佛心,就是涅槃妙真如心。所以当下我们凡夫
的生灭心就安住在清净心上,安住在真如之心上,这样就能够以巨大的能量使我们得禅定
,得三昧,现前见阿弥陀佛。现前不能见阿弥陀佛,也能够带业往生,到西方净土,莲华
绽开,见阿弥陀佛。这个“现前当来”,现前是现生得念佛三昧见佛。当来就是未来往生
净土,见阿弥陀佛。无论是现前还是当来,必定是可以见阿弥陀佛。这时候所见的阿弥陀
佛,就是我们自性的弥陀,就是这个心妙真如心。
所以念佛一法是单刀直入,不假方便,不需要借助参禅啦、止观啦、持咒啦等等这些方便
,就是一句名号解决问题,“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我们的妙真如性,如来藏心,打开
。这就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入到无生法忍。那么这样,念佛可不就是明心之最要吗
?还有比这更直接的吗?“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不是一般的禅,而是无
上的,无与伦比的,最深邃的,最微妙的禅。禅是什么?禅是佛心啊。那么我们已经在念
这个名号的时候,这个名号就是佛心,就是无上深妙禅。我们已经安顿在这个禅上、佛心
上,这就叫“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觅人问长安”。你已经在皇宫里面最核心的含元殿里
面了,还需要去问长安在什么地方吗?就好像我们已经在北京的中南海,还需要到处打听
,北京在什么地方啊,怎么走啊?没必要,这是明心。
从净心来看,这就是谈行持了。《华严》讲圆融和行布,圆融可以一超直入、顿悟。在凡
夫地上也能够见解与佛同齐,大彻大悟。但是你在修证的过程当中也不无次第,你从十信
、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的过程,这是净心的过程。这个次第,也没有比念佛更殊胜
的了,“亦无如念佛”。讲这话是不是溢美之辞呢?是不是夸大这个法门的特点,而且有
些自我夸耀呢?不是这样的,这里是有他的道理的。没有道理是不能随便乱说的。这一说
,其它宗门、教下要反对的。那么这些话它的道理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清净心的行持没有
比念名号更殊胜?这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
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句话,可能我们常常听到,已经非常熟悉。但
它到底讲的什么呢? “一念相应一念佛”,怎么理解,跟什么相应?也许我们很多人不
一定会作这么深入的思惟,但是需要这样的思惟。这里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
以佛的果地觉作凡夫修行的因地心,因心果觉的互动、感应、沟通。首先我们从往生这个
层面上来看,怎么叫相应?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都是要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到西方净土,去
得阿鞞跋致,去圆证佛果,他有这个愿的核心。然而我们也发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这
个愿心。这个凡夫愿往生的心和阿弥陀佛愿摄受众生往生的心,这两个愿心相应,首先要
这样。
作者: minpanda   2021-03-05 07:54:00
感谢分享!阿弥陀佛!“亦无如念佛”若以佛藏经念佛品来理解,就不会觉得是夸耀某个法门。高僧大德的意思很广,有时候是自己限制了自己能看到的层面,而有了误会。善知识劝勉我多读佛经能开智慧,他说佛经上的一个字,也许包含无量义。随自己境界不同,读到的也有不同。
作者: samhwang   2021-03-05 09:37:00
阿弥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21-03-05 14:1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1-03-05 21:37: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