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关于善书

楼主: minpanda   2021-03-01 10:56:43
2021/03/02 更新:
很抱歉我的表达能力实在不好,
真的很希望大家要保护自己,
随意说这个对那个错,对自己伤害很大。
想呼吁大家,轻易评断人事物法对错、正确,是对自己伤害很大的行为。
不管在内心、还是说出来。在内心的境界很高,但是我们现在就可以做到的是,
控制不随意说出口。
佛法应依止第一义,但是不应以此去批判世间善法。
======================================================================
以下仅代表我个人目前的观点,欢迎指教,修行即是学改变,感恩赐教。
板友说得很好,我看的方向和您略有不同,
我想想看您说得洽不洽当,您也可以想想看我说的恰不洽当。
诤辩、辩才无碍、辨思,是很相似但不太相同的。
诤辩  :有一个认为对方错的偏见,以自己执著自身的我见去和对方争是非,争对错。
     是向外的、是对立的、是傲慢的、是执著的、是对自己及与他人皆有害的。
偏见  :有一个“这是对的”或“这是错的”的想法即是偏见。
我见  :从我而生的一切感受、想法。
我执  :执著于从我而生的一切,如执著身体、财富、认知、见解、想法、学识。
慢   :广泛地说,认为自己高于对方即是慢。
     慢有很多种,像是认为自己很聪明学了很多是一种慢;
     认为自己什么也学不会,就是不去做,也是一种慢。
     白话地说就是以鄙下的心认为这个不对、那个不好,无法谦卑。
辩才无碍:当某人提出疑问,这时有一个人提出的见解令人茅塞顿开、心开意解,
这时他人会称赞其辩才无碍。
辨思  :在自己的内心思维道理。是向内的,是禅观的。
佛法辩证:在没有认为对方错的偏见的前提下,互相讨论探讨在个人认知上对于佛法有
     疑惑的地方。
我建议大家“不要分别对错”,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讲:
【妄语的层面】
(没守戒的人妄语造妄语业,学守戒的人妄语造犯戒业加妄语业。)
相信除了比较少有的情况,大家都是以自己的认知说自己认为没有骗人的话,不觉得自己
有妄语,没有存骗人的心。但是,须明白,为什么世尊要在四十二章经中叮咛: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这里决不敢解释经意,仅代表我个人目前的想法。)
就是因为世尊慈悲,知道凡夫容易有各种妄念,为了保护不因此升起贪嗔痴慢疑,告诉我
们,在成就如同阿罗汉的境界以前,千万别相信自己的看法,容易造成修行的阻碍。
因为自己都尚未能确定自己是否正确,那哪里有基础可以去评断人事物法的对错呢?
岂不是妄语了吗?(请参考开头的诤辩与佛法辩证的不同之处。)
【修行阻碍的层面】
修行修心,修正我从身体做出的行为,修正我自己的这颗心。
很多道理佛友们在佛学上都学得很好,从佛学中学到的佛法拿来应用才能成为学佛。
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无所得无所有无所住。
 (这里决不敢解释经意,仅代表我个人目前的想法。)
是否为外道的区别在于第一义意。
执著我见、执著身见、执著人见、执著众生见、执著寿者见、执著有是、执著有非、
执著空、执著断灭、执著法……等等的执著将把自身带离第一义意,这些执著是自己
最贴身的敌人,这个敌人不想让您解脱。
这些执著增长贪心、增长瞋心、增长慢心、增长疑惑心、增长愚痴心,造成修行的阻碍,
离第一义越来越远,是对自己莫大的损害。
【恶业的层面】
这要以上述两个层面互相参考,若评断人事物法的是非曲直甚至讲闲话,你不清楚对方的
底细,对方如果是普通人,以贪瞋痴慢疑心指著对方错,如果对方不动心,自己造妄语业
以及相应于贪瞋痴慢疑的业,如果对方动心,多一个恶口也可能结下冤结。如果对方是恶
人,惹麻烦了,以后对方要来找麻烦了。如果对方修为很好,甚至是圣人、是菩萨,这下
惹大麻烦了,对方慈悲,而自己的恶业却是无法逃脱的,可能数世、五百世、甚至无量劫
受大苦恼无法出离。
为什么轻易评断修为好的人、圣者、菩萨、佛,所感的恶果会如此广大?因为这些好人、
圣者、菩萨、佛是来救人的,轻易说这些人的坏话,断了别人被拯救的机会,别人可能因
此受大苦恼,这被断了机会的人些累加起来的苦恼,同时由断别人机会的人一同来承受。
【结语】
承第一个层面提到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看法的原因,自身的境界还不是阿罗汉或等同阿罗汉
的境界时,你怎么能明白对方那个人的底细,那随意评断,对自己实在是太危险了。
这就是我建议大家不要轻易评断、不要起诤论的原因。
和平理性的探讨,是很好的。
祝愿一切吉祥如意。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3-01 12:25:00
人未学佛前,看事情就是有或是没有,即使开始学习也很难分辨空跟没有的差异,需要花时间去薰息。可以先找世俗谛 胜义谛。或空假中一心三观的概念看。
作者: FHShih (hou)   2021-03-01 13:37:00
不认同您的想法。会另回一篇文章说明,虽然这些早就已经跟您讨论多次。也早已经解释很多次。
作者: yaqqq (^^)   2021-03-01 17:52:00
m板主辛苦了,多沟通多学习。板上很多强者,平常不会说太多,不过都能很精辟的点出重点。如果可以从中思考并论辨,可以让自己进步不少。这可能也算是板主的小福利,加油!
楼主: minpanda   2021-03-02 09:55:00
感谢板友分享!谢谢y大,每次有疑问的时候都是前进的机会,今天学到一句话“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够进步”,也是忏悔的意义,感恩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感恩佛法僧!佛法应依止第一义,但是不应以此去批判世间善法。若把佛法用偏了,诤论是非,增长的只是修罗性和五毒。看别人错就是因为有慢心,因此去诤论就是贪瞋痴。
作者: FHShih (hou)   2021-03-02 20:1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