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宜兰大的例子,舍识用根是不精确的说法。
严格来说,真的舍识那就是死人了
需要复习
“补特伽罗死亡过程中煖寿识的变化”
这一单元吗?
延续上文的例子,
比如当你眼睛看到这一段文字时,
你的眼识已经在作用了。
它会分别这些字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等,
再下一步则是意识介入,去分别这些字句的意思,
而后再进一步可则能有贪、嗔、无记等后续一连串意识的反应,乃至再造作成身语业…
…
基本上这就是凡夫每一天十二有支流转的日常
根尘识三者间,或五识与意识之间的过程,
八识说、六识说或不同部派在这一部份,
基本上差异不大
所以,
当在说设识用根的时候,能舍的是哪一段?
实际上通常是第三段或更后面的,
有时是第二段,第一段是舍不去的。
原因就如前所说:除非是死人,或五根有障碍
那么,话分两头:
第一,当你遇到种种状况,
想到要提起正念、佛号或其他方法时
你对状况已经至少进入到第二段的分别了
是当你觉察到快要进入第三段,
甚至已经反应外显成身语业的时候,
才试图用方法去截断或说取代
之前那个十二有支的流转,
所以,我们把那叫做日常修行。
因为这些每一次小小的动作或念头就是
在一次次实践四谛的教法,
而到最后量变慢慢会产生质变
其次,所谓“清楚明白”这玩意本身
就是 意识 在作用啦,讲那么多…
最后,前几天有人贴出坛经中
卧轮禅师与惠能大师的偈子,
或许可以试着用这里的观点去解释
为什么卧轮禅师在六祖看来是不及格
而惠能大师的“无伎俩”“心数起”
与一般人的“无伎俩”“心数起”有何不同?
※ 引述《ilanese (坐听无弦曲)》之铭言
: 以下内容摘自下列文章:
: 陈世贤:《成实论》 之认识理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