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宗义宝鬘略讲》见悲青增格西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第八章 中观宗[1]
我们通常会说三藏法典,但学习之时,那烂陀寺、或西藏寺院,习惯将它们归纳为五
个项目:般若、中观、因明、戒律、阿毗达摩。可以说八万四千法门是不同的版本,然而
归纳起来就是这五类。[2]
我们每次上课前要唸二胜六庄严的祈请文,世间上有没有比二胜六庄严更厉害的,成
就更高的?有啊!例如密勒日巴尊者。在印藏等地都可以找出许多例子。这边并不是以谁
的成就高这方面去讲的,而是按照这五部的宏扬讲出的。
像佛陀交待十六阿罗汉护持教法,他们各自的成就也都不可思议,很多都是成就佛果
、示现为声闻弟子来护持佛法的。可是他们在哪里?写了什么论?并没有留下什么论著。
佛陀的弟子—舍利子等,都是不可思议的人物,但是他们也只是参与身足七论的编辑。他
们的情况和二胜六庄严是不一样的。
二胜六庄严是有系统,有脉络的把佛法归类到五部当中。
戒律方面找的是释迦光尊者与功德光尊者。在他们的寺院中,号称精通广部律典的有
五百位,二位尊者是其中的乔楚。这并不是说没有人比他们更懂戒律,可是这些人没有留
下作品。留下作品中,没有人胜过功德光尊者和释迦光尊者。
中观方面是龙树菩萨和圣天菩萨,唯识方面是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在量论方面就是
陈那跟法称二位论师,阿毗达摩方面也找世亲菩萨。二胜六庄严就是这样来的。[3]
二胜六庄严是从五部区分出的,然而对后代非常有贡献的,如月称菩萨、狮子贤尊者
等并没有包含进去,后来法王达赖喇嘛造了十七班智达礼赞文,将许多在经教方面有贡献
的智者补充进去。虽然做了补充,但这也是从影响层面去看的,范围也不离开五部的内容。
总之,我们一再强调要先闻思,接着修。闻思修的过程中,会阅读汉系、藏系的典籍
。无论是藏系的典籍,还是汉系的典籍,直接、间接都是以他们的说法为基准,再弘扬开
来,所以他们的著述很重要。
读中文的诗赋时,如果不了解写作时代的文化、想法,就无法圆满地了解它的内容,
所以理解文章的背景是很重要的,与此相同,学习这些大师的论著也应该如此,由此就产
生了对四宗的说明。
四宗并没有直接解释某一本书,而是针对基道果三个项目,讲出各各宗派的差异点。
我们先对当时宗派的背景有较精确的认识,之后再进入五部的学习。如果不是这样去学,
对这些大师见解的认识,会有很大的偏差。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接受自己文化的教育、薰陶,久之,对事物的理解自然会偏向某一
方面。某些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解释,在另一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看,一点都不“天经
地义”。
我们在学习、研究时,即使自认为是以公正,不偏颇的态度进行某些研究,但因为受
过自己文化、教育背景薰陶的关系,以自己的思惟模式去解释另一个系统,常常会出现错
误的解读。因此,学习时,认识四宗的背景就变得很重要。要尽量地厘清四宗的内容,否
则以自己的思惟模式去看佛经、论著,自己所理解的,与大师所说的,会是二种情况。
壹、定义
主张没有丝毫真实存在的法的宣说佛教宗义者,就是中观宗的定义。唯识宗以下会承
认一大堆实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