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义] 《宗义宝鬘略讲》(44) 经部:二谛-3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04-29 22:28:30
摘自:《宗义宝鬘略讲》见悲青增格西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某一法,不必依赖名言分别,可以经得起自方存在的正理观察,就是胜义谛的定义
。有作用的法、胜义谛、自相、无常法、有为法和谛实有都是同义。唯由分别安立而成的
法,就是世俗谛的定义。无作用的法、世俗谛、共相、常法、无为法、假法都是同义。】
  “名言分别”指的是分别识。任何一个法,如果不是由分别识施设,以正理去观察时
,它自相有(自相有=不必依赖分别心安立)的这个层面,是经得起正理观察的,就是胜义
谛。
  “经得起”是什么意思?虚空是否存在?虚空是存在的。正理可否了解它?可以(以
正理可以通达虚空是遮除质碍的那一分遮遣)。像虚空这个法为什么禁不起正理观察?
  无常法不是施设出来的,像桌子、椅子(桌子、椅子是无常法的色法),用我们的眼睛
看、用手去摸,它自相方面自然禁得起我们的观察。
常法是(分别心)透过无常法施设出来的,虽然看不到它,但是它确实有,虚空是(分
别心)在一些无常法之上设立出来的,它自己没有一个本性在那边让你看到。
我们可以亲眼看阻碍物,没有阻碍物,我们就安立这个叫虚空,所以虚空自相方面就
禁不起正理的观察(虚空唯是分别安立的法,不是眼识等无分别心可以直接看到的,以观
察有无胜义的正理找不到自相有,所以说禁不起正理的观察,虚空不是胜义中有)。
【无为虚空之所以被称为世俗谛,是因为世俗心前现为实有故。此处的世俗就是分别
心,因为分别心能障碍直接洞见自相,所以称之为世俗。
又,以上所说只是名词的解释而已,因为在世俗分别前现为实有并不全是世俗谛,例
如:瓶子是胜义谛的事例,然而在世俗分别前现为实有故。此外,如补特伽罗我和声常,
在世俗分别前现为实有,然而即使在名言中也是不存在的。
瓶之所以称为胜义谛,是因为在胜义心前现为实有故。此处的胜义心指对显现境不错
乱的心。】
前面那个定义比较复杂,简单说就是:不依赖名言分别而施设的法,就是胜义谛;依
赖名言分别而施设的法,就是世俗谛。
这边的“胜”指的是现量,现量是胜,因为它是没有错误的。“世俗”指的是分别识
。世俗有覆蓋、欺诳的意思,所以世俗谛指的是欺诳(分别识)前面的真实。
眼识看到外境时,认为外面有境,事实上真的有境,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像眼识看
瓶子,是直接看到真的瓶子。
闭起眼睛,再想那个瓶子时,心中会看到那个瓶子,分别识认为有瓶子,但是它看到
的并不是真的,分别识直接看到的是总义,所以总义障碍它直接看到瓶子。在分别识前,
瓶子与瓶子的总义完全混为一体,所以分别识是没有办法直接看到瓶子的识,也可以说它
(分别识)障碍了直接洞察瓶子,当然,真正障碍的是总义(分别识直接看到的是总义)。
总之,现量可以直接了解瓶子,比量等分别识要透过总义来了解,也就是不能直接了
解,而且它会障碍直接了解瓶子,可以说它带了一个总义的墨镜,所以会障碍直接了解瓶
子。因此,分别识是世俗,障碍直接洞察瓶子,所以是障碍。眼识是胜义,为什么?因为
它可以没有障碍地直接看到瓶子。它看到的瓶子就是真正的瓶子,没有任何错谬,所以瓶
子是胜义谛。
像虚空是世俗谛,因为没有能直接了解它的现量,而了解它的比量又是有这种障碍的
。也就是,虚空在世俗—分别识前面很真,所以是世俗的谛。但是它是不是谛?不是。为
什么?因为如果是谛的话,就要让现量看到。因为现量没办法看到它,所以就不是真正的
谛。
刚才是在解释胜义谛与世俗谛的字义,符合这个字义(不依赖名言分别而施设的法就
是胜义谛;依赖名言分别而施设的法就是世俗谛)不代表是胜义谛或世俗谛,如不存在的
人我(补特伽罗我)、兔角、龟毛。
虚空在分别识前如何呈现,与兔角、龟毛在分别识前如何呈现,是一模一样的(都是
分别心名言施设安立),但是兔角、龟毛并不是世俗谛,根本就不存在。
又如瓶子在分别识前面呈现的样子,与虚空在分别识前面呈现的样子,是一模一样(
在分别识前都是名言施设安立),但是瓶子是胜义谛,不是世俗谛。
因此,什么是世俗谛?就举真正的世俗谛—虚空当例子,虚空在世俗前面是真实的,
但是它不是真实的东西,在胜义前面它就无法呈现。
符合字义的,不见得的是世俗谛,像胜义谛的内容就可以拿来举例(如瓶),因为分别
识也懂这些。也可以把根本不存在的拿来举例,如补特伽罗我、声常,因为它们也是某一
个分别识的境。
分别识中有比量这种分别识,也有颠倒的分别识,所有分别识看到的,都可以说在分
别识前面有,那个分别识会把它当真。因此,在分别识前面真实,不代表真实。
“即使在名言中也是不存在的”:即完全不存在之意。如执兔角的分别识,兔角在那
个分别识前是真的,或它认为兔角是真的。虽然在那个分别识(世俗)前,兔角是真的,是
真谛,但是完全不存在。
【上述这种二谛的建立方式是随理行经部宗的说法,随教行经部宗所主张的二谛说和
毗婆沙宗是一致的。】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