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实修] 止观:住所缘后应如何修-抉择沉掉之相 (3)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04-29 12:03:20
: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广论》卷第十五〈奢摩他〉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第三、住所缘后应如何修。分二:一、有沉掉时应如何修;二、离沉掉时应如何修。
: 初又分二:一、修习对治不知沉掉;二、修习知已为断彼故对治不勤功用。初又分二:一
: 、抉择沉掉之相;二、于正修时生觉沉掉正知之方便。今初
───────────────────────────────────────
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章讲记 法音法师
未三、住所缘后应如何修
  第三住所缘后应如何修分二,一 有沉掉时应如何修,二 离沉掉时应如何修。
正念安住所缘后,“后”指正知正念安住之后,此时尚未得止,应如何修可分二段,
有沉掉时应如何修?及离沉掉时应如何修?
染及沉掉时应以正知察觉,要作第七断行 — 以思心所作对治行。再者,已远离沉掉
,完全没有沉掉,没有障碍,那时就不应再作对治行,任运地安住所缘境,等舍或专注一
趣就好。此时要以第八断行 — 不作对治行 — 来对治作对治行。
申一、有沉掉时应如何修
初又分二,一 修习对治不知沉掉,二 修习知已为断彼故对治不勤功用。
这是讲第六及第七断行,又分二项。一为修习对治不知沉掉,要靠修习正知来对治不
确知沉掉,靠正知察觉确认沉掉,生起正知为第六断行。一为修习知已,确认有沉掉后,
要对治不勤功用。
“不勤功用”是过失,知道障碍而不想对治,则不能去除障碍。不勤功用的对治是要
生起第七断行 — 想要对治的思心所来对治不想对治。
戌一、决择沉掉之相
初又分二,一 决择沉掉之相,二 于正修时生觉沉掉正知之方便。今初
总说第六断行 — 正知,应先认识障碍,再说对治道。应该决择障碍得止的沉掉之性
相。第二在正修止时,应生起觉知彼沉掉障碍的正知方便。要了知并修习生正知的方便。
底下先讲第一项,觉知沉掉之相。
【掉举如《集论》云﹕“云何掉举,净相随转,贪分所摄,心不静照,障止为业。”】
依《集论》说,何谓掉举?“净相随转”是随着可悦爱境相而转的贪心所摄之心所,
此心所为烦恼心所,能令心不寂静,以障碍成就得止为作业。
【此中有三,一所缘,可爱净境。二行相,心不寂静向外流散,是贪分中趣境爱相。
三作业,能障其心安住所缘。】
《集论》的教说有三个重点,第一掉举的所缘境,是曾经串习过,应是染污与烦恼相
应的可悦爱境。第二掉举的行相,是能令心产生不寂静的烦恼相,心相为向外攀缘,向外
流散,能趣入可悦爱境之贪爱行相。掉举为一种想要,想攀缘,趣入可悦爱境的贪著行相
。第三掉举的作业,指它有什么作用功能,它能令心不能安住于所缘,如是便不能得止。
【于内所缘令心住时,由贪色声等之掉举,于境牵心令不自在,贪爱散乱。】
于内心中安住所缘时,掉举会令安住心不安住于原来的所缘境,而贪著于外在的散乱
境 — 已串习过染污相应的色声六尘等,令之扰动外散不得自在,而引发贪爱散乱的烦恼。
总之,以四差别来讲掉举,1)掉举的体性差别,为贪心所摄。2)行相差别,为不寂
静相。3)所缘差别,为曾经串习过的染污可悦爱境。4)作业差别,为障碍得止。
【如《悔赞》云﹕“如缘奢摩他,令心于彼住,惑索令离彼,贪绳牵趣境。”】
如《悔赞》所说,这段文以九言重译为:“如其如其缘念奢摩他,令心于彼及彼时时
住,由烦恼索令离彼及彼,贪绳无阻牵引趣于境”。
“如缘奢摩他”是如其如其的意思,为如是如是。如其如其缘念奢摩他的所缘境,令
心于彼彼所缘境时时安住时,由掉举的烦恼绳索,“惑”为掉举烦恼。令定心远离了那个
那个所缘境,“彼及彼”为代名词,指所缘境。由掉举烦恼心所令定心远离了彼及彼所缘
境,贪心所摄掉举的绳索让心不能自主地牵引趣入掉举的所缘境。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