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88)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02-10 13:36:40
....接续 #1SADXUny 《地道建立》(86)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讲授)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4.大乘见道的分类
若区分“大乘见道”,有三:(1)“大乘见道根本定智”、(2)“大乘见道后得智
”及(3)“不是前述二者之任何一个的大乘见道”。
‧大乘见道根本定智
“心一境性、平等地安住于已成为〔大乘见道根本定智〕自境之无我的大乘谛现观”
,就是(1)“大乘见道根本定智”的定义。
若予以区分,有三:(1-1)“大乘见道无间道”、(1-2)“大乘见道解脱道”及(
1-3)“不是前述二者(大乘见道无间道、大乘见道解脱道)之任何一个的大乘见道根本
定智”。
一般而言,根本定智必然是智慧资粮,行者不论要成佛或解脱都必须二资粮双运(福
德资粮、智慧资粮二者结合),对成佛(大乘佛果)来讲如此,对解脱(声闻独觉二乘解脱)
来讲亦如此。
只要是根本定智一定是智慧资粮;而后得智则大部分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只是少部
分。智慧资粮主要是指以空性或细品的补特伽罗无我作为对境的智,反之,如果是世俗法
,即除了空性及细品补特伽罗无我以外的世俗法作为对境,如礼拜、供养、造塔、念诵等
都是属于累积福德资粮。
接着请看大乘见道根本定智的第一个:(1-1)“大乘见道无间道”,大乘见道无间
道主要是遍计实执的正对治者,以比喻来说明就如开始与敌人作战的军队;而大乘解脱道
通常会用“已断除”,即对于遍计实执已经断除。
(1-1)“大乘见道无间道”是正对治遍计实执,而(1-2)“大乘见道解脱道”是已
断除遍计实执,这二个阶段都是在根本定的状态。
从“大乘见道解脱道”之后就要出定到后得位,即依实际的顺序来讲,在(1-2)、
(1-3)之间有一个后得位,这时候就是从大乘见道解脱道出根本定到后得位,后得位的
阶段主要是透过身语意三方面去累积福德资粮,当累积完福德资粮之后,才进入(1-3)
的阶段。
(1-3)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呢? (1-1)、(1-2)是在正对治遍计实执及断除遍计实
执,但是到了(1-3)的阶段,见所断(遍计实执)的部分已经断完了,所以这时候就不
是要继续断遍计实执,它是为了能够进一步进入修道而作准备,所以(1-3)的根本定智
主要是为了能够进入到修道而作准备的一个根本定。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道与道之间的转移必须要在根本定中转移,如大乘资粮道要转
移到大乘加行道必须在根本定中转移,从大乘加行道要转移到大乘见道也必须在根本定中
转移,从大乘见道转移到大乘修道也是在根本定中转移,所以(1-3)的阶段,是准备要
从大乘见道转移到大乘修道的根本定。这个根本定是准备转移进入大乘修道的一个定。
不论是声闻的见道、修道,独觉的见道、修道,或大乘的见道、修道都一样。第一步
一定是无间道,第二步一定是解脱道,第三步一定是出解脱道的根本定到后得位,第四步
一定是再入根本定。亦即第四步的再入根本定,是为了要晋升或转移到上道而作准备的根
本定。这四个阶段在声闻的见道、修道,独觉的见道、修道或大乘的见道、修道,顺序都
一样。
“1既是心一境性、平等地安住于空性的大乘谛现观(此是大乘见道的定义),又是2
作为自己份内之遍计实执的正对治者(此是大乘无间道的定义)”,就是(1-1)“大乘
见道无间道”的定义。若予以区分,有大乘见道8忍。
大乘见道8忍只是名称不同,体性都是大乘见道无间道,即大乘见道无间道的体性有8
个作用。这情况就如小乘行者有渐断所断及顿断所断二类,若是依次断所断的行者,其8
忍就是不同体性,是依次生起;如果是顿断所断者,小乘的见道就是一体性而有8个作用,
即在同一个小乘见道无间道上安立8忍,其实是同一个体性有8个作用。而大乘见道无间道
的情况跟小乘的顿断所断的情况一样,即大乘见道无间道的体性只有一个,但是有8个作
用,其实是在同一个体性上安立8忍的名称。
大乘见道无间道虽然只有一体,但是有8个作用,所以就安立8个名称。这情况就譬如
在说法的场合中有一位格西,或说有一位出家众,或说有一个人,或说有一位补特伽罗,
虽然使用不同的名称,但是所指的都是这位说法者。亦即在同一个体性上可以安立不同的
名称,这是因为这位说法者可发挥格西的作用,可发挥出家众的作用,可发挥人的作用,
也可发挥补特伽罗的作用,因为可以发挥这4方面的作用(其实并不只这4方面的作用),
所以可以依之安立这4个名称,但是这4个名称并不是在不同体性者或不同的说法者上安立
,而是在同一体性上安立的。所以这4个名称的关系是一体但是有4个不同的名称,或说体
性一而反体异,体性是指命名的地方都是同一个体性,反体可以理解成名称,反体异就是
名称的不同,即名称不同而体性一。
见道8忍,就是4个法忍及4个类忍,这与先前声闻地的阶段当中所说的类似。大乘见
道8忍是“是等遍”(名称不同,但是意义是同一个),因为大乘见道无间道本身就是8忍。
8忍所要对治的是遍计的障(见所断),见所断依欲界及上二界(色界无色界)来区分
,有欲界所摄的苦见所断(见苦谛所断)、欲界所摄的集见所断(见集谛所断)、欲界所摄的
灭见所断(见灭谛所断)、欲界所摄的道见所断(见道谛所断),能对治这四个的,依次为苦
法忍、集法忍、灭法忍、道法忍。
下文是把上二界(色界、无色界)的见所断合在一起,上二界所摄的苦见所断、上二
界所摄的集见所断、上二界所摄的灭见所断、上二界所摄的道见所断,这四个的对治,依
次为苦类忍、集类忍、灭类认、道类忍。
虽然因为对治的内容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但是本质(体性)都是大乘见道无间道。
虽然这里字面上只有提到遍计实执的正对治,但是不只是遍计实执,只要是属于遍计的都
是他所要对治的,譬如执身为常的常执,或执补特伽罗为不依赖五蕴自己能独立实质有,
即只要是遍计的补特伽罗我执、遍计的实执、遍计的常执、遍计的所知障,都是大乘见道
无间道所要对治的。
见第31页倒数第6行“大乘见道解脱道的定义”。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