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20(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9-01-27 00:32:06
  请看一百三十五面第一行。这个开头是接着前面,就是第一条所讲的四句。“肯慎就
易,不肯就难”,问题我们肯不肯慎重?肯不肯认真去做?底下一句这是解释第二福。“
道俗根本戒法,尚且十人九犯,少露多藏,况微细行”,这就是讲持戒。三皈是修行的总
纲领,这纲领在《无量寿经》里面就在经题上,这是佛、法、僧,就是觉、正、净。在经
题上,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所以三皈都在经题上,这是修行的原理原则
。下手是从持戒下手,就是“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戒律的范围非常之广,佛在经论上
只能讲一个原则,虽然有些项目,那是佛在世,在那个时代那种生活环境之下,大家必须
要遵守的规则。时代变迁了,地域不相同,但是戒律的精神决定是不变,戒律是超凡入圣
的标准;换句话说,它超越了国家的界限、超越了民族的界限,甚至于超越了六道种类的
界限,一切有情众生都要遵守的。
  戒律的精神是什么?把它整个归纳起来,只有两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
是戒律的精神。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在佛法里面,实在讲有许多不同的标准。在当前,
不同的标准就更多了。每个国家对于善恶的观念不相同,认知不一样,每个地区也不一样
,每个时代也不一样,这些我们统统要懂得。佛只跟我们讲原则,毕竟我们是现代人,生
活在现代的环境里,我们不是古人,也不是未来人,所以一定要懂得原则,要遵守习尚,
就是大家习惯上的崇尚,我们要遵守。戒律真正的意义,就是要求我们与大众和睦相处,
这是戒律的目的。是希望我们自己断恶修善,能够得到清净心,戒律最大的目标就是得定
,“因戒生定,因定开慧”。你要知道这个道理,然后才晓得戒律我们应当要怎样遵守,
帮助我们得定,帮助我们把一切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
  可是戒律很难,难在什么地方?无始劫以来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一个是烦恼,一个
是邪知邪见,就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这样一来,纵然国家订的法律很好,我们还
想尽方法去钻法律的漏洞,这就是不守法,这就是不持戒。那些人都是很聪明的人,他会
钻法律漏洞,这种聪明佛法里面讲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奉公守法,
不但是法律规定的条文他决定不犯,纵然法律条文里面没有,而是为社会道德所不容许的
,他也不会犯。由此可知,持戒是真难!所以说,“道俗根本戒法”,道是出家人,俗是
在家人,根本戒法是什么?五戒,五戒是根本戒法。根本戒法可以说不但它的精神永远不
变,戒条也是永远不变。其余的戒律,可以因时因地来修改,改成像我们中国人讲的清规
,常住公约,都是属于戒律的现代化。可是这个五条不会改动的,为什么?走到世界上任
何一个地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行得通,充其量解释的范围有宽狭、浅深不一样。所以,
五戒是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都不变的,这真正是根本的戒法。
  “尚且十人九犯”,这是真的,几个人能把五戒持好?比丘戒、菩萨戒都是些样子,
好像不去受个菩萨戒,我在佛教地位就比人矮一等,我不是菩萨,他们都是菩萨。这都是
著了名利相,好名、好利。真正持戒,把五戒做好就不得了。所以佛在《无量寿经》三十
三章到三十七章,你仔细去观察一下,就是讲的五戒十善。我们能够做好,往生西方极乐
世界决定没有问题。这样明显的大戒尚且做不到,何况微细的戒行?“又况三千威仪,比
丘五篇七聚,共二百五十条,持犯,皆依行住坐卧四仪,每仪具二百五十,四共成千,历
三世,成三千也。”过去现在未来,这叫三千威仪,几个人能做到?蕅益大师告诉我们,
蕅益大师生在明朝末年,他老人家圆寂在清朝初年。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他的书里面,有
的写明朝,有的写清朝,都可以写,他经历二个朝代。他对于戒律很有研究,相当于我们
近代的弘一大师一样,对戒律很有研究。他说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比丘没有,
哪来的比丘戒?真正成为一个比丘,最低限度要有五个真正比丘传戒,你才能够得戒。一
个比丘都没有,由此可知,传的戒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实质没有了,就是个样子,样子
还存在。
  近代弘一大师跟我们讲得更明白。他在闽南住的时间很长,在闽南佛学院,就是厦门
南普陀寺,你看他给佛学院里面的开示所讲的,他讲得真是透澈。他说戒要不要去受?要
受。受,但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决定不能得戒,只是受个形式而已。为什么受个形式?免
得世间人批评,你这个人,僧不僧,俗不俗,人家毁谤。所以就受个形式戒。同时受个形
式戒,自己好好的去研究戒律,明了一条我们就守一条,这是真正的受戒。所以戒坛是形
式,出家人戒坛都是形式了,何况在家,这就更清楚了。我当年学佛,亲近章嘉大师的时
候,章嘉大师对于持戒非常重视。他老人家告诉我,持戒是你做到一条,叫持一条。他没
有劝我,哪里传戒,你去受戒,没有。他教我去遵守、去照做,做到一条,你真正就受了
这条戒。可见得这些真正善知识,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不要紧,实质要紧。
  所以,“言不犯,诚非易易”,不犯戒实在是不容易。特别是小乘戒,小乘戒完全从
事相上结罪,很难!大乘戒,跟诸位说,大乘戒就更不容易。大乘戒是从起心动念上结罪
,比小乘还要麻烦,还不容易。小乘,我只要形式上做到,真的就持戒了;大乘在起心动
念。所以大乘戒,大乘表面上看起来是开放的,无论在思想、见解、行持上都是属于开放
的;小乘是拘谨、是保守的,非常保守。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但是那个开放,心地的
清净超越小乘;换句话说,佛是主张开放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佛也提倡自由、平等
,跟我们现在要求民主自由完全相同。我们今天只讲民主自由,不讲清净,这个不得了,
不讲身心清净,所以自由平等里面有许多的弊病。佛的自由、平等、民主是建立在身心清
净的基础上,那不一样,是建立在高度智慧的基础上。所以他自在,他不妨碍别人自在,
这才叫真正自在。我平等,不妨碍别人平等,一切众生皆平等。
  所以,现在人心目当中寻求的民主、自由、平等,佛门里有真正的东西。可是这些东
西哪里来?必须从小乘基础上奠定下来的。佛教传到中国,说老实话小乘的经论传到中国
来是相当完整,我们《大藏经》的阿含部,跟巴利文藏经相差很少,几乎小乘经典我们全
部都翻译过来。但是小乘教,在隋唐的时候只盛行很短的一个时期,以后就没有了,原因
在哪里?原因是被中国儒家、道家代替了。你读孔子的书,老庄的书,足以媲美于小乘法
。因此中国从前学佛的人,都有很好儒、道学养的基础,就不需要再浪费时间去学小乘教
,直接就入了大乘。
  可是到最近,这一百年来就可怜了,小乘教早已经舍掉,不作兴了,你要是读小乘经
,一般人都瞧不起你。儒家的书也不念,道家的书也丢掉了,这样直接学大乘,下面落空
,所以大乘法怎么修,修了一辈子都不能成就。你说这怎么得了,这是我们今天学佛最困
难的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是不是要从小乘来奠定基础?在中国人来讲,实在不需要,为什
么?我们中国人念小乘经,不如念儒家的四书、五经、十三经,不如念这个。这是中国人
的东西,我们念起来的确是方便、好读、容易学。小乘经典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翻
得不好,没有大乘翻的这么样流畅,这样的顺畅,所以小乘经不好读。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知道了之后,我们才晓得我们今后的路怎么走法。真正学佛,说老实话,四书是不能
不念,为什么?代替小乘。当然更好能够读五经,说五经分量太多了,我没办法受持。再
少再少,少得不能再少,四书。这是朱熹给我们中国读书人在许多经典里面选择出来的,
他选择的构想很圆满,四书里面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的。实在讲,我们只能够推测
、猜想,因为没证据可寻,我没有去研究朱子,他的生平我不太清楚。四书的编辑、构想
很像《华严经》,他是不是从读《华严经》得到的灵感就不知道了,非常像《华严经》。
《华严经》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华严经》前面是讲理论,“离世间品”是讲修
行的方法,“入法界品”,就是善财童子与五十三位善知识做给我们看,把它理论、方法
完全表现在生活上,就好像演戏一样,演练出来给我们看。所以,这样的教学真是圆满到
了极处。
  四书就像这个样子,《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孔老夫子、孟子就像善财童
子跟那个五十三位善知识一样。你看,怎样把学、庸理论方法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处事
待人接物,换句话说,孔老夫子做到了,孟子做到了。这两个人就仿佛是善财童子表演给
我们看,是中国人的典型、中国人的榜样。中国人像什么样子?孔子是中国人,孟子是中
国人。我们学做中国人,就是以孟子、以孔子做为模范,学得像他那样子。他们的德行实
在讲不亚于小乘,他们的智慧超越了小乘,智慧跟心量超越了小乘,非常接近大乘。所以
从儒入佛,比从小乘入佛、入大乘好的太多了,这就是四书不能不念,没有这个基础不行
。自己修行尚且需要这个基础,何况弘法利生要给别人讲解佛法,你要没这个基础那怎么
行?
  我在美国教学,我订了七门课,这七门功课最低限度都要能够背诵。七门功课里面有
四书,要能背,不能背,没有资格讲经。我七门功课里面,经是四种,《无量寿经》、《
弥陀经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是一部小乘经。经,三
部大乘,一部小乘。另外三种,《了凡四训》、《感应篇》、四书,我选的这个七种,这
七种东西要不能念到熟透,没有资格讲经。你自己修行,不需要这么多,经典里选一种,
四书要读,背不背没有关系,你自己修行。要发心弘法利生,这个七样是基本,我也是选
得少得不能少,没法子再少,已经把标准降到最低的限度。这是同修们真正要知道,要真
正想发菩提心弘法利生,那就真要拼命去干。底下说,“发菩提,信因果,诵大乘,皆自
利,唯劝进句,是利他,二利具备,固是大乘”。这个意思我们在介绍《疏钞》的时候,
都给诸位同修说过了。我们再看后面“结叹”,后面的经文:
  【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这一段经文必须要记住。我们想不想成佛?想成佛前面这十一句,三福,一定要修,
要认真修,不修成不了佛。过去佛、未来佛、现在佛,没有一尊佛不守这个原则;换句话
说,没有一尊佛是例外的,不修这个他能成就?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成佛,所以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管他是积德往生的,还是忏罪往生的,也要具足这三福。不具
足三福,你今天念佛,念阿弥陀佛,只能说结个法缘,这一生不能往生。这一生要想往生
,这个要记住,要依教奉行。
==
章嘉大师对于持戒非常重视。他老人家告诉我,持戒是你做到一条,叫持一条。
他没有劝我,哪里传戒,你去受戒,没有。他教我去遵守、去照做,
做到一条,你真正就受了这条戒。
大乘戒是从起心动念上结罪,比小乘还要麻烦,还不容易。
小乘,我只要形式上做到,真的就持戒了;大乘在起心动念。
大乘戒的根本精神就是自律。
因为起心动念是自己才知道的事,自己犯不犯戒自己心里最清楚。
所以说起来大乘法是非常严格的。
但是我们是凡夫,起心动念完全清净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常生惭愧之心及忏悔心”,这就是常常在自我检点清净。
从起心动念的忏悔惭愧,到身口意上逐步落实,这就是自律,就是受持大乘戒。
不过净土法门持戒又有更方便殊胜的方法,
那就是以一句“阿弥陀佛”从念头上来防非止恶,
把一切的念头都换成阿弥陀佛,或说把念头钉在阿弥陀佛上,
那起心动念自然就纯善无恶了,没有比阿弥陀佛更善的了。
所以念佛就是持戒,完美的持戒。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9-01-27 00:5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1-27 20:32:00
阿弥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1-27 23:0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9-01-27 23:34: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