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世尊告韦提希。】
佛度两个人几乎是同时的,放光当中同时加持这两个人。告诉韦提希夫人:
【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
这讲西方极乐世界。
【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
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这一段话显示启请的功德无量无边。首先,安慰、告诉她,妳选择的弥陀净土,去此
不远。想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系念谛观彼国’,“系念”是答复她思惟,“谛观”
是答复她正受。在这个地方虽然没细说,就是告诉她,不但她得利益,‘亦令未来世一切
凡夫欲修净业者’,今天妳所选择的这个法门,别人看到了一定羡慕,一定也想往生弥陀
净土。这种利益都是妳在此地选择而引发的,这个功德利益就太殊胜了。
此地,智者大师的解释,为什么说‘去此不远’。“疏云,去此不远者,极乐去此十
万亿刹”,极乐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的距离是十万亿个佛国土。一个佛国土就是一个三千
大千世界,当中距离是十万亿个大千世界,怎么能说不远?这个答里面有两个意思。“答
有二,一以佛力故,欲见即见”,佛今天以他的神力,把十方诸佛国土都展现在韦提希夫
人的面前,不远,你看得清清楚楚,你刚才看见了。这是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光中
现土,显于佛顶,一念能缘,言不远也”,恒沙诸佛国土,佛都能在佛光当中展现出来。
所以,我们心一动念就能到达。如果从世间事相上来说,确实是十万亿佛国土,十万亿佛
国土一念就到达。这一念究竟能达到多大的范围?给诸位说,能达到尽虚空遍法界。十万
亿国土太近了,就好像放射的电波一样,电波一放射是尽虚空遍法界,十万亿的距离的确
是很短,不算是很长。
所以,念头不可思议,经上常讲“念劫圆融”,一念展开是无量劫,无量劫浓缩是一
念,一念就是无量劫,无量劫就是一念。这也就说明,时间不是真的,空间也是假的。我
们今天讲时间、空间,时间空间在佛法里是不相应行法,换句话说,就是抽象的概念,不
是事实。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一念就是心识起用。所以,
一念能变虚空法界,再远也是一念就到达。不要说弥陀净土,比弥陀净土更远,无量无边
恒河沙的大千世界,也是一念到达,不需要二念、三念,只一念就圆满到达。所以说不远
。
下面谛老法师给我们开示。“佛言不远者,显极乐乃唯心净土,何远之有,疏指佛顶
光中弥陀,固是,佛不一定弥陀说在光中,如果是光中弥陀,与韦提觌面相见,佛亦不问
知之与不,据佛意谓,尔前言乐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极
乐世界,去此不远,不难往生,祗要系念阿弥陀佛,谛观彼极乐国土。”谛闲法师重在这
两句,这两句解释非常亲切,确实比智者大师说得清楚,说得中肯,说得好!远近不是要
紧的事情,要紧的事情是怎样去,决定去,这个才要紧。谛老根据经意来解释,只要系念
阿弥陀佛,“系念”根据前面的意思就是信愿求生,求生之心非常的恳切,这就是系念。
求生之心恳切,我们这个世间自然就淡薄,这个世间不论你是处人接物、对人对事,你不
会去计较,也不会去认真,为什么?一心一意想到极乐世界去。想舍离这个世界,还会跟
这个世界有什么过不去?没有!这就是所谓万缘放下,这是真放下。系念就是放下万缘,
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
谛观就是忆佛念佛,十六观把它总括起来说,就这四个字。前面十五观是忆佛,最后
一观是念佛,忆佛念佛,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讲“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才晓得谛观是
包括了修行的方法。忆念的范围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系念,即思惟,助道也;谛
观,即观想,正行也”,持名念佛是属于正行,它是属于观想的范围,十六观范围之中。
所以诸位要记住,持名不是助念,持名是正念,不是助道的,是正行。“二俱净业”,佛
给我们讲的二种都是净业,“正助行成,临终决定往生,可无疑贰”。正修助修,正助双
修,临终决定住生,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
下面佛是先要给我们讲系念,系念的三种净业。我们把这个文念下去,这个非常重要
,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所以科题上讲“正示往生正因”,里面两段,第一段是正因。
所以这是非常重要。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管是积功累德修行的人,或者是临终忏悔往生的人,
‘三福’一定具足。阿阇世王以后也往生净土了,他杀父害母,他有没有修“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给诸位说有。现在是没有,临终一忏悔就有,一忏悔就具足。想像过去对父
母那种态度,心态、行为真正是错了,彻底改过自新。这一下改过自新,他这个福就具足
了,为什么?他再不会用这个心态、用这种行为对待父母,真正改过。我们中国人有个俗
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他真彻底悔改了。阿阇世王到临终才悔改,所以他必须具足
这三种净业,没有这三种净业是决定不能往生。这是诸位同修要记住的。
我们现前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没有关系,学阿阇世王,到临终我们再来忏悔往生
”。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叫投机取巧,这样的心态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你临命终时没
有机会忏悔,必然堕落。佛教训我们,我们在没有听到佛法之前造作的罪业,是迷惑颠倒
。听到佛法之后,尤其是接受三皈、众戒之后,再要造作罪业,是罪上加罪。所以,四重
戒不通忏悔,忏悔的机会没有,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决定不能存个侥幸的心理,那就大
错特错了,从今天起认真的修学。
这个三句,第一句里面有: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四桩事情。第二:
【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桩事情。第三: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四桩事情。
总共十一桩事情。第一是人天福,注解里头说第一是“共凡夫”,人天福报,第二是
“共小乘”,第三是“菩萨福”。所以这个三条后后胜于前前,后面一定包括前面,前面
不能包括后面。如果细说总共十一句,后一句包括前面一句,前面一句不包括后一句。换
句话说,不孝父母决定不可能‘奉事师长’,没有这个道理的。不能够奉事师长,慈悲心
一定没有,不会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怎么可能修十善业?没有十善业怎么可能‘受持三
归’?受持三归的人决定是圆满的十善。你从这个地方来看,就晓得净土宗是易行道,实
在也不容易!要容易,那是一万个念佛的一万个都往生,为什么李老师常说,一万个念佛
的人当中,只有两、三个往生?那两、三个往生的人你仔细去观察,他真的做到,他确实
做到。凡是不能做到,阳奉阴违,不能往生,不管你是在家出家,你想生净土没那么容易
。佛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是我们自己没有去照做。
此地的注解我们简单跟诸位念念。这段不必细说,因为我们刚刚在讲堂当中说了不久
,我记得是讲了三次,把这个三条讲完。希望大家把那个录音带找出来细细去听听,非常
重要。得生与否这是关键,没有这个基础,那一句佛号怎么能念得好?怎么能念得相应?
我们今天念的阿弥陀佛不相应,愈念烦恼越多,念到最后都不想念了,念不下去,就是没
福。这是三福。一句阿弥陀佛念得相应,是有大福报的人,这才能念得相应。
我们看一百三十四面倒数第二行,从第三句看起。“总之欲修净业,父母不能不孝,
师长合宜奉事”,合宜是应该,“身口意业,不得不慎”,慈心、十善就是身口意业,十
善是身三、口四、意三,要谨慎。“是凡夫分所当行,故曰共凡夫”,这是人天基本的德
行,这个地方做不到;换句话说,人天的资格来生都得不到。来生得不到人天,到哪里去
?当然到三恶道去了。能把这个四句真正守住,做到了,来生决定不堕三恶道,人天福报
。父母,这个没有话说,养育之恩怎么能不报?师长,这里头有问题,我们亲师、择友要
选择。父母不能选择,没法子选择的,老师可以选择,要选择真正善知识,亲近他,拜他
做老师。拜他做老师要听话,不听话没用处,奉事师长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所以选择老
师要慎重又慎重。
佛门里面,皈依的师父没什么关系,皈依的师父、剃度的师父、受戒的师父都不重要
,那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等于说介绍我们入佛门来的,这个不重要。重
要的是什么?是指导我修行的师父,我们佛门里面讲传法的师父,这个弟子叫法子。这个
师父在佛门里面非常重视,这叫师承。我不是在他那边归依的,他也不是我的戒和尚,这
个没关系。我跟他学法,他传法给我,这就是我的和尚,亲教师,这个重要!在家修行也
是如此,一定要选择善知识。实在选择不到,哪个是真正善知识,我们也不认识。愈是真
正善知识,你去求他,他愈谦虚,“我没有东西教你,我自己生死都不能了”,愈谦虚、
愈客气。那个不是善知识的,“我修行功夫好,我可以放光,我有神通”。今天真假不容
易辨别,在这个时候怎么办?所以我常常劝同修我们以古人做老师,这个没错,用这个方
法。
最好的老师是阿弥陀佛,那还会错得了?直接跟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不在,那怎么
办?净土五经就是的,依照净土五经去学,你就是拜阿弥陀佛做老师、拜释迦牟尼佛做老
师,这个老师决定错不了。如果说这个太深,我还不懂,浅一点,找近一点,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虽然不在世了,《文钞》在。我天天读《文钞》,依教奉行,他教我怎么做,我
就怎么做,印光法师是我们的老师,这是准错不了的。要好好的选择老师,选择同参道友
,我们这一生才会有成就。
==
不孝父母决定不可能‘奉事师长’,没有这个道理的。
不能够奉事师长,慈悲心一定没有,不会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怎么可能修十善业?
没有十善业怎么可能‘受持三归’?
受持三归的人决定是圆满的十善。
孝顺父母就是“诚意”,一片真心、别无他念那样的孝顺,
然后在老师那里学习正念、正知,依教奉行,这是“正心”。
没有对父母孝顺养出来的真心,在老师那里就不可能老实听话,就会阳奉阴违。
这就一定没有“奉事师长”。
一个不孝父母,自我中心,又不听老师的话老实修行、阳奉阴违的人,
养成自私虚伪的习气后,怎么可能对众生生出真实的慈悲心?
没有一片真心、老实听话,十善业都是做做样子而已。
也就是说,没有“诚意正心”,“修身”(十善业)就不可能;
觉正净三归没有,“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当然也没有,“齐家”(六和敬)就不可能,
后面“发菩提心”更没指望,
“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来度化众生(“治国、平天下”)通通办不到。
孝顺父母的标准是弟子规。
我很惭愧,至今仍然没有做得很好。T_T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