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3(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12-18 14:42:31
  请看第十七面第四行:
  “所言佛说观无量寿佛者,佛是所观胜境,举正报以收依果,述化主以包徒众,观虽
十六,言佛便周,故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题有通有别,所谓别题,就是于其他经不相
同;通题,则是一切经相同的。下面这个“经”字就是通题,上面“佛说观无量寿佛”是
别题。此地说“佛是所观胜境”,这个佛是指无量寿佛,境是境界,胜境就是最殊胜的境
界,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观佛的因由、观佛的功德。“正报”是佛身,我们观无量寿佛就包
括无量寿佛的世界,他的生活环境。“化主”就是教主,也就是老师。提到老师,当然就
包括了他的学生,极乐世界就像一座大学校一样,无量寿佛是校长,其余的都可以说是他
的学生。观法虽然说了十六种,说佛就将十六种观法统统包括了,周是周全,全部都包括
了。所以这个经的题目叫“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者,训法,训常,由圣人金口,故
云经也”,我们道场是长年不断的讲经,像这样的通题就可以省掉,就可以不必说了。
  我们再看下面的文。“此经义疏,人悕净报,故说听者多矣。”此经,义疏是智者大
师做的这个注解,因为修行人都希望求生净土,这个注解是修净土非常重要的一部书,因
此讲的人多,听的人也就多了。这个里面给我们细说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依报正报,因
为要不细说,我们无从观想,必须要详细说明修行的方法。所以真正发愿,想在这一生当
中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说实在话是不能不知道的。这几句是说明为什么要做注解。下面
,“所禀宝云师首制记文,相沿至今,著述不绝,皆宗智者”,这句是讲师承,如果没有
师承,则不能取信于人。中国、印度对于师承非常重视,你所学的,你是跟什么人所学的
?这个很重要。不像现在,现在人不太重视师承,每个人自己都可以独成一家,在古人没
有的。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你看《坛经》看到永嘉禅师。永嘉是个非常聪明的人,遇
到玄策,玄策看出他是个人才,劝他要找一个高明的人给他印证,给他证明,给他证明的
人就是老师。如果没有人证明,说自己学成的,玄策就讲了,在佛法里面说,威音王前可
以,威音王之后,要没有师承都是天然外道。诸位想想,这就很严重了。所以,他就劝他
到曹溪去亲近六祖,拜六祖为师,这就有了承传。永嘉实在是聪明,见到六祖几句话一谈
,他就契入境界。得到祖师给他印证,他就准备离开,就准备走了。六祖大师说,你不要
这么着急,留一晚上,明天再走好了。所以他在曹溪称为“一宿觉”,一宿是一个晚上他
就开悟、就觉悟了,也证明了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师承
不一定是要跟老师多久,经过老师指点,自己真正觉悟,彻底觉悟,这就够了。
  这个注解所师承的是“宝云”,注解里面讲,宝云是四明所禀法师也。宝云是高丽国
人,是韩国人,他在智者大师会下开悟的。他到我们中国来留学,悟了以后,他想回去,
回到自己国家里面去弘法,以后是被我们这边的同修把他留住了。他说佛法没有种族界限
的,也没有国家界限,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弘,何必一定要回到你自己的国家!所以他就
留下来了。宝云有两个弟子,这两个弟子在中国佛教史上都非常出名的,一个就是四明尊
者,另一个是慈云遵式大师,这都是天台宗后来可以说是复兴天台主要的几位大法师。他
的传记我们也把它省略掉。
  再看下面,“著述用意”,第十九面最后第一行。“岂有不知修心妙观,感四净土文
义者耶。”他先从反面来说,岂有就是哪有的意思,哪有不晓得修心、不晓得修妙观,能
够往生西方净土?西方是有四种净土,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
土,这句就概括了,四种净土都要修妙观。同样修妙观,为什么生的土不相同?是你妙观
功夫有浅深不相同。所以不管修哪一种方法,功夫之浅深,在净宗经典里面讲的,功夫成
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是大别的分。如果细分,每一种里面又有参差不齐,所
以才有三辈九品。
  下面一段,“正示”,说明这个意思了。“良以悯物情深”,物是众生之通称,如果
要是说人,就不能包括诸天,不能包括畜生、饿鬼、地狱。所以用物,就是把六道有情众
生统统包括了。佛开这个法门,不但要度我们,也要度诸天,也要度三恶道,即使是地狱
众生,他能够相信、能够依教奉行都能往生。可见这个法门确实是广大无边,不可思议。
这是祖师大德们对于一切众生生起悲悯之心。“适时智巧,故多谈事相,少示观门,务在
下凡,普霑缘种。”这就是说一般讲经说法,为了契机,众生根机劣,眼光短,贪图眼前
的利益,还不想往生净土,那就给他结个法缘就好了,就不必深讲。这就是“多谈事相,
少示观门”。把佛法介绍给别人,确实有善巧方便。先要叫众生生欢喜心,愿意听,愿意
接受,不至于听了一次,下次就不来了,所以要用善巧方便来接引他们。等到他入门,稍
稍有一点根基了,再给他说真话。你说先一开头就给他讲念佛往生不容易,他下次再也不
来了。“这个法门没用,我念了一辈子不能成就,我还来干什么?”所以先要告诉他很容
易,到他觉得很容易,学了几年之后,再告诉他,这个法门也不是你想像那么容易。这跟
你讲真话。
  所以我们教人,你看教你受持经法,执持名号,先教你熟,这是第一步功夫。熟透了
,再教你用这个方法去伏烦恼,也就是用这个方法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统统
伏住。能伏就决定往生,凡圣同居土。到达这种功夫的时候,告诉你,你为什么不要再进
一步?进一步是事一心不乱,把烦恼断掉,功夫就更殊胜了。这就要讲观门。所以修学、
修行是有次第的,这个法门虽是圆顿大法,它里面还是有次第。正如同《华严》所说的,
“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就是次第。
  “方今嘉运,盛演圆乘,慕学之徒,皆欲得旨而修证矣”,这一段话这是说因缘成熟
了,因缘不熟不能说,成熟了就可以说。嘉运这是好会,这是最殊胜的法会,圆乘是圆顿
一乘。本经是《无量寿经》同类,《无量寿经》古德赞叹为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大乘当
中的大乘,圆教当中的圆教,赞叹到了极处,本经既然和它同类,当然也是圆顿一乘法。
能够对这个法门羡慕,想修学,这不是普通的根器。正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是
什么样的根器?是成佛机缘成熟,这个人这一生要成佛了,这个不得了!一切根器当中,
成佛是第一,比成菩萨还要高。这个人这一生要作佛、要成佛了,才能感动诸佛菩萨来为
我们说这个法门,所以称之为嘉运。
  注解里面有几句话说得很好。他说“圆顿初心”,圆顿是讲他的根性,确实是圆满顿
超的这一类根性之人,这是菩萨根性。“喜闻圆义”,他听经、读经喜欢读圆教的大乘经
典,他才能满足。“仰慕妙宗”,对这种微妙殊胜修学的方法非常羡慕。这个时节因缘成
熟绝对不是偶然。我们从这些地方看,诸佛菩萨怜悯众生确实是无法想像的,比父母怜爱
子女不晓得要超过多少倍,愈是在苦难的时候,愈容易见到。不是在苦难的时候,就是机
缘不成熟,大家还懵懵懂懂,不想求上进,所以佛菩萨不来。当一个大劫难、苦难来的时
候,人就会感觉到这人生人世非常痛苦,希望解脱、希望离开这个环境,这时候是机缘成
熟,佛菩萨就来了。
  净宗在整个佛法里面是最殊胜的法门,说实在话,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一切
诸佛出现于世,你要问他,你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度众生成佛道的。你用什么方法?
没有一个不是用念佛方法,都是用这方法,所以这是第一法门。为什么说其他的,说那么
多经典?那是他的善根没成熟,对于这个法门不能接受,这才讲其他的法门来培养他的根
性,诱他回归到念佛法门来,这是如来的苦口婆心的设施。诸位如果深入经藏,你就能够
看出来。中国人与佛法有很深的因缘,诸佛菩萨化身在中国非常之多,世界上其他国家地
区则没听说过。这不是佛菩萨有偏心,佛菩萨没有偏心的,是哪个地方众生缘成熟了,他
就来示现。因缘没有成熟,再慢慢等待。
  我们这个时代,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于在整个世界历史上,是最痛苦的一个时期,过
去没有像我们现在遭的这样大的劫难,所以佛菩萨出现在近代就很多。我们知道的,印光
祖师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这是我们晓得的。印祖对于蕅益大师《要解》的赞叹
,他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蕅益大师是什么人,
值得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我相信决定是观音菩萨再来的。我
们从这个赞叹能够推想到一点消息。在近代这是遭最大劫难,净宗最不容易被人接受,不
但我们现代一代中国人不肯接受,外国是更不必说,所以出现了一个夏莲居居士。夏老居
士是什么人再来的,没人晓得。我们从许多方面迹象来观察,这个人不是佛再来,也是等
觉以上菩萨来的,绝对不是普通人。他出现在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就是要把《无量寿经
》重新整理,能够叫这个世界众生普遍欢喜接受,他来干这个的。也就是这一部经流通到
中国,多少次的翻译都不太圆满,没有一个圆满的本子。这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普通人

  我跟黄老居士说过两次,希望他把夏老师的传记写一写,我们给他流通。他老人家这
次告诉我,他说不行,时候还没到。为什么?怕写出来人家毁谤。我在大陆上观察一下,
确实是时节因缘没有成熟。但是夏老师这个会集本的经,在台湾这样的盛行,这也是我意
想不到的事情。我们提倡这个经才三、四年,居然台湾现在从南到北读诵这部经的人这么
多,演讲的人也多、印的人也多,真是希有难逢!这是时节因缘成熟,很不容易见到。所
以,台湾这个地方是宝岛、是福地,诸佛菩萨护念,龙天加持,这个地方不会有灾难的。
我们俗话所谓是有惊无险,不会有大劫难的。
==
受持经法,执持名号,先教你熟,这是第一步功夫。
熟透了,再教你用这个方法去伏烦恼,也就是用这个方法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
忧虑统统伏住。能伏就决定往生,凡圣同居土。
黄念祖老居士在一篇访美杂谈里说过,夏老居士往生前不到十天,
曾跟他谈过他的常寂光,就透露了这么一点。不到十天就往生了。
常寂光那是什么等级,我们大家心里就有数了。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2-18 17:34:00
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12-18 19:3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onesadman (一线生机)   2018-12-18 21:00: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12-19 21:0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12-19 22:04: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