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 #1S5EvRyB 《地道建立》(82)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讲授)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在大乘见道的阶段中,是断除112个见所断“烦恼障”,以及108个见所断“所知障”
;而112个烦恼障,和先前声闻地(参阅 p13.3)当中所说的类似。以声闻地来讲,这部
分是他们的主要所断,这部分的所断,是大乘与声闻地所共的,而大乘不共的所断是后面
所述108个见所断的所知障,这部分在大乘见道才出现,之前没有提过这部分。
“见所断”(见道位的所断品)及“修所断”(修道位的所断品)的差别何在?“见所断
”是指‘遍计的所断及其种子’,‘俱生的所断及其种子’就是“修所断”。不论‘遍计
所断’或‘俱生所断’都是颠倒心,但是这二种颠倒心有差别。
若是‘遍计的所断及其种子的颠倒心’,主要是对一个对象起信之后跟随他的想法,
或是受到他想法的鼓励而产生一种颠倒的想法(即我们相信某个人然后依着他的讲法,或
是受到他的一些鼓舞而产生的颠倒心),这种颠倒心是属于遍计的所断。
这种颠倒心比较容易断,这部分在大乘见道(以十地来讲就是初地)时就可以连同种
子一起断除,即遍计实有执及其种子,在大乘见道位或大乘初地时,就可以把它断除。
但‘俱生的所断及其种子的颠倒心’,并不是我们跟随某个人的想法,或是这个人对
我们讲一些颠倒的想法才产生的,而是由过去无数的生生世世中串习而来,一旦串习的习
气觉醒时就很难断除。这部分要从大乘修道起(二地起),才有办法由粗的逐渐断到细的
部分。
所以俱生的所断及其种子的颠倒心非常难断,因为它是过去无数的生生世世中不断串
习而来的。实有执、补特伽罗我执,就俱生的来讲,有俱生的实有执及俱生的补特伽罗我
执,这二种都是无始以来,从过去的生生世世中串习而来,“补特伽罗我执”是‘执补特
伽罗为自己能独立实质有的执著’(执补特伽罗不须要依赖观待五蕴而独立实体有的颠倒
心)。
这二种执著(俱生的实有执及俱生的补特伽罗我执)不需要他人讲,这一世一出生,
在我们的内心中,就自然有俱生的实有执及俱生的补特伽罗我执这二种(这两种颠倒心都
是属于无明的颠倒心)。因为我们的心续中有俱生的实有执及俱生的补特伽罗我执,这二
个就是轮回的根本,所以当以这二个俱生的执著(这两个俱生执著之无明的颠倒心)为动
机去造业时,所感的果就不出轮回的范畴,就会不断地在轮回中继续投生,领受它的结果。
在我们的内心,原本就有的俱生实有执及俱生的补特伽罗我执,假设一个人又去学了
非佛教或外道的宗义,或学习外道的论典,或跟随外道的师长学,然后他们的论典又说实
有是有的,补特伽罗自己能独立是有的,又用很多道理去成立这二点,这个人除了原本就
有的俱生的实有执及俱生的补特伽罗我执之上,又多了遍计的实有执及遍计的补特伽罗我
执,这二者是额外多出来的,在既有的俱生实有执及俱生补特伽罗我执之上,又多了遍计
的实有执及遍计的补特伽罗我执。
俱生的实有执及俱生的补特伽罗我执,是由过去生无数的投生中串习而来,而遍计的
实有执及遍计的补特伽罗我执,则是这一世中主要依著外道的宗义及外道的上师而来。
112个见所断的烦恼障,与之前声闻地(p13.3)中所说的内容一样,这部分就不再重
述,这里要说明的主要是108个见所断所知障。
108个见所断所知障,在《现观庄严论》、狮子贤的 《明义释》中都有这样的讲法,
其中遍计的实有执,就是这里所说的见所断所知障,俱生的实有执在将来谈修所断所知障
会说。
有已成为见所断的108个所知障,因为有已成为彼﹝见所断﹞(见道所断或遍计所断)
的:(1)欲地(欲界)所摄的36个见所断所知障、(2)色地(色界)所摄的36个见所断所知
障、(3)无色地(无色界)所摄的36个见所断所知障。
(1)欲地所摄的36个见所断所知障,因为有欲地所摄的“9个退还所取分别”、“9
个转趣所取分别”、“9个实质能取分别”及“9个施设能取分别”之见所断所知障。
“9个退还所取分别”,此中“退还”是指小乘的道及果,“所取”就是所缘,意即
从大乘行者的立场来讲,小乘的道及果都是退还(所要舍的),“分别”是指执为实有,
如果把小乘的道及果当作所缘而且执为实有,就是第一类的见所断所知障,这有九个。
“9个转趣所取分别”,此中“转趣”是指大乘的道及果,是大乘所要修、所要进入
的。“所取”也是所缘,也就是把大乘的道果当作所缘,如果把大乘的道果当作所缘并没
有问题,但是如果把它执为实有,就是这里所说的见所断所知障,“分别”也是指实有执
,“转趣所取分别”也就是把大乘的道果这个所缘执为实有,这又分为九类。“9 个退还
所取分别”是把小乘的道果这个所缘执为实有,这也分为九类。
“9个实质能取分别”,是把“实质能取”当所缘而且执为实有,这就变成见所断所
知障,这也分为九类。“9个施设能取分别”,是把“施设能取”当所缘且将之执为实有。
这四个“分别”,都是把前面的内容(对境的所取、所舍,有境的所取、所舍)执为
实有,所以实质能取分别就是把实质能取这个所缘执为实有,施设能取分别就是把施设能
取的心执为实有(能取在此是指心),这也分为九个。这是欲界所摄的36个见所断所知障。
由此(欲界所摄的36个见所断所知障)也可以类推色(色界)、无色(无色界)二地所摄
的72个见所断所知障。色界所摄的36个见所断所知障,及无色界所摄的36个见所断所知障
的内容,大同小异,故不多做说明。
总之,大乘见道的主要所断是所知障,而所谓“所知障”主要是一个中断证得一切相
智(成佛)的障碍,其(所知障)中分为“遍计”与“俱生”两种,而在见道的阶段,主
要是断除遍计的部分,(俱生的部分在修道的阶段才会断除),而遍计的意义前面(参阅
p12.17)已经说明过了。
(p12.17)所谓的“遍计〔烦恼障〕”是指“由于被恶劣宗义污染心续,而对于境产
生增益、损减或感到犹豫(怀疑)的心”。
所谓“俱生”则是指“在没有被恶劣宗义污染心续的情况下,由于自己心续当中无始
以来的习气而对于境产生增益、损减或感到犹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