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索达吉堪布问答之贤善人格篇

楼主: Biwogo (非颜)   2018-12-16 09:52:29
◎问:人格贤善与否跟修行状态好坏有必然的联系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lw3.html
索达吉堪布:对上师三宝有不变的信心及对众生有永恒的悲悯心,是检验修行好坏的标准
。修行人因根基的差别而有了人格上的贤劣,有些人闻思佛法的信心和精进始终如一,无
论受到什么恶缘,都不会触恼上师和一切众生。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无论怎样善加劝导
调教,他们的心犹如磐石难以转变向善,这样的人纵想修法,但因人格恶劣难以成就。如
《胜利道歌》中所说:“秉性正直心善良……此乃清净人规法,三世诸佛方便道,亦为四
摄之精华,诸位弟子切莫忘!”即表明佛法之基础乃为善良的人格。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格言宝藏论》
◎问:佛法非常强调人格要贤善,人格不好会有什么问题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jfc.html
索达吉堪布:所谓的人格不好概括而言,也就是说心不正直。心不正直就是说心术不正。
心术不正之人本来自己不好,却偏要坐在好人的行列里,对于自己具有的恶习总是千方百
计地隐瞒不露。他的心性本来不好,却习惯于大模大样地坐在好人的行列中,这是前世的
同行等流果,因此很难改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如果不直截了当地指点说:“你以为自己很好,实际上根本不好,你有如是如是的缺点。
”那么无法令他改头换面;如若开诚布公地指出他的过失,那他又会不承认自己有这样的
过失;如果不予以指点,那么要改变这种人,上师以及僧众们实在无能为力。这期间他也
一直是扰乱自他相续,积累罪大恶极之业。这种人自己本无功德,别人必须要当作他有功
德,否则他便会心生嗔恨。上师对他也要这样,本无功德当作是有,如此他的相续中根本
不会生起新的功德;他本来有过失必须当作没有,否则,他也会气急败坏,因此上师也不
敢直言不讳地说“你要断除这种过失”,由于谁也不敢说,以致于他的相续中原有的过失
一直保留着,而且在此基础上还会产生许多新的过患,最终只能是罪业越来越深重而已。
此类人恒时毫无功德而言,就像罪恶的仓库一样,即使住在上师座下与僧众团体里也不会
有一点一滴的上进。人格不好的缺点谁也无法改变,如果心术不正,那么相续中也无法生
起信心、精进、智慧等一系列的功德。由于心不正直,自私自利心极为强烈,以致于从来
不考虑遭受轮回与恶趣痛苦的逼迫以及痛苦之因的集谛——充满自相续的深重恶业烦恼。
因为他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烦恼业障,也就不会精进予以净除。
因此,这种人从不修持正道,也不希求灭谛,原本对四谛及业果的信心也丧失无余,并且
不会重新生起,反而以善良自倨,对自己的过患全盘否定,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精勤断除罪
业的愿望了。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
◎问:佛教徒怎么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世故圆滑?人可以做到圆滑的同时又保持初心吗?该
如何处世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c6h.html
索达吉堪布:世间上的人,不管他是何种层次或什么身份的人,都可归为比较低级卑劣和
具高尚品质这二类。前一种人的行为只是凭著本能和习气的冲动而随意行事,他们这种处
世方式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而后一种人则是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他们不管是说话
还是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套取舍是非善恶的准则来约束自己,时时以正知正念反观自己,
这就是那种志行高洁之士。
劣心即是欺哄诓骗、损人害人以求私利不择手段的发心,若无此心则是贤良人品的特征之
一,但是不能认为只要自心清净就没有外来的违缘。自心清净只能说明自己的修行不错,
而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心都是如此,否则便有释迦牟尼佛圆证佛果后,一切众生都应成佛的
过失。因此,处世修行一方面要保持清净的善心,另一方面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与修
行的顺利,有必要多观察别人的态度,警惕可能发生的障碍。
有些人没得到任何证悟,却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一样,以“只要自己做得对,哪怕天翻地
覆也与我无关”的态度处世。所以他们往往在潇洒自在之时被当头一棍敲得懵头转向,吃
了亏还不知缘由,或被逼得走投无路,欲哭无泪,或是在蒙受损失之后,心不堪忍而破口
大骂,甚至拳脚相加,事前的那套处世哲理也不知忘到哪里去了。
在弱肉强食的生物圈中,植食性动物自从来到世间后,其生命每天都要遭到猛兽的威胁。
因此它们在吃草喝水乃至休息,每时每刻都会提高警惕,绝不放松。同样的道理,人在世
间也应小心谨慎地对待一切人或事,切不可随意轻信恶劣之徒,而应培养自己察人断事之
敏锐的观察能力,并于心中树立起坚定的正知正见。
佛法不离世间法,如果能了知一切世间诸事,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定能遣除违缘,化解怨
恨,处理任何事情都会得心应手。静心处世,以静制动,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作为一个
高僧大德,除了精通佛法以外,还应精通世间法,这样才能圆满地处理弘法利生事业中各
类棘手的问题,以便善巧地引度被三毒烦恼烧灼得头晕眼花的人。
五浊恶世的业感众生,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也是学习杀盗淫妄的技术,所得的是聪明邪慧
世智辩聪,行为多不如法,以狡猾变化多端为处世圆滑的美称。高僧大德为调化不同根基
的刚强众生而有种种显现,那是另当别论,但看他们的悲心和利生的宏大事业,虚空纵坏
也不会改变的,这是他们不共的应机方便,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凡夫肉眼,将圣凡相提并论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格言宝藏论》《君规教言论释》
◎问:同样行为在不同人眼中褒贬不一,而且一个行为会牵涉到方方面面,该如何取舍善
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bga.html
索达吉堪布:凡所承办之事,无论大小,初时都需要充分考虑,衡量功过。若全是功德或
功大于过,应竭尽全力去实施;若利弊参半就应放弃;若过大于德就更应放弃。就现实的
例子讲,一些寺院,本着以寺养寺的原则办起了大小商店,此举既有过失,也有功德,因
此我们就要在两者之间作观察。开商店赚钱解决了学僧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地闻思
修,利益极大,当然是功德大于过患;开商店虽赚钱帮助了贫困的学僧,但却因此损失了
另一些人的闻思修行,如是则功过参半;若商店不但没有赚钱,反而障碍了功德之增上,
使学僧更散乱放逸,如是则过失大于功德。这样一观察,前者功德大于过患则应该做。虽
有几个人在商店里忙,但在总人数中占的比例极少,而且他们也未完全放弃修学,所以办
个商店完全可行。第二种情况意义不大故不应实行。如是第三种情况更没有做的必要了。
当然,我们都是凡夫,若以分别念推测未来的事情稍有困难,有时准,有时不太准,若明
知过大于功而强行实施者即为愚蠢又卑劣的人。所以,智者无论如何,都会在事前依靠理
论进行观察抉择,尽量将过患控制在最小程度。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格言宝藏论》
◎问: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当好人需要三思”的时代,做一个善良人真的没有成功的机
会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b9n.html
索达吉堪布:不管你是出家在家、高贵贫贱,心地善良都是做人的根本,有了它,做什么
事情都容易成功。
就像弗莱明,他本是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
出求救的哭声。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了里面,就忙把他救了出来

隔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他家门口,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自称是那个小孩的父亲。
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儿子一命。”农夫拒绝道:“我救人不求任何回报。”
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屋外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骄傲地回答:
“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他一定会
成为令你骄傲的人。”农民于是答应了。
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
青霉素的发明者,他在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正是
青霉素救了他的命。那位绅士的儿子是谁呢?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个农夫的一点点善良,就给世界带来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可见,善良的力量不可小觑。
记得《水木格言》中说:“心善所做俗事,亦皆趋入正法。”我经常思维这句话,意即心
地善良的话,即使做了一件普通的琐事,也会引导你趋入正法。比如你每天在单位上班做
事,或者在家为亲朋好友操劳,只要有了心地善良的基础,最终定会成为解脱之因。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问: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算话有何坏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w0tj.html
索达吉堪布:一个人若出尔反尔,谁都会看不惯他,当然也没人愿意相信他的话,在单位
或家庭里,他做什么都会不顺,最后自己孤苦伶仃,就像枯树一样无有凉荫,再努力也不
会得到财富名声。
要知道,有智慧的人,纵然舍弃生命,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誓言。这种人绝不会轻易承诺一
件事,然而一旦经过详细观察,自己已经承诺下来了,哪怕是三千大千世界通通毁坏,他
的誓言也不会动摇。凡是已经承诺的,就算没什么重大意义,哪怕只是一件区区小事,也
不能轻易舍弃。我们一定要做这种人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残酷才是青春》
◎问:“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样的人才算是好人,是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6gt.html
索达吉堪布:对于造恶业方面的一些誓言,虽然以前承诺过,但现在可以慢慢放下来。比
如说,以前你承诺要做的坏事,现在看来对众生不利、对自己也不利,若认为“这是发了
誓言的,应该做完吧”,没有必要这样!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对善法方面的誓言不能轻
易放弃,对造恶业方面的誓言应尽量舍弃,这个差别一定要分清楚!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释》
台湾菩提学会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uTiXueHu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