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72)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11-28 22:25:00
....接续 #1RyJMc6X 《地道建立》(65)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讲授)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要证得解脱(为自身解脱)的果位,及一切相智(一切种智)的果位,有赖于地道的过程
,才有办法达到解脱及证得一切相智。如果是要证得解脱轮回的果位,仅依小乘的地道就
够了,不需要大乘地道,但若要证得一切相智的果位,就一定要依赖大乘的地道。
三十七道品的内容是共大小乘,意即小乘要修,大乘也要修。而大乘不共于小乘的主
要是什么呢?大悲心与菩提心。
当行者生起大悲心时(遮除只缘自利作意而欲令有情离苦),便说他的大乘种性觉醒了
,但他还未进入大乘道,唯有当大悲心进一步开发为无造作的菩提心时(即生起为利众生
愿成佛的无造作菩提心的时候),这位大乘种性已经觉醒的行者才算是进入大乘道,所以
大乘道的安立是在于有没有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想成佛的希愿心,由大悲心推动,遮除
只缘自利作意,为了利他而愿成办正等菩提之一切种智的佛果位),不是在于大悲心。
一旦行者生起(无造作)菩提心(生起无造作的为了利他而愿成办正等菩提的希愿心)
,就进入大乘资粮道下品,如前所说,这类的行者有些已了解空性,有些尚未了解空性,
但是大部分资粮道下品的行者都了解空性。
那些没有了解(空性)的行者,如果要(从大乘资粮道下品)进入大乘资粮道的中品,
也一定要了解才行,所以大乘资粮道中品就有了解空性的比量。
当行者从大乘资粮道中品,进一步晋升到大乘资粮道上品时,就必须有缘空性的止。
从大乘资粮道的上品,进一步要晋升到大乘的加行道,此时这位行者,就必须在以空性为
所缘的止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缘空性的观。行者到了大乘加行道还是属于异生(凡夫)
,还不是圣者,今天就从大乘加行道开始讲。
3.3.1.4.2 解释大乘加行道
1.定义
一般说“义现观”即“加行道”的定义,若这个加行道是小乘的话,则小乘加行道的
定义就是小乘的义现观,因为现在谈大乘加行道,在加行道的前面加上大乘,它的定义就
是大乘的义现观,即“大乘的义现观”就是“大乘加行道”的定义。
为什么定义的内容中会提到“义”呢?义是相对于词或法来讲,因为大乘资粮道的定
义是大乘的法现观,这个法就是指佛经的语词。
加行道不只是了解字词的意思,还要了解它的义(内涵),在佛经中开示很多内涵、
意义,加行道的阶段要了解的主要是最微细的究竟义,亦即空性义。
又,大乘加行道的行者已经证得缘究竟义或空性义的止观双运,所以大乘加行道是以
义现观为主,但并不是大乘加行道就不重视“词”,只是就“词”与“义”来讲,特别重
视“义”的部分,“义”主要是指空性义,亦即佛经的所诠中最微细的究竟义。
就大乘道的修行来讲,是以方便(方便品)与般若(智慧品)二者为主,方便即菩提心亦
即福德资粮,般若即了解空性的慧亦即智慧资粮,所以方便般若双运就是指菩提心与空性
慧的结合(大悲菩提心的福德资粮,与缘起空正见的智慧资粮,悲智双运)。
大乘道的实修就以这二者(菩提心、空正见)为主,一位大乘行者,不论是布施、持戒
、安忍、精进、静虑等,譬如以布施食物来讲,这个布施,也必定要有菩提心(为了利他
而愿成佛的希愿心)与了解空性的智慧来辅助,持戒等也要有菩提心、空性见来辅助。
由于有菩提心(为了利他而愿成佛的希愿心)、空性见辅助的缘故,他所累积的任何善
根,都成为成佛的因,而且所累积的善根在未成佛之前都受用无尽、不会耗尽,即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这个情况就如同把一滴水丢到大海一样,因为大海不会干涸,这滴水也永远
不会干涸,所以被菩提心及空性见所摄的善根,在成佛之前永远不会穷尽。
一位未入大乘道的行者,有没有办法实践大乘法呢?还是有,并不是只有入大乘道者
所修的才是大乘法,即使未入大乘道的行者还是有可能修大乘法,这要怎么修呢?
假设以未入大乘道的人为例,在做善行时可以以下述的动机来行善行,如刻意的去生
起(为利众生愿成佛)的造作菩提心,在行善行之前,先刻意的发起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誓
愿,如果这个善行是供养的话,即使在供养之前没有真的了解空性的智慧,但是供养的时
候可以观想供养的对境是无实有,所供养的物是无实有,观想自己(供养者)也是无实有
,也就是透过三轮无实有(三轮体空)作观修,以信解无实有的方式去修供养,这样的供
养本身是个善行,因为结合菩提心(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动机)、空性慧(三轮体空之慧)
的缘故,这样的善行就会成为大乘法,成为成佛的因。
由菩提心(为了利他而愿成佛的希愿心、希愿成佛的动机)所结合的部分就累积了福德
资粮,由空性慧结合的部分就累积了智慧资粮,福德资粮将来成就色身(佛的色身三十二
相八十随好是由无边福德所庄严),智慧资粮(空正见)将来成就法身,所以一位未入大
乘道者可以透过这样的方式来实践(修行)大乘法。
2.同义词 (....待续....)
作者: rcanny (初心)   2018-12-01 09:04:00
随喜 感恩您的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