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38)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8-10 22:23:58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讲授)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7.复习
现在谈到声闻修道,在此先稍做复习,声闻修道及声闻见道,所断的烦恼不同。
声闻见道,主要是要断遍计(我执)的烦恼及其种子;声闻修道,则是要断俱生(我执)
的烦恼及其种子。
见道又分,“渐断见所断者”,及“顿断见所断者”,二类;
若是渐断见所断的行者,是属于钝根,他要透过十六刹那(八个无间道及八个解脱道
),或者以八忍八智十六刹那,把所有的见所断烦恼(遍计烦恼及其种子)断除;
顿断见所断烦恼的(利根)行者,只需要二刹那(见道无间道及见道解脱道),就把
所有见所断烦恼(遍计烦恼及其种子)断除。
修道就没那么容易,因为修道所断的烦恼属于俱生的,所以无法像见道一样,在十六
刹那或二刹那中就把所有的俱生烦恼断除。
以修道来讲,属于欲界的修所断烦恼(俱生我执烦恼)分为九品;色界(修所断烦恼)
分为四禅(地),每一禅(地)又分九品;无色界的四处,也各有九品;总共有(九乘以
九)八十一品修所断烦恼(俱生烦恼)。
因为修所断有81个,所以能够正对治的修道无间道也有81个,当从这些修所断的烦恼
解脱出来时,这81个修道无间道就成为修道解脱道,当有81个修道解脱道时,就一定会伴
随81个灭谛,因此修道的无间道有81个,修道的解脱道有81个,修道解脱道所伴随的灭谛
也有81个。
不论是小乘经典或是大乘经典,或是注解经典的论典里,都会提到“沙门性”或“无
垢道”(净道),这二者是同义词,指的都是无间道。
(见22页最后一行)这点在《俱舍论》当中说过:“净道沙门性,有为无为果,此有
八十九,解脱道及灭。”
“净道”依藏文来看就是“无垢道”,亦是“沙门性”,这二者是同位语,所指的就
是无间道,此无间道包含见道无间道及修道无间道,见道无间道有8个,修道无间道有81
个,总共有89个。
接着第二句(有为无为果)提到这89个无间道的果有二类,一类是有为果即指89个解
脱道,另一类无为果是指89个灭谛,“此有八十九”的“此”即指无间道,“解脱道及灭
”即解脱道有89个,灭谛也有89 个。
修行的次第,一般讲一开始会去思惟整个轮回的过患,对于整个轮回生起出离,当一
再持续的思惟整个轮回过患,对于整个轮回的出离就越来越坚固,最终有办法达到无造作
出离心的状态。
达到此状态后,如果能够去修止、成就止,再进一步修观就比较容易,这样的走法是
比较好的方法。
而且在思惟轮回的过患,提升出离心的时候,其实对于整个道的次第我们会越来越清
楚,还有对于心舍现世的安乐也比较容易达成,精进心也比较容易生起,这样的次第是比
较好的次第。但并不是说没有生起出离心的情况下就无法修止、修观,只是先生起出离心
再去修止、修观,这是比较好的走法,或是比较容易达成止观。
还有一个好处,假设修止观之前先有出离心,在此出离心的基础上,累积的任何善根
都会成为将来解脱的因,所以当行者有了出离心后去修止,即使还没有到达真正的止,譬
如只是在止的前行,或是九住心的状态,虽然只是止的前行,但是九住心本身这些善,也
会成为将来解脱的因;不这样的话,若没生起出离心就去修止、修观,所修的止观将来只
会成为投生色界、无色界的因,不会成为解脱的因。
对于具定义的菩提心生起之前,是否需要止观,或是生起真正的菩提心之后,才需要
止观,有二种说法:因为印度论师的论著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到底菩提心生起之前需不需
要止观,但是西藏的学者有一派认为,具定义的菩提心生起之前需要止观,另外一派则认
为不需要,亦即有二种看法。如果就大乘道来看,从大乘资粮道到大乘加行道就一定需要
止观,而生起菩提心之前是不是一定需要止观,好像并不是一定有必要。
前述西藏的学者以格鲁派而言有这二派:一派主张生起菩提心之前,一定要有止观,
不只要有止也要有观,先有止观之后,才有办法生起菩提心,这是色拉伽这一派的看法;
另一派是主张生起菩提心之前,不需要止观也有办法生起(菩提心),这一派主要是洛色
林学者的看法。
其中,“净道”(藏文是无垢道)就是“无间道”,而“有为果”即是“解脱道”,
而“无为果”则为“灭谛”。
“渐断所断者”与“顿断所断者”二者,断除所断的差别如下:
(这种分法只有小乘道才这样分,因为大乘道的行者都是利根,不会有渐断所断者及
顿断所断者之分,以大乘道来讲都是顿断所断者;以小乘行者来讲,虽然都已经入道了,
但是这些入道者在所断上,还是有分渐断所断及顿断所断二类,如果是渐断所断的行者就
属于钝根,顿断所断的行者就属于利根,而现在所谈的是声闻道属于小乘的道,因此会有
这二类的分法。)
以见道位行者来讲,如果是渐断见所断的行者,会先断欲界所摄缘苦谛的见所断、欲
界所摄缘集谛的见所断、欲界所摄缘灭谛的见所断、欲界所摄缘道谛的见所断,这40个的
对治有4个无间道;上二界就一起算,有缘上二界苦谛的见所断、缘上二界集谛的见所断、缘
上二界灭谛的见所断、缘上二界的道谛的见所断,共72个,这些是由4个无间道去对治。
所以共8个无间道,当这些断除了就可以得到8个解脱道,也就是以8个无间道、8个解
脱道去对治并断除112个见所断,亦即要有十六个刹那去做断除的情况,这是属于渐断见
所断的行者。
如果是顿断见所断的行者,只需要二刹那,只要透过一个见道无间道,就可以去正对
治112个见所断,也只要透过一个见道解脱道,就可以断除112个见所断。
诸“渐断(修)所断者”,依次断除从“粗粗品的欲界烦恼”乃至“有顶细细品烦恼
”之间的那81个烦恼。断的顺序是先断粗粗品的欲界烦恼、接着断粗中品的欲界烦恼、断
粗细品的欲界烦恼、断中粗品的欲界烦恼、断中中品的欲界烦恼、断中细品的欲界烦恼、
断细粗品的欲界烦恼、断细中品的欲界烦恼、断细细品的欲界烦恼,欲界的九品烦恼断除
以后,进一步再断色界初禅的粗粗品,其它的依此类推,一直断到有顶(非想非非想天)的
最后一个第九品(细细品),总共要有81个阶段,才有办法把三界九地的81品烦恼断除。
上述依次断除从欲界粗粗品的烦恼,到有顶细细品的烦恼,这中间省略79个,只要这
位行者能够断除有顶第九品(细细品)的烦恼,此时这位行者就证得阿罗汉。
断除色界每一地的9品,或断无色界四处每一处的9品,是不是一定要投生到色界、无
色界,才有办法断除色界及无色界的修所断?
答:不需要,只要透过欲界身就可以断上二界的修所断,并不需要投生到色界、无色
界。
渐断修所断的行者需要81个无间道、81个解脱道、证得81个灭谛;但是顿断修所断(
利根)的行者,他的无间道就不需要81个,只需要9个无间道、9个解脱道及证得9个灭谛。
而那些“顿断所断者”....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