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6-11 13:20:50: 中文视讯直播:
: 2018年5月19日相会在达萨:达赖喇嘛尊者与各国人士之间的交流及问答
: 地 点:达兰萨拉大乘法苑广场
录影档:2018年5月19日 相会在达萨:达赖喇嘛尊者与各国人士之间的交流
地点:达兰萨拉大乘法苑广场
视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fhXHGf_1M
摘录:
尊者达赖喇嘛:....当我见到他人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们都是一样,都是
人,我们都是人类的兄弟姊妹,所以我个人来讲,这种的想法对我而言,对我的内心保持
心灵的平静,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慈悲的态度,对我们的生活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对
我们个人而言是很有帮助的。有些人会错误的解读,认为慈悲的修行,只是对他好,对自
己是牺牲,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
真正实践慈悲的时候,真正直接获得利益的是自己,无论这个实践者是男生或者女生
,直接获得利益的是自己,之后才间接的他人才会懂得去感恩你对他的好,所以他人获得
的好处是间接或者是之后发生的。
....唯一能够沟通的是七十亿人,我们有不同的语言,可是我们能够透过不同语言来
沟通,我们有同样的人脑,我们有同样的心理态度,我们有同样的情绪,所以我们可以分
享我们的经验于他人,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个使命。
我的兄弟姊妹们,在此的兄弟姊妹们,请你们好好的去思惟人类一体性的价值,如果
您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请您把这个珍贵的想法分享给他人,因为现在全球已经变成一
体化了。
我的第二使命是我是佛教徒,而且在这个国家居住着大约有六十年了,我真的非常的
仰慕,上千年印度的宗教之间和谐的传统,印度,只有在这个国家,包容世界的主流的不
同宗教,而且能够和谐的相处,偶尔会有问题,这个我们可以直接很简单的来去责怪政治
家,这是政治家造成的问题,但是基本上,在过去三千年,确实有宗教的和谐。
所以,在这个国家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主流的宗教不同的差异都在这里,包括了本土
的像是数论派,数论派本身有不同的婆罗门教,还有耆那派,佛教,以及之后的锡克教,
这属于印度土本的宗教。除此以外,像是过去的琐罗亚斯德教,从波斯流传下来的琐罗亚
斯德教,最主要是在孟买这个地方,有十万个人在实践这个信仰,所以他在印度信徒和回
教信徒当中,他算是一个很小的团体,但是他们能够很安乐的,无须畏惧的待在印度这个
国土,所以印度早有了千年宗教和谐的这个传统。这个是能够对现在的社会发起关键性的
作用,因为,即便我们有不同的教义,我们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时代,可是我们却有相
同的讯息,那就是传递爱、传递慈悲,这个就是宗教和谐的基础。
有一些人说有造物主,有一些人说有上帝,有一些人说没有上帝、没有造物主,像是
有一派的数论派,以及耆那派,还有佛教,我们认为生命没有开始,无论你叫atman、我,
也是没有开始的,没有开始没有止尽,到达我们涅槃之前,我们生命是无止尽的轮转当中
。无神数论派,耆那派,还有佛教,这三者是主要的宗教信仰否定了造物主,认为自己的
幸福主要是自己创造的。
所以在佛来到这个国家之前,早已有了毗婆奢那和奢摩他的修行,毗婆奢那是智慧,
奢摩他是禅定,透过了毗婆奢那的修行,让我们知道如何透过智慧去改变我们的心、改变
我们的情绪,像这些的宗教是属于本土的宗教。
还有基督教、犹太教、回教等最终的信仰是相信有造物主,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如果您相信有造物主的话,造物主的教义是说,造物主是无限的爱的象征,....如果你
真的认真严肃去思考这个问题的话,七十亿人都来自无限的爱,这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
的造物主,如果你相信真诚的去遵守这个教条的话、这个教义的话,如果你认真严肃地去
学习,那七十亿人都是同一个父亲、同一个造物主的兄弟姊妹,而且我们的父亲我们的造
物主就是无限的爱,我们是无限的爱所创造,因此我们有爱的潜能,所以这种的思惟是非
常强而有力的。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有分认为有造物主的信仰,和否定造物主的信仰,即便有教义的
不同,但都传递了相同的讯息,爱、慈悲、忍辱、满足,....所以我的第二使命,就是推
动宗教和谐。
因为在场你们可能会相信我的话,请你们好好的思惟,并且去推动七十亿人的一体性
的价值,以及宗教和谐的价值,请你们好好去推动,如果你们相信我的话。我通常这么跟
他人分享,我的终身的使命,就是推动这些的价值观。
有问题吗?有问题请到前面来。
问:无明和慈悲的关系是什么?
尊者达赖喇麻:慈悲,就以生理的层次而言,所有的群居动物,都会有某种形式的爱
的表达,传递爱的能力,像动物,母亲和孩子,像母狗和幼狗,或者是母鸟和他的孩子,
可能在几天内母亲会去孵蛋,这些动物出生之后,于是母亲会去喂食,这个跟宗教信仰无
关,而是他们生理层次的所需,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为了他的孩子能够继续的活下去,所
以母亲顺着这个生理所需,自然会去喂食。
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出生之后,至少要两三年,母亲不能离开我们来去照顾我们,如
果不这么做的的话,如果没有任何的人照顾我们,我们在几天内就会死亡,这一种的照顾
所需,跟宗教信仰无关,而是我们的生理所需,这个就是慈悲的种子,慈悲的基础,在这
个基础之上,透过人类的智慧,延伸我们爱的力量,慈悲的力量。
所以,第一层面的爱和慈悲,是跟贪欲、贪心有关的。之后,透过人脑的智慧,因为
瞋心会对自己带来伤害,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是慈悲的情绪会对自己很有帮助,所以由
此来去说服自己,我必须要去实践慈悲,因为对我很有帮助。
慈悲的反方,就是瞋心,瞋心会有什么好处?瞋心会带来什么帮助?每一个人都说,
持续的生气,会吞噬我们的免疫系统,瞋心不只会直接的伤害摧毁内心的平静,而且会制
造出许多其他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会延伸到我们家庭成员。
所以,我们透过了现实面的利害的思惟,到底生气会带来什么好处,有时候当你遇到
危险的时候,有人想利用你的时候,你会想要生气,你觉得这个生气会保护你,会有这种
感觉,但是这时候请你理智的来去分析判断,你可以透过智慧来去保护自己,不需要透过
生气的情绪来去保护自己啊。
透过理由,加上悲心的强烈的情绪,你是可以保护自己的,这种做法会更为务实,更
有效。为了自己、保护自己,大声的叫,很生气,有时候会制造出更多的问题不是吗?不
需要生气,以慈悲的情绪,加上智慧的利用,来去判断当下的利益、长久的利益,全面的
去思惟的话,你就会找到更长久有效率的方式来去保护自己,而且这是更有帮助的。所以
,生气是没有帮助的,嫉妒,也没有帮助啊。
畏惧的时候,最重要的要去思惟,是否有一个足够的理由,如果有一个疯狗来咬你的
话,这个畏惧是需要的,你最好逃走,要不然你就要拿个东西来去保护自己,这个就是务
实的做法。但是有许多的畏惧,是因为过多的期望,而且不务实的期望,而产生的障碍,
这个障碍可能是你自己想像出来的,这也是有可能,所以由此而形成的畏惧,那这种畏惧
并非是务实的做法。
畏惧、生气,最终都是来自自我主义,过份地强调自己、自己、自己,所以慈悲心是
强调我们、我们、我们,所以我们的这个想法,对于减少单一的我,自己、自己的自我主
义,是很有帮助,慈悲心会帮助减少自我主义。而且第一层面的爱是跟贪心有关,所以它
是偏倚的、受限制的,所以我们透过智慧,透过观修的方式,(毗婆奢那)观察修的方式,
来去提升爱心,这是不偏不倚的,所以这种的爱心可以延伸到自己的仇敌,所以慈悲心绝
对跟无辜无关,而是透过了理由来去建立的,真正的慈悲要透过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