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蕅益大师说故事《见闻录》(终)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3-30 17:28:18
  (安徽)九华山涧多产石鸡(蛙类),形似虾蟆而大,味胜家鸡。每有上司过县,必票(大
量)取之。偶一夜,庄人以火照岩,舒(伸)手探取,被石鸡咬住两手,死不可拔。直至五更
,闻寺钟声,石鸡各似合掌念佛之状,庄人乃得脱手。
  (安徽)池州府有一人,恒(长期)诵《三官经》。流贼临城,其人梦三官告云:“汝前
世曾杀一人,今来报仇,不可免矣。”惊惧而醒,复加恳祷。又得梦云:“往业难逃,岂
能曲(勉强)救?但汝夙冤名朱七,骑红马,明日必来。汝可跪于门前,口称朱七将军饶命
。彼或问汝,何故知我名字?即以两梦告之可也。”次日果于门前见有骑红马者,跪称“
朱七将军饶命”。贼闻惊异,问知其故,遂怃然(音五,怅惘)若失,置之不杀而去。
  释复礼,访知友(后)归九华,夜梦黄冠羽流(戴黄冠的道士)三人奔求救命,旁有同衣
(僧人)诋(谴责)之。次日,行路见一童子,手提三鳝,肥大异常,(于是)买放井中。旁有
一释(出家众),痛加诃骂,谓不宜放入于井。方悟夜梦即此三鳝云。(已上六事俱释隆仁
说)
(安徽)徽州商人程伯鳞,久居扬州,事观音大士甚虔。乙酉夏,北兵破扬城,程祷大
士求救,乃得梦云:“汝家共十七人,余十六口俱不在劫,惟汝在(劫)数,不可逃也。”
程既醒,又复恳祷,仍得梦云:“汝前生杀王麻子二十六刀,今须偿彼,决不可逃。汝当
分付(吩咐)家中十六口并(皆)住东厢,汝独在中堂俟(等候)之。勿并(一齐)遗累家人也。
”程颔之(音汉,点头了解)。
越(过了)五日,北兵扣门,程即问曰:“汝(莫)非王麻子乎?若是王麻子,可来杀我
二十六刀;若非王麻子,则本无怨,不须进门。”兵云:“我正是王麻子。”程遂开门纳
之。兵下马惊问:“汝何以知我姓名?”程具(详细)以两梦告之。兵叹曰:“汝前世杀我
二十六刀,我则今世报汝。我今杀汝,汝于来世不将又报我乎?”乃以刀背斫(音浊,砍)
程二十六下而宥(音又,赦免)之。(程伯鳞后来)携其家属同至金陵(南京)。
(完毕)
==
“往业难逃,岂能曲救?”
“汝家共十七人,余十六口俱不在劫,惟汝在数,不可逃也。”
一个人遇难遭害,均是在劫在数,没有冤枉的。
冤冤相报,唯一方法只有彻底看破、放下。
第二则只讲到朱七将军“遂怃然若失,置之不杀而去。”
可是最后一则王麻子却更有慧根,了解到冤冤相报何时了,
于是象征性地用刀背砍二十六刀,然后真正从心里放下,让冤仇从此勾消。
回过头来说,当业报现前的时候,
三官神君教给池州府人免难的方法,
可是观世音菩萨却教程伯鳞居士“今须偿彼,决不可逃。”
并不是观世音菩萨不慈悲,而是观世音菩萨要教程伯鳞居士,清楚觉悟地面对业报。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业报现前,佛弟子应该要清楚觉悟地面对,坦然接受,
而不是想方法逃避,停留在消灾免难的层次。
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
作者: opm (活着堆好积木)   2018-03-30 18:16:00
看那么久,感觉一堆真是路边社故事,大师哪来那么多闲功夫到处去亲历?不过见闻录,闻说就算数了...-.-
作者: yaqqq (^^)   2018-03-30 21:1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riveror   2018-03-30 23:52:00
阿弥陀佛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8-03-31 06:49: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3-31 14:5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4-01 21:53: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4-06 12:25: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