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疏节录6(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1-23 12:56:34
经【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
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遶。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
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
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所有极微一一尘中’,“极微一一尘中”是数量,是数字,前面说过,我们在此地
就不要多说。‘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每个世界都有佛,每个世界虽然是一尊佛,
但是佛的化身太多了。像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佛的法身叫
毘卢遮那,《华严经》上讲毘卢遮那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我们也把毘卢遮那造一个像,
其实毘卢遮那没有相,毘卢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处,遍一切处这个相怎么造法?没法子造
。遍一切处是真如、是本性、是法界,这就是现代哲学家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法
里面叫做法身。法身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法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
都是从它生出来的,生就是变现的意思,这是法身。报身只有一个,报身叫卢舍那。应化
身就太多了,“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应化身。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
曾经来过,是应身来的,有生有灭;佛的报身是有生无灭;法身,这是理,是不生不灭。
所以“极微尘数佛”当然是指的报身与应化身,那个数量没有法子计算。
  ‘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遶’,有佛一定有学生,佛是老师,老师在那个地方教
学,一定有很多学生跟着他。佛的学生都称菩萨,也称声闻,所谓声闻弟子、菩萨弟子。
他的差别,声闻是学小乘的,跟佛学小乘法的这些学生,叫声闻学生,跟佛学大乘佛法的
,叫菩萨弟子,所以是大小乘里面的差别。在此地只举一个“菩萨海会”,这里面包括了
声闻、人天;换句话说,包括所有跟佛学法的那些弟子,这是称赞的对象。
  诸佛如来当然不必说,是一定称赞的。这些菩萨、声闻弟子当中,有些实在是古佛再
来,为了教化众生示现种种不同的事相。像这部经里面讲的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
蜜多女,都是菩萨化身的,但是他示现的相是作恶,不是作善。我们称赞,看他示现的,
换句话说,完全从迹相上说,不从他的心地上讲,完全就事相来论事情。他所现的事相不
善、不好,我们就不赞叹;他所示现的相是好的,对于一切众生有正面的教化作用,我们
就称赞。所以菩萨海会里面,是以如来作为标准,一定是有善恶的标准,这是对象。
  ‘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这是说出能赞。前面在礼敬的时候,能赞的因有两
种,一个是普贤愿力,一个是深信解力。这个地方只说“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只说了一
个,这是文字的省略,意思还是跟前面完全相同的。我们对于普贤菩萨的行愿有很深、很
殊胜的理解明白,将这个道理、这桩事情变成我们现在的知识与见解,那么我们就知道应
该怎样去做了。虽然没有说到普贤菩萨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看前面这段,我们一心要学
普贤菩萨修礼敬,就得普贤菩萨的加持,我们学普贤菩萨的称赞,哪有不得菩萨加持的道
理?所以这是文省略,意思圆满。那么他不说前面这一句,而说后面这一句,后面这一句
重要。菩萨加持是一定的,菩萨怎样加持?是你自己必须具足相当程度的认识,就是认知
,你自己肯发心这样去做,才能得佛菩萨加持。所以这两句当中,这一句是主要的。
  下面就是讲要怎样来称赞,经上比喻得太好了。‘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赞
叹是言语,言语与舌有关系,像谁?像“辩才天女”。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是忉利天的
天女,这位天女辩才无碍,佛说她的辩才没有人能够超过她;可是普贤菩萨在此地教给我
们的,要超过她。“出过”,过是超过。事实上很难办到,在理论上能讲得通,怎么能讲
得通?你能够有至诚感应,普贤菩萨一加持,真的,你的赞叹可以超过辩才天女;如果不
得佛力加持,凭我们凡夫的力量办不到。佛说,不但凡夫做不到,声闻、缘觉、权教菩萨
要跟辩才天女两个比赛一下,都不行,都比不过她;一定得诸佛如来、文殊、普贤的加持
,我们才能超过。像辩才天女一样的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
出一切言辞海’。音声美妙,言辞典雅,这个称赞就好听,不但音声好听,内容就殊胜。
  ‘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的就是“一切如来”,没
有说一切诸佛。此地说的一切如来,实在讲跟前面讲的一切诸佛在相上讲完全相同,从佛
到一切众生,十法界的有情众生;差别的一定是称性,善心善行,这是如来所表的。若是
用诸佛,善恶就统统合在一起,不分这些,完全没有分别。用如来是有分别的,一定是称
性的,一定是善的,而且是以性德为最高的标准。佛在经上所说,无论大乘经、小乘经,
统统是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
  所以佛法修学基本的原理就是孝敬,孝敬是性德,必须用性德才能开发自性;我们要
达到明心见性,一定要用性德才能做得到,违背了性德就决定做不到。性德里面,孝亲、
尊师,所以大乘佛法的修学从地藏法门学起。《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佛门的孝经,这大
家都知道。《地藏经》的精神就是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八个字就把地藏法门统统都包
括了。所以佛法是师道,从这个地方学起,不孝父母、不尊敬师长的决定不能成就。你去
看看中国的历史,佛教的历史,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你《高僧传》、《居士传》
里面去查查看。哪个有成就的人他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的?一个也没有。学佛从哪里学
起?从孝敬学起,所以三福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
诸佛”,第二“称赞如来”。从孝敬下手,我们才真正能够明心见性,在我们净土宗里面
讲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才能成就。
  如果把这个根本舍弃了,清凉大师在本经注解,好像是在第一卷还是第二卷解释经题
里面,他老人家有两句话说得很好。“有解无行”,有解就是广学多闻,学得很多,但是
做不到;孝亲尊师,依照经典的方法修行,他统统没有做;经典研究得很透彻、很熟悉,
会讲得天花乱坠,他得到的是什么?清凉大师说他得到的是邪知邪见。清凉的话说“有解
无行,增长邪见”,就是他所得到的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为什么不是正知正见?
他的心不正,心不正,学了佛法也不正;心正则一切法都正,心邪一切法都邪,这个一定
要知道。“有行无解”,他做到了,但什么都不懂,清凉大师又说了,“增长无明”。清
凉是教下的大善知识,教下主张解行要相应,不可以偏在解上,也不可以偏在行上,行解
要相应那当然是最好,这是真正值得赞美的。如果偏在一方面,都不能成就,一个是变成
邪知邪见,一个变成增长无明,确实这两个人都不能成就,没有办法脱离轮回。
  但是有个例外,那就是如果他选择的是念佛法门,有行无解也能往生,这是个特别。
有行无解,别的法门是决定不行,决定增长无明,唯独念佛法门。我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下
去,什么我都不懂,不但《弥陀经》不懂、《无量寿经》不懂,你问他《观经》三福,他
也不懂,他什么都不懂,可是一句佛号念到底,真的他往生了。他为什么有这个功力?诸
位要晓得,一句佛号肯老实念,虽然他不懂,孝亲尊师他都做到。老师传给他,他真照做
,这就是尊师重道。他能尊师,他一定孝顺父母,必然的,要不然他怎么能往生?生到西
方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个成就非凡,不是一般菩萨能够相比的。我们要记住
清凉的话,要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根性比起过去任何一个时代可以说根性都劣,这个话怎么说
?我们今天的烦恼比古人多,我们今天的妄想比古人多,这就是我们根性不如古人。妄想
多、烦恼多,你修禅不会得定,妄念太多,你怎么会得定?学教你也学不通,为什么?经
典太多,你的烦恼、妄想太重,障碍你的智慧,你纵然去研究,你不会开悟。你在教里面
所研究的东西,也都是些别人的知见而已;换句话说,就是学得再好,咱们中国古人有个
不好听的话,叫“道听涂说”。听到这个经上讲的、那个论上讲的、这个法师讲的、那个
祖师大德讲的,道听涂说。为什么?不是从自己心性里面觉悟过来的,全都是别人的,不
是自己的,这清凉大师才说增长邪见。如果从自性里面悟过来的,那就是智慧,在教下里
面讲叫大开圆解,那开悟了,宗门是大彻大悟。
  由此可知,性德要不能够透露出来,不能恢复,我们的修学就没有成绩可言。像读书
,有人很用功读书,真干,但是考试都不及格,每次考试都得个零分,这种人我们大家都
会说那是书呆子。学佛也不例外,学佛要不开悟,参禅不能得定,念佛不能得一心,这变
成佛呆子,学佛学呆了。追根究柢的原因就是把基本的东西疏忽了,真正的基本就是《观
经》上讲的“三福”,那是大根大本,你照这样修,你有福报。
  这三种福报跟性德相连的,所以这个福报是真实的福报,跟世间一般修福绝对不一样
。一般修福,比方做慈善事业,救济贫苦、救度众生,不一定跟性德能够连起来,那就变
成世间有漏的福报。一个人能够孝亲、尊师重道,他修的福跟真如本性能够连接起来,所
以那个福报是称性的福报,不一样,不相同。普贤菩萨的行法不但是跟性有一点相连,自
性完全透露,完全性法,所以他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完全与性德相应。所以说一修一
切修,一切修一修,他是圆满的修法。这个地方讲的如来是有标准的,一定要与性德相应
,这是所称赞的。
  下面这段是‘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这是显示无尽,也是像
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头教给我们的“净念相继”,这就是相继,永远不中断,“相续不
断”。心没有间断,就是我们称赞一切人的善心善行,我们这个心、这个意念永远不中断
。我们现在没有碰到人,现在不赞叹,但是赞叹的心没有中断,那个心所遍及的法界没有
中断、没有障碍,这就是普贤行。何况我们念这句佛号,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
赞叹。“南无”是恭敬、归命的意思,也就是皈依的意思,有礼敬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佛
的名号,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称赞阿弥陀佛。我们念佛这个心真诚,心清净,没有分
别、没有执著、没有能所,清净心是遍法界的,这就是普贤第二愿的“称赞如来”。可见
得我们天天在修称赞,我们自己不知道在修普贤行愿。十愿里面,这一愿是最明显的,是
大家常常修的,纵然有时候起了分别、执著,起了妄想、杂念,可是你一天当中总有几句
心地很清净,跟普贤行愿相应,一定有的。如果能够保持,念念相续,力量就大了,所以
这个地方讲“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下面是总结无尽。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
  ‘虚空界’是不会尽的,‘众生界’也不会尽的。
  经【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
  这个称赞就尽了。
  经【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
  ‘虚空界’不可能尽的,众生、众生业、众生烦恼都是无尽的,我们称赞也就无有穷
尽。从这个结论里面我们体会了一个道理,称赞是为什么?实在是为众生,为众生在造业
,为众生在受果报,烦恼就是受果报,所以我们才修称赞如来。用这个方法能够叫一切众
生破迷开悟,能叫一切众生脱离苦海,这个意思就说得非常明显。所以普贤菩萨修的这个
大行不仅仅是度自己,更要紧的是要度一切苦难众生,我们学佛,大家要牢牢的记住。
  “普贤行”,普就没有分别,我看这个人很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就不普了,那就
不是普贤行;不是普贤行,《华严经》上说的,不能成佛。好了,不能成佛就算了,我成
个菩萨也可以。实在讲,如果有严重的分别执著,菩萨也成不了,不但菩萨都成不了,连
阿罗汉也成不了。为什么?小乘初果须陀洹,我见就没有了、身见就没有了,才能证得初
果。如果有非常严重的是非人我,小乘初果这一生都没有指望,你才晓得这个问题真的严
重。
  所以学佛,佛法的殊胜在哪里?殊胜在清净心、平等心,我们在修这个。无论修哪个
法门,那只是方法、手段不一样,我们的目标、方向决定是一致的,我们所求的一定是心
地清净平等。清净心里面就没有妄想,平等心里面就没有执著,有执著哪里还能平等?有
妄想就不清净。所以,普贤菩萨这些方法是最高明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把烦
恼、分别、执著、无明、妄想洗刷得干干净净,这是普贤行的效果。我们明白了,要想真
正把这些烦恼、污染洗干净,这个方法是很有效的。第一步先要把经义搞清楚、搞明白,
然后认真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依照这个标准来洗净我们心身的污染,断烦恼,长智
慧。这是从这一段看到它真正的修学的用意。底下说:
  经【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不疲不厌,不疲倦、不厌烦,你只要真正去修,修的时候真有效果。心地一天比一天
清净,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欢喜,法喜充满,哪里还会有疲倦?哪
里还会有厌倦?凡是修行会疲倦、会讨厌,不是法门有错误,一定是你自己修的出了问题
。你修行出了毛病,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不如法,不是在理论上出了问题,就是在方法上出
了问题。如果理论跟方法都没有问题,正常的现象你一定得到不疲不厌、法喜充满,这是
决定会得到的。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一段。
==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称赞阿弥陀佛。
我们念佛这个心真诚,心清净,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能所,
清净心是遍法界的,这就是普贤第二愿的“称赞如来”。
所以如果我们能做到无论什么境界,都转成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句真诚、清净、平等、觉的佛号,就是圆满的“普贤行”。
“普贤行”,普就没有分别,我看这个人很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就不普了
惭愧反省。>"<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8-01-23 13:2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1-23 14:2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8-01-23 14:46: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1-23 15:3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23 17:51:00
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1-23 21:51: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