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观修“身受心法”的二种方式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20 19:11:10
善巧具悲的导师世尊为了教导他的弟子断除粗分的烦恼,提出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
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因为导师世尊了解众生有常、乐、我、净的颠倒想法,为了引
导弟子可以顺利断除粗分的烦恼,并在身受心法建立较为正确的知见。
对于不同的弟子,导师世尊提出了另外一套观修的方式:观身无自性、观受无自性、观心
无自性、观法无自性。
你可能会提出很多的理由驳斥并认为导师世尊并没有提出第二种四念处的观修方式。你认
为导师只有提出第一类的观修,你可以从内心深处认为般若教法并非导师世尊提出的,也
并没有第二种四念处的观修方式。
其实,这牵涉到无自性是难以令人了解并接受,当我们在说诸法无自性时,很有可能部分
的人就这么想像,如果诸法连自己本身的体性都不存在,那么诸法就不存在了。
导师世尊其实一开始即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我们可以再想想,如果“彼有
”是因为“此有”,那代表什么?是不是彼有,无法自性成立,是不是诸法无自性。如果
你无法认同第二种四念处的观修方式,第一种的观修方式仍然是我们欢喜看到的。
作者: yogi (Yogi)   2018-01-20 22:31:00
以南传佛法对四念处的实践与理解,并非第一种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也非第二种观无自性。而是对于身受心法都采用相同的态度: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对于每个当下明显的身、受、心、法目标如实观照与了知以后,自然会见到诸法互为因果的关系,诸法无自性于此也被禅修者如实了知。之后诸法的生灭相也会随着正念愈加敏锐时被如实观察到,于是诸法的无常、苦、无我等相也都会一一被禅修者直接了知。从头到尾都是秉持一样的观身如身的态度,如实了知当下目标的呈现,而随着正念的发展,渐次见到目标更深一层次的样貌。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8-01-20 22:45:00
身不净这个相也是依观身如身后就自行观到的相吗?还是要专门修观想把身体拆解或是尸体变化才会有呢?
作者: yogi (Yogi)   2018-01-20 23:14:00
如实观照诸法的共相是无常、苦、无我,没有包含不净相。因为不净观是用观想的,不是如实观照当下的色法而了知的,所以归类在奢摩他业处。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8-01-20 23:19:00
感谢解说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8-01-21 07:24:00
orz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1-21 07:48:00
感恩随喜分享 _/\_延伸阅读:#1OQFFN3X 四念住:内身、外身、内外身循身观,…#1OSCBh6c《大智度论》“四念处”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21 09:12:00
观身不净即如实观,不等同白骨观的不净观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18-01-21 12:21:00
如果观有从“想”入“觉”的话,的确会如实的觉察到身的不净,和各种感受的苦。 这些“障碍”会如实的呈现而能在“觉性”显发的当下,渐次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