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太上感应篇 第八十一集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8-01-01 17:25:21
太上感应篇  (第八十一集)  1999/8/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
19-012-008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第三十三段:
  【所谓善人。】
  这一段只有一句四个字,从这个地方起到“神仙可冀”,是说的善人。从三十三到三
十五,文字不长,都是讲的善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善人的福报不但是很大,而且是决
定不爽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我们看到,在现前社会只要留意的观察,也能够看得很清楚
,所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善报如是,恶报亦如是。只要仔细去观察,佛家所谓的“不是
不报,时辰未到”,时辰未到它也有道理,过去生中的余福、余恶。这一生行善没有得到
善果,是过去生中的恶业太重,所以所受的恶报没有受尽,这善报不能现前,这是为什么
修善而没有得到善果。造恶还享福,是过去生中他积的福多,积的善多,他那个善的余福
没有报尽,这一生做的恶,他的余福享尽了,恶报就现前,是这么一个道理。粗心大意的
人,他只看眼前,所以有时候产生错误的想法,作恶的人享福,行善的人受苦,于是他这
个断恶修善的念头就没有了,这是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
  注解里面有几句话说得很好,给我们说出一个总原则,什么叫善?“善人之实,始于
是非不谬,则智勇兼尽,终于人我两忘,则仁恕兼行”。这两句话说得好,把世间善跟出
世间善都说到了。《感应篇》的文字是道教的,注解有儒家的、有道家的、有佛家的,都
糅合在一起,非常的难得,古圣先贤的教诲尽在其中。孔老夫子一生最忧虑的一桩事情,
就是“学不讲,过不改”。从夫子的忧虑我们就能够省察到,圣人何以能称之为圣人,佛
菩萨为什么能够修成佛菩萨,夫子这两桩事情我们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答案你就
找到,一个是讲学,一个是改过。讲学是解门,改过是行门,解行相应,定慧等学,这才
能够成为大圣大贤,佛家讲的超凡入圣。孔老夫子一生讲学、改过,天天都在改过;释迦
牟尼佛亦复如是,四十九年每天讲学、每天改过,劝人改过。这是我们要学的。
  这里头的意思非常深、非常广,凡夫之人不知道自己有过失,我们想想大乘佛法里面
,到等觉菩萨还在那里改过。我们要问,等觉菩萨有什么过失?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
,就是他的过失。等觉菩萨尚且如此,我们哪里没有过失?所以你能够发现你的过失,你
就觉悟了;把过失改过来,这叫真正修行,这就是善人。这个注解里面讲善人之实,就是
实质,怎样才能称为善人?始于是非不谬,这讲开始,最低的水平他有能力辨别是非,他
有能力辨别邪正,他能够破邪行正。所以智勇兼尽,智能辨别,勇能有取舍,取善舍恶,
这是善人。终是讲到高境界,高境界是佛家讲的人我两忘,《金刚经》上讲的破四相,“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大慈悲心流露出来,这就是大善人。从这个标
准上来讲,大善人是佛菩萨,小善人是世间的贤君子。
  这一句话我们要特别重视,为什么?佛在经论上讲得太多,经上常讲“善男子善女人
”,你们读得太多了。我们自己想想,自己的心行符不符合佛在经典里面讲的标准?我们
在研究经教的时候曾经跟诸位提过,佛家讲善男子善女人也有上中下三品。下品的,也就
是说最低限度的善的标准,我们用净业三福来说大家好懂,也是佛的意思,“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佛法里面下品的善男子善女人;中品的,“受持
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上品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我们想想,我们是哪一品?佛经上讲许多殊胜果报,你看前面都加善男子善女人,我们
读诵、修学得不到这个果报,往往怀疑佛经上所讲的是劝人的话,不是事实,我们照这样
做,没有能兑现。殊不知佛讲的有个底限,底限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想想,我们符不
符合佛所讲的标准?就是此地注解里头所说的,我们有没有能力辨别是非?有没有能力辨
别邪正?这个不能不知道。
  破四相太难了,不是我们的境界。古人有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智就是有能力辨别
,没有智慧就被人蛊惑,受人欺骗。如果有一点小智慧,人家给我们说这些事情,我们可
以调查一下有没有这个事实?可不可以相信?有些事情与自己不相干的,可以不必理它;
与自己有关系的,我们可以做个调查,这是应当做的。调查之后,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
,然后我们应当如何处理,自然就有个分寸,就会做得非常恰当。经过调查也就知道造谣
生事的动机,有些动机是可以原谅的,有些动机不可以原谅。不可以原谅也原谅他,个人
造的业个人有果报!
  注解里面,下面又说,“况其立心用意,待己待人,内而五常百行,外而事物机宜,
无一之不尽乎”。这是讲善人他的用心、他的用意,我们前面讲过善心、善意、善行,纯
一善心那是真心,纯一善意处事待人接物,这样才真正能做到止于至善。大乘佛法里面讲
的菩提心,《观无量寿佛经》当中所说的至诚心就是善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就是善意。
善意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就是善行。善行,总而言之,不外好善好德
,不外五戒十善,这是总纲领、总原则。世出世间圣人他们所作所为,自行化他,都离不
开这个原则,佛菩萨如是,天地鬼神亦如是,天地鬼神也好善,天心好善。四王天、忉利
天,诸位都知道,修十善业道所感得的果报,由此可知,天人皆是善人。心行不善决定不
能生天。
  鬼畜里面恶多善少。可是我们在经上看到,《地藏经》大家念得很多,《地藏经》上
告诉我们,地狱道、饿鬼道这些鬼王都非常善良。心地善良怎么会堕到鬼道、地狱道?我
们一看就了解,菩萨化身在其中,去做鬼王,地狱里做王,菩萨示现在里面教化那些恶业
深重的众生。这就说明天人善我们相信,鬼王善是佛菩萨在其中,众生愈是造罪业,愈是
遭受苦难,佛菩萨示现就愈多,显示真慈大悲。所以古人才讲“天心好善而恶恶”,不喜
欢恶行,“人心有善而无恶”,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但是现在的人,似乎我们看起来是有恶而无善,所以现在这个世间会有很大的灾难。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孔老夫子那两句话,“学不讲,过不改”,过不改就是道不修,
修就是修改。我们想想古时候,我们在书本里头看到,古时候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常常
在讲学,三家村里面还有个穷秀才在那里讲学,听众三个五个、十个八个,常事。都市里
面讲学规模就大,几十个人听,一、二百个人听,从都市到乡村。我在童年的时候,七、
八岁,那个时候我还记得很清楚,我们家乡讲学的风气就很盛。读书人多半是借祠堂,那
个时候有祠堂,祠堂里面讲学;寺院里面出家的法师讲经,哪个道场没有人讲经?所以社
会安定,人心向善,不造恶业。现在社会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没有人讲学,没有人讲经
,孔老夫子的忧虑是绝对正确的。
  也有些人很想请我们去讲经,但是有顾忌,顾忌你在那里讲经,把他的信徒带走,信
徒的供养被你拿走,所以不敢请你。我们要懂得这些因素,消除他们的顾忌。人家请我们
去讲经,决定不跟他们信徒接触,讲经完了就走,不跟信徒打招呼。信徒供养,全部给他
们的常住,一分钱都不要带走,他就没有顾忌。信徒要皈依,皈依常住的法师,我们讲经
的人不接受,他就心安无事,他就欢喜请你去讲。可是每个讲经的法师就收红包,信徒不
但还要人家名字、电话、地址,还要人家送一张照片贴著怕忘记,你说成什么话?大收皈
依弟子,把常住吓死了,下一次再不敢请你,不但不请你,任何人想来讲经都拒绝,都不
要请。我见过!所以我们懂得什么样的做法人家没有顾虑,欢喜你去讲经。把这个讲学、
改过的风气极力的提倡,社会才有救。我们贪图自己一点点小利,讲经的功德没有了,还
惹了一身罪业,把许多法师讲经的法缘给断掉,你说你的罪过重不重?这些都要懂得,知
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所以善人是有标准的,我们自己是不是个善人?如果不是善人,不但在佛法修学很困
难,很难有成就,就是读经、听经、开悟也受了障碍。好,就讲到此地。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02 15:48:00
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8-01-02 22:48: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