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观影后的一些体悟

楼主: joe680710 (乔少)   2017-12-15 23:20:52
动画电影《COCO夜总会》里,有关祭祀的观念,其实跟华人的习俗有点相似。
-
-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荀子·礼论》)
-
-
荀子说,祭祀,是表达人们对死者思慕之情的方式,是忠信爱敬之德的极致,是礼节文饰的极盛,如果不是圣人,是不能理解其中的精义所在的。圣人明白其中的意思,士君子安心去实行它,祭祀之官则以之为职守,百姓则以之为习俗。
我们拜祖先,就是表达思慕之情。
电影中“亡灵节”的习俗,认为阳世亲友的思念,能让亡者精神永存,真正的死亡,是这世上已经没有人记得你,此时在灵界的灵体,就会烟消云散。
当年我对长辈坚持祭祀的仪式颇有微辞,认为人都死了,不去关心还活着的人,只会在年节时打电话来催促关切祭祀活动进行了没,牲礼准备充足与否,根本就是迷信又愚昧。
甚至意气用事,与长辈亲友口角冲突多次。心中愤愤不平,不明白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其实,长辈的坚持,也不过就是那份思慕之意无可宣泄,他们可不懂什么哲学义理或宗教神学,就是认为心中那丰沛的情感,得透过什么来表达出来,而祭祀活动,就是那出口。
“士君子安行之”那是要义理通透了,以仁心去行那祭礼,半分勉强也无,没想到,我要到年近不惑,才渐渐懂得这层道理,渐渐心安,不再愤懑苛责亲友将仪式看得比活着的人重要。
电影中逝去的亲友,会在亡灵节当天,踏过贯穿阴阳两界的花桥,开心地回来探望阳世的亲人。没想到让我在电影院里痛哭的竟是这一幕,当时脑海中浮现父母的笑容,他们踏过花桥,回来看我‧‧‧‧‧‧
只要仍思念着他们,他们一直都在,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这是电影要传达的。
电影很美,很感人。可惜人生并不尽然如此,逝去的只能活在回忆中,只能在心中思慕。怨憎会、爱别离,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诸行无常,是人生实相,我们只能接受它。
至少我所认知的佛法告诉我,只要仍有我执贪爱抓取,痛苦就不会消失。自我顽固地认为,这是我的,我所有的,满足了我所意取的,就感到欢喜;不能满足内心想抓取的,事事不如己意时,就感到愤怒生气,求不得苦。
我们的心智,每个当下都在这样运作著。挣脱不了,在需求被满足与不被满足中,渡过每一天,这就是轮回。
如果不能自觉,不能反省,不能照见这一切都只是暂时性的因缘聚合(照见五蕴皆空),就不可能得到自在。
唯有不断练习接受眼前正发生的一切,不迎不拒,坦然受之,泰然处之,将心清明地体察于当下每一瞬,才稍稍有觉悟的可能。
传统小说中有一道士要炼仙丹,寻一欲求仙道之人守丹炉,要求他无论出现什么幻象境界考验都不可出声,诸般幻境那人都撑过了,唯独最后幻境:恶匪欲将其初生之子捽之于地时,大喊出声!!
道士叹曰,终究无法解开“亲情”的结缚。
当年古典小说的老师提问,舍去亲情之后,还能算得上是人吗?如果成仙的代价,是舍去人性,你会愿意吗?
这是儒、道两家的辩证。
电影强调亲情,令人鼻酸,然则佛陀教导我们的,除了无常之外,还有“无我”,舍去的其实不只是亲情,是要连最最最难割舍的“自己”都要放下,那才是真正最难解开的死结!(身见结)
而我们,都还困在这名为,“自我”的结缚中,喜怒哀乐、轮回不已,不得解脱。
作者: AaronEckhar (Aaron)   2017-12-15 23:57:00
如果没办法舍弃,就会永远轮回了,不断受无尽痛苦烦恼冤孽牵缠,轮回长劫,没有终止的一日。广钦法师说过,就算贪恋世间一支草,都要再来轮回。下辈子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遇到佛法。。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2-16 21:55: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