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太上感应篇 第七十集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2-03 17:14:00
太上感应篇  (第七十集)  1999/8/4  香港  档名:19-012-0070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讲到《感应篇》第二十七节:
  【不彰人短。不衒己长。】
  前面曾经说过,这两句话看起来是老生常谈,实际上对我们一个人的做人、修养关系
最大。人一生当中最大的过失,就是喜欢批评人,喜欢攻击别人的短处,这桩事情是最损
阴德的。造作的时候只知道图一时的快意,没有想到后来果报的惨烈。《地藏经》里面所
谓是“拔舌地狱、火镬地狱”,都是这种业报所现的。古时候人心淳厚,一般都有教养。
现在人可怜,没有人教导,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再看到社会外面的风气,内有恶因,外
有恶缘,因此造这种罪业比比皆是,这是值得我们警觉的。自己如果有,一定要痛改前非
,这个过失如果不能改过来,念佛也不能往生净土。我们一定要记住,佛给我们介绍净土
,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西方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决定不容许有个心行不善
的人,到那个地方去把人家生活环境扰乱,所以这是决定不能往生的,我们千万要记住。
  注解里面引用很多的例子,看看古人是怎样的涵养,我们要效法、要学习。此地所列
的几个古时候这些人,我们在史传、在古文里面都念过,都相当熟悉的,宋朝的韩琦、王
素、文征明,这都是读书人,有度量能包容。人有小的过失,实在讲古人说得好,“人非
圣贤,孰能无过”,小的过失加以渲染成了大过失,把人家一生的前途断送掉,这个因果
背得很重。受害的人他要是心里不服,换句话说,他决定会报复。这个报复不在今生,就
在来世,或者在后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古时候,同学、朋友看到有过失的时候,规劝
,规劝在什么时候?没有第三者见到的时候,你说这种人情多厚,提醒他,劝勉他。规劝
两次、三次都不改,佛法里面讲的“默摈”,默摈就是不理他。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一生当中,跟随他的学生不少,经典上记载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
,相当庞大的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我们在经上看到,没有现代化的组织,为什么这么多
人众,生活得这样有规律,这么严整,道理在哪里?人人都遵守六和敬,人人都修五戒十
善,纵有过失,天天听佛讲经说法,自己知道责心忏悔。我们没有听说释迦牟尼佛处分哪
一个学生,没有听说释迦牟尼佛开除哪个学生。这是我们的典范,我们今天做不到,想学
也学不会。所以从经典记载来看,释迦牟尼佛做人做得多么圆满,这是现身说法教导我们
,一生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丝毫瑕疵,这才真正显示出究竟圆满的智慧。
  下面一句‘不衒己长’,自己有长处、有优点,现在人说值得骄傲,值得骄傲是炫耀
自己的长处,你自己那点长处立刻就报掉,就没有了。所以自己的优点要藏起来,韬光养
晦,古圣先贤教我们,自己的缺点应当暴露,自己的优点应当隐藏,积阴功。行善是自己
的本分,有什么值得炫耀!尤其是自己分内的工作,本分的工作,应当要做好,尽心尽力
去做,这是本分,做不好是过失,不值得炫耀。本分工作能做好,这就是大善。真正能做
好,要面面周到,相当不容易,所以没有智慧、没有学问,你就没有善巧方便。世间人哪
个人不想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为什么做不好?为什么落得一身的罪过?这个原因在哪里
?我们要细心去想想。总而言之一句话,不学之过,没有学又自以为是,所以临事的时候
就许多过失了。世间事尚且如是,出世间的大事更难。
  所以凡事自己一定要想想自己的智慧能力,这些事情我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做得圆满
?能不能利益社会大众?如果不能,我就不敢接受。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能力,又有这个
机会,那是古人所讲的“当仁不让”,我应当要做,我不去做没有人做。没有智慧,没有
能力,没有这个机缘,不可以强求着去做,强求去做,那就是《地藏经》上所说的,“起
心动念,无不是罪”。所以说人贵自知之明,别人不知道,我自己应该知道,自己有多大
的智慧、多大的能耐要清楚。
  我一生没有带过人,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做过领导,我一生当中是被领导,没有带
人的经验,我自己清楚。所以我一生不搞道场,不做住持,不敢管人,不敢管事,为什么
?我知道我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福报,做不好,做不好就有罪过。我不强求,希望
这一生当中寡过而已。我看到别人做,我欢喜,我从旁边协助他,我尽心尽力去帮助人家
。中国习俗里头所说,凡是做个领导人,命中要有官印,这个话说得也不无道理。所以我
了解自己,我一生服从领导,做自己本分应当做的工作。遇到佛法之后我感到自己非常幸
运,在这一生当中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学佛之后的事业就是讲经说法
,宣传佛教的教义。我们自己有心、有愿,也得要有缘,如果没有缘,虽然有心有愿也做
不到,世出世间法都要善因善缘,后面才有善果。
  学佛,佛教给我们要修觉正净,要修清净心,要想得心地清净只有省事。事情太多太
繁,你的清净心决定得不到,你的事业做得再好、再辉煌、再善,都落在人天福报。往生
,诸位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心不清净不能往生。《坛经》上说得好,“这个事情
福不能救”,建道场是修福,讲经说法也是修福,度众生还是修福,不能了生死,不能出
三界。福再大,与了生死出三界都不相干,这一点我们要知道。如果大家稍微留意一下,
你能看得出来,出家人的道场,居士的道场,凡是住持道场的人有几个人能往生?有几个
人临终时有好瑞相?反而不如一些默默无闻老实念佛的人,被人家瞧不起的人。倓虚法师
告诉我们的,《影尘回忆录》里头有记载的,《念佛论》后面也有记载,哈尔滨极乐寺修
无法师往生,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修无法师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没有出家之前是做泥水
匠的,出家之后只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人非常谦虚,非常和敬,对待任何人都恭敬。在
寺院里做一些粗重的工作,修苦行,样样让给别人,别人不要的自己来受用。你看他往生
那么样自在,那么潇洒,倓虚法师往生、谛闲法师往生那个瑞相比不上他。
  谛闲法师还有个徒弟锅漏匠,我们讲经时候常常提到他,也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念佛
三年站着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他师父给他办后事。师父往生比不上他,他师父
是谛闲老和尚,天台宗的一代祖师。为什么师父比不上徒弟?徒弟省心没事,师父是寺庙
住持,每天许多应酬,操心。换句话说,论修福,徒弟不如师父,论修行的功夫,师父比
不上徒弟,这些事实真相都在我们眼前,我们有没有看到?倓虚老法师、谛闲老和尚是佛
门大德,真正解行相应,真正是一个修行的好出家人,也是我们的好榜样,如果我们的德
行修持不如他们,必定堕落。所以领众很不容易,领众不是凡人,真有智慧、有德行才能
领众。尤其是现代这个社会的大众,不好领,从前人老实、听话,现在人不老实,每一个
人意见都很多。如果没有真正的德行令大众敬服,你的障难就在所不免。
  学佛的人知恩报恩,决定不报怨,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不与一切众生结恶缘,事事忍
让。你要的,我全给你,不但身外之物能放得下,你就是要我的命,我也给。释迦牟尼佛
就做榜样给我们看,魔王波旬劝他入般涅槃,用现在话说,劝他早一点死。释迦牟尼佛点
头答应他,就入般涅槃,满一切众生的心愿。佛满魔的愿,魔将来灭佛法还会留一点情面
,手下还会留情;佛要不满魔的愿,魔灭佛法恐怕手下就不留情。佛对于恶人,对于魔王
,你看看都满他们的愿,何况是一般常人!这些地方我们都要学习。古圣先贤的长处我们
要记住,要认真努力效法,别人的短处绝口不提,不但不提,最好耳也不闻,为什么?保
护自己的清净心,这是绝对的自利。喜欢听别人的过失,喜欢打听别人的过失,必堕地狱
,为什么会堕地狱?自作自受,不是别人推你下地狱的,是你自己造不善的因,感不善之
果,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真正如法的僧团,世尊在世那个团体,我们现在怎么学都学不到。原因是我们现
在的团体没有他那么大,三、四十个人在一起相处,一个人是一个心,一个人是一个思想
,六和敬第一条做不到,没有办法做到见和同解,所以基础没有了。我们还分成几个班,
还要选个班长,这已经很过分,但是这是不得已的做法,为什么?人不能自治。世尊当年
在世,僧团里每一个分子都能够自重、自爱、自治,不需要组织,每个人都把自己管得很
好,这是佛法僧团。我们要多想想,如果同参道友在一起共修的达不到这个水平,不如不
干的好,自己修自己的决定成就。不如法就不做,真正如法,如法我们就做,完全效法释
迦牟尼佛。祖师大德们所做的已经是打了很大的折扣,我们晓得,这些折扣都是不得已而
做的。最圆满、最究竟的,是佛陀在世那个方式,这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真正成就自己
的智慧、德行、学问,才真正能够做到自行化他,才真正有能力领众。领众完全是自然的
,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组织,那是自然的,自然是最美的,自然是最善的。好,今天时间
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2-03 22:20:00
阿弥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7-12-04 14:0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7-12-10 20:26: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