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类] 《心类学显要》(5) 现前-1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1-08 19:57:25
摘自:《心类学显要》仓忠仁波切 教授
https://tsadong.tian.yam.com/posts
三、分类的个别意义,分七:
(一)关于“现前”的解释,分二:定义及分类。
定义:“已离分别且不错乱的明了”就是现前的定义。“已离分别且不错乱之新的、
不受欺诳的明了”就是现量的定义。
分类:(现前)有四种分类,即:根现前、意现前、自证现前、瑜伽现前。
* “现前”的定义:已离分别且不错乱的明了。
彼定义中有三个条件:1.离分别、2.不错乱、3.是明暸。
1.以离分别的条件排除分别知。2.以不错乱的条件排除错乱于自己的显现境,也就是
说,以此排除“无分别之颠倒知”是现前。3.以明了的条件而确定现前自法的体性。
(1)已离分别。
此中“已离分别”是以觉知本身的体性而言,意谓彼觉知本身不是分别知,也就是说
,彼认知中没有显现“义共相”,并不是透由“义共相”而趋入对境。
相反的,分别知中则有显现义共相,透由所显现的义共相而趋入对境的认知,就是分
别知。
论典中有所谓的分别、分别知、分别心。
何谓分别?以粗略的解释而言,主要是意谓具有观察力的认知。例如,观察若不是彼
就是此、思惟我是否前往某处、思惟我要去吃饭、思惟我要去睡觉等等,彼等观察的认知
就是分别。我们心续中的认知大部分都是分别、分别知,凡是忆念过去、思惟现在、计画
未来的认知皆是。
(2)不错乱。
这是以觉知自己的显现境而言,就是说,彼觉知对于自己的显现境不错乱,或是说,
认知执取对境的方式并不错乱。
例如,“执瓶之眼知”是不错乱的认知,彼眼知不错乱于自己的显现境——瓶,因为
实际上瓶是存在的。
“执二月之眼知”是错乱知,彼认知是错乱于自己的显现境——两个月亮,因为实际
上只有一个月亮。
因为罹患严重胆病,将白色雪山见为黄色雪山,“执黄色雪山之眼知”是错乱知,因
为彼认知对自己的显现境(黄色雪山)有错乱,黄色的雪山并不存在。
因为炽盛瞋心而将大地见为红色,彼“执红色大地之眼知”就是错乱知,因为对于自
己的显现境有错乱。
(3)是明了。
现前本身的体性是明了,现前就是一种觉知、心类,一种具有“照取且执持对境之力
”的法。
此如前本文说:“‘明了’就是觉知的定义;‘清楚而且明了’就是认知的定义;觉
知、明了、认知是同义。”
如上解释现前的定义。(现前=1.离分别+2.不错乱+3.是明暸)
那么,例如“执瓶之眼知”是现前,为何彼眼知是离开分别?为何彼眼知是不错乱?
这是应当思辨清楚的。
现前的事例:执瓶之眼知。
总的来说,前五根知趋入自境的心类都是现前;但是,无分别的颠倒知并不是现前,
因为不符合现前的定义,例如执黄色雪山之眼知,彼是无分别之颠倒知,并不是现前。
* “现量”的定义:已离分别且不错乱之新的、不受欺诳的明了。
彼定义中有五个条件:1.已离分别、2.不错乱、3.新的、4.不受欺诳、5.明了。具足
此五的法,就是现量。
此中,1.已离分别、2.不错乱、3.明了等三条件,如前阐释现前的定义所说。所以,
现量的体性不是分别,并且不错乱于自己的显现境。
又,新的、不受欺诳,是以觉知通达境的角度而言。
4.新的,意谓第一次新通达,也就是,觉知第一次新通达对境,以此条件排除再决知
,再决知不是新通达对境的认知。
5.不受欺诳,意谓有通达自己的趋入境,以此条件排除伺察意,伺察意并没有真正通
达自己的趋入境。
何谓“欺诳”?以譬喻来说,有人说:“同学们!外面有一个人,遇到任何人都会给
500元。”大家都出去拿,结果却没有!他说的话就是欺诳;如果大家出去有拿到500元,
就不是欺诳。
又比如,透由串习“通达无常的认知”而增长智慧、减少产生烦恼,这就是“通达无
常的认知”对你没有欺诳,因为对你有利益。
由此再说,以心类而言欺诳或不欺诳,就是从认知本身的作用来说,认知有通达自己
的趋入境,就是不欺诳。
例如,通达瓶之认知对于自己的趋入境——瓶,并无欺诳,因为彼认知有通达瓶。比
如,你看到房内有一个白瓶,经过二十分钟之后,你请某人去房内取出白瓶,某人真的从
房内取得白瓶,如是,二十分钟之前,当下你的“执白瓶之眼知”就是不欺诳的认知,因
为彼眼知对于自己的趋入境——白瓶,并无欺诳,因为有通达白瓶。
又如,因为看到山上有烟,内心产生一个想法“山中一定有火,因为有烟”,依于这
个分别知而到山中,结果山中真的有火,如是,前面的内心想法“山中有火,因为有烟”
就是不欺诳的认知,因为彼认知有通达山中的火,对于自己的趋入境——山中的火,并无
欺诳。
* 现前、现量,彼二不相同,如其各自的定义有差别。
现量的定义中,离分别、不错乱、明了,这三个条件和现前的定义是相同,除此以外
,更具足二个条件——新的、不受欺诳,不仅有通达自己的趋入境且是第一次新通达。
为何现量特别具足此二条件?因为,已离分别且不错乱的觉知,虽然就是现前,但不
一定是现量。又,虽然有通达自己的趋入境(不欺诳),但不是第一次新通达,则是再决
知。又,是现前,不一定就是有通境的认知,没有通达境的认知就是有欺诳,例如,显而
未定是现前,但是,彼是没有通达境的认知。
“现量”的事例:第一刹那之执瓶眼知。
从未见过瓶,第一次见瓶之时,当下趋入瓶之眼知(根知)是现前,也是现量。
又如,第一次听到某个声音的耳知(根知)是现前,也是现量。
例如,有些同学从未听过我说中文,第一次听到我说中文的声音,当下的耳知(根知)
是现前,也是现量。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