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讲授)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2.7 中士道者应直接趣入大乘道之理
请看文,其中,声闻道与独觉道二者,均摄于中士的道次第当中。意思是说他还没有
进入上士道,还是属于中士道。
此外,处于前述中士道的那位补特伽罗,这里要注意,这位中士道的补特伽罗,是指
心中已经生起中士道,但是还未进入声闻道与独觉道,如果照之前的讲法,就是已经有造
作的出离心,但还没有对声闻道及独觉道起胜解而进入声闻道与独觉道的补特伽囉。
这样的补特伽罗,从各种角度长期观修轮回的过患之后(轮回的过患就是指三有的过
患或轮回的苦),这样观修之后体认到一切的三有(轮回)就像火宅与监牢一般后,这段
文是引自《广论》,格西的这部论主要是引《广论》,当然也有引用其他的论典,但主要
是以比较容易了解的方式来说明。
体认到一切的三有(轮回)就像火宅与监牢一般后,持续产生强烈想要证得完全止息
烦恼与痛苦的解脱的想法,“烦恼”是指苦因,“痛苦”就是指轮回的过患,并且修学珍
贵的三学之道的话,决定能够证得从轮回脱离的解脱,而且也不可能退转(即不会退失)。
但是因为这样,仅仅断除部分的过失与圆满部分的功德,因此自利并没有完全圆满,
而他利亦仅只有片面。这段文主要是说明仅仅断除部分的过失,是因为只断除烦恼障而没
有断除所知障。圆满部分功德,也是只有证得断除烦恼障所带来解脱的功德而已,并没有
证得断除所知障所带来的圆满自利利他的功德(只得到断除烦恼障带来的功德,未得到断
除所知障所带来的功德)。所以不论自利或利他都没有达到圆满。
虽然声闻阿罗汉与独觉阿罗汉,所证得的解脱不会再退失,不会再退回到轮回的状态
,但是他们的自利、利他二方面都没有圆满。这个情况就如前面所说,以断障而言,只断
了烦恼障,没有断所知障(自利不圆满),所证的功德也只有证得解脱,没有证得解脱以
上如成佛的情况,或断除所知障而成佛的情况(自利、利他不圆满)。
譬如,以佛来讲,他可以在现观空性的状态,如处在根本定的状态,同时可以做后得
位的事情,就是说法利生(注)。然后他可以如心里所想,身体就到达。也可以在说法的状
态同时又处在入定的状态,他的神通变化都不需要耗费力气,就是心想即能达成。
但是声闻与独觉阿罗汉,他们入定与出定是分开的,当他们入根本定时,就无法说法
利生;当他们说法利生时就无法入根本定;虽然他们有神通变化,但并不是心里想马上就
能完成,他们要耗费力气;而且对于宿命的了解也有其极限,不是毫无障碍。
所以光就自利来讲,他就无法完全得到圆满,更何况像佛一样有这种利他的能力,所
以不论是自利或利他都只是达到部分或片面而已,还没有达到圆满。
不仅自利利他都是片面没有达到圆满,而且最后还会受到佛的劝勉而决定进入大乘,
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以声闻与独觉阿罗汉来讲,声闻阿罗汉可以透过三界的任何一种身
体,也就是可以欲界身、色界身、无色界身证得阿罗汉。如果是独觉阿罗汉一定是以欲界
身证得阿罗汉。然后证得阿罗汉后,不论声闻阿罗汉或独觉阿罗汉在舍寿之后,都会投生
净土,然后在净土中他们已经完全止息周遍行苦,处在一种寂静乐中,他们的内心会完全
受到这种止息周遍行苦寂静乐的状态所吸引,而长劫处在这种定中。但是最终,佛陀会告
诉他们:你们证得的只是解脱轮回,而不是最殊胜的解脱,不是无上正等正觉最殊胜的解
脱,所以不应以此为足,还要进一步的希求最殊胜的解脱,要从小乘道再进一步转入大乘
道。
因此这位行者就会想,若是这样,既然到最后还是要走,即已经证得声闻阿罗汉、独
觉阿罗汉,最终还要回小向大进入大乘道,那等于是要下二次功夫,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走
大乘道呢?这位处在中士道的补特伽罗就会如此想。
这位处在中士道的补特伽罗会想:虽然声闻阿罗汉与独觉阿罗汉已经解脱轮回证得解
脱,但是自利尚未圆满,他利更不用讲也还没有圆满,一切的过失也还没有完全的断除,
一切的功德也还没有完全的证得,自他二利都没有达到圆满。
而且即使证得阿罗汉最终还要进一步回小向大进入大乘,何不从一开始就走大乘道,
不用先绕小乘道最后再回小向大进入大乘道,从一开始就走大乘道,岂不更好。因此这位
处在中士道的补特伽罗心里想着:“现在,我从一开始就应该进入大乘道。”因而产生想
要进入大乘道的想法。
当这位补特伽罗心里起了想要进入大乘道的想法之后,进一步心里想他已经知道整个
轮回就像大海一样,而这个轮回大海的本质是苦,对于这点,他在中士道的期间已经长时
间的串习,所以这位补特伽罗深知整个轮回大海是苦的。
他进一步去观察自己以外的一些有情,其实也跟自己一样身处于轮回大海的苦,无法
解脱,跟自己一样处在这种状态,虽然想要脱离苦,但却脱离不了,也就是虽有欲求离苦
的想法,但是却偏偏往苦的方向去奔驰。
原因是堕于轮回大海的有情,没有辨别应取应舍的智慧(没有这样的慧眼),这样的
慧眼是关闭的,所以他们即使想要离苦,也无法达到离苦的目的。所以无法前往远离轮回
痛苦窘境之处,如果在此同时,却对他们毫无悲愍,并且不精进于利益他们,这是非常不
应该的。
这位补特伽罗会这样去思惟,跟自己一样堕于轮回大海的其他有情,他们没有分辨或
没有应取应舍的慧眼,假设自己对他们毫无悲心,而且不想要去利益他们,这是不应该的。
2.8 入大乘道的基础修舍无量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