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从这经文上、注解上,看到佛菩萨、看到祖师大德慈悲心切,恨不得帮助我们个个往
生,皆大欢喜。纵菩萨生疑惑者,可失大利。“故凡夫当明信矣”,这是劝导我们。《钞
》的意思很谦虚,没有做决断。“据笔者意”,这个笔者是黄念祖老居士,“钞中两说均
是”,说得好,“其一者,我等虽是具足凡夫,若能真实发起菩提心,即是初发心菩萨”
。什么叫菩提心?我相信有极乐世界,不再怀疑,我发愿求生净土,这一念就是菩提心。
为什么?你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发愿作佛去了,到极乐世界就保证成佛。成佛干什么?成
佛普度众生。所以,真正发心求生净土,就是真实发菩提心。这个就是《华严经》上所讲
的初发心菩萨。你还没有到极乐世界,还没离开六道轮回,大家已经称你是初发心菩萨。
而你自己也肯定,我真发心了,我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
“《论注》云: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
,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永远有佛,不会间断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佛的家
,佛常住的地方。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是现应化身,释迦牟尼佛现的应身,有佛、有菩
萨用化身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像《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说的,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发心朝
五台,将朝五台的功德回向给他妈妈。从普陀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见文殊菩萨,
拜了三年,没有相当的毅力做不到。
当中有两次生病,都在旷野,没有村庄的地方,生病怎么办?遇到一个乞丐,乞丐看
到老和尚病倒在地上,照顾他,帮助他找草药,把他治好。他问这个乞丐的名字,乞丐告
诉他,他姓文,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文吉。问他住在哪里?他说我家就住在五台山,他
说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第二次生病又遇到他,也都是把他治好的,所以他很感恩。到五
台就问大家,你们知不知道有个文吉,要饭的?没有人知道。到五台山顶文殊大殿,拜完
佛,向大众请教,你们有没有认识五台山有个文吉,乞丐?里面有人告诉他,那是文殊菩
萨,你肉眼凡胎,你不认识。他恍然大悟。这个化身,两次生病,跟他相处一个月的时间
,不会错。菩萨常在世间,遇到有灾有难的人他来帮助,应化身。
所以只有极乐世界是如来常住,是他的道场,他虽然分无量身,化身,到十方世界去
教化众生,他的本身在极乐世界,如如不动,在讲经教学。“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
各得解”,这个,描写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堂,再好不过了。所以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
,我们做得到,我们遇到学佛的人,都劝他往生极乐世界,好!他已经修别的法门了,对
他赞叹,他不想改变,我们不破坏。到他哪一天感觉到,这个法门没有把握,有这么一个
念头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劝他放弃,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有把握,海贤老和尚是好榜
样,这个好。
“净业行人,若发如是心,亦即是初发心菩萨。”我们依教奉行,自己修这个法门,
也劝别人修这个法门,大家认真努力,没有第二个念头,决定得生,好!我们再看下面经
文,净业行人,若发如是心,亦即是初发心菩萨。这个心没有发,不能称菩萨,发这个心
就是菩萨,为什么?这个法门保证你一生成就。你现在虽然不是真菩萨,是准菩萨,稳稳
当当,你一定到极乐世界去作菩萨去了。“天台谓别教之信位菩萨,如空中之絮,沉浮无
定”,像棉花棉絮一样,在空中随着空气上升下降,不定。“是故初发心菩萨,实有退堕
之患”,这个要知道。心发了,过几天忘掉了,毛病习气全出来,怎么办?“其二者,彼
谓纵说”,意思是讲,“纵然真是菩萨,倘生疑惑,尚失大利。是以我等凡夫,更不可生
疑”。这两个说法,念老肯定不相违背,“并不相违”。
“大利者,即经中真实之利也”。所以会集本明显给我们标出来,这个法门有三个真
实,真实智慧、真实的利益,千万不能错过。底下接着说,“十方婆伽梵,住真实慧。开
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这个经上讲三个真实,
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地球上七十多亿人,几个人遇到?几个
人有缘见到这个经本?不容易遇到,难值难见。下面这是比喻,“如优昙花,希有出现”
。昙花一现,说明昙花开的时间短,而且都在半夜。花开完了就开始凋谢,到第二天早晨
花就枯了,希有出现。“今者难逢能逢,难闻能闻,而不信受,辜负佛恩,故云为失大利
也。”真的。
下面是念老的话,“况此净土法门,一乘愿海”,一乘就是无上乘,超过大乘菩萨,
直接成佛的大愿,“六字洪名,信愿持名”,你就能证得不退转。你看你三桩事情,第一
个信,决定不怀疑,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持名,老老实实念这一句佛号。海贤
老和尚的好样子,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岁,二O一
三年往生。没有老苦、没有病苦、没有死苦,这三桩事情最难得的,遇到这三桩事情,这
叫大福报,没有老苦、没有病苦、没有死苦。如果不生极乐世界,他不是念佛,决定生天
。什么是真正的福报?这三样是真正的福报,老没有老苦、没有病苦、没有死苦,自在往
生,难得。
所以说,“是乃真实利中之最真实者也。是大利中之最大者也。于此不信,永失大利
”,那就太可惜了。如《千手经》里面所说,“若于此陀罗尼生疑不信者,当知其人永失
大利。百千万劫中,轮转恶趣,无有出期。常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就是见不到三
宝,跟佛没有缘。“是明疑惑为大损害之义。”那反过来,像《十往生经》里头说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劝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
。若有如是等人,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念老将《十
往生经》里头这段经文,写在这个地方,告诉我们一桩真实的事情,你要真信、要真愿、
要真念佛,就有二十五位护法菩萨,日夜不断的照顾你。谁看到?谁知道?这桩事情如果
你问海贤老和尚,他一定告诉你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这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二十岁出
家,师父就把这句佛号教给他,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念到一百一十二岁往生,念佛念了九
十二年,他可以给我们作证。
这二十五位菩萨护持这个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护法神保佑你。“若人若非人不得
其便”,这一句很重要,这是什么?冤亲债主。这一生跟人结怨,过去生生世世所结的冤
亲债主,他来找你,他找你报复你,你这麻烦大了。有二十五位菩萨保护你,他们不敢近
你的身边。我们自己修行,要将自己修行功德常常回向给这些人,化解这个问题,冤家宜
解不宜结。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这底下说,“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是
明信受之大利。何去何从,祈慎思之”。我们这个路怎么走?我们要依什么人?找个靠得
住的人依靠他,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这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真身。
下面又给我们说疑谤,疑谤的人不少,他的结果怎么样,这儿有。这个经上又说,“
于后阎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见有读诵是经者,或相瞋恚,心怀诽谤。由是谤正法故
,是人现身之中,来致诸恶重病。身根不具,聋盲瘖哑。水肿鬼魅,坐卧不安。求生不得
,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堕于地狱。八万劫中,受大苦恼,百千万世,未曾闻水食之名”
。你说多可怜。“久后得出,在牛马猪羊,为人所杀,受大极苦”,这是还债。“后得为
人,常生下处,百千万世不得自在。永不闻三宝名字”,那就是永远不能超越六道轮回,
这个多苦。“是故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经也。”为什么?怕他们造业,造重业,我们希
望度他,最后把他送到阿鼻地狱,那就错了。阿鼻地狱里面寿命多长?这文讲得很清楚,
八万大劫,真可怕!
“旁引两经,深显疑信虽只在当人一念之间,但所种祸福,悬隔天渊,历劫无尽”,
这指世间。“故云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后头就是为这一句。总而言之,这一句话重
要,要常常记住,不要忘掉。明是有智慧,信是不怀疑,诸佛确实有无上智慧、有无量智
慧。更要相信,我们的缘分多难得,得到这个缘分,多么欢喜、多么荣耀。只要依教奉行
,这一生等于证无上菩提。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劝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
。若有如是等人,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7-08-06 20:3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7-08-06 21:31:00正信发愿正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净土。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7-08-07 07:09: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08-07 16:54:00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08-09 16:12:00阿弥陀佛
作者: kobe880083 (阿呆枫) 2017-08-09 19:30:00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