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义] 佛教内外道安立,三转法轮与四部宗义建立

楼主: WEINUO (行人)   2016-11-04 11:43:08
※ 引述《cool810 (silence)》之铭言:
: 摘自:《宗义建立》 第 1 讲
: 洛桑却佩格西
: 一般宗义课本所说明的内容有广略之不同,而其所说明的主题并没有太大差异。现在
: 所要学习的是不广也不略,份量比较中等的《宗义建立》,作者是至尊法幢。
: 在这世界上,从以前到现在,有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不同的宗教,从兴盛到衰没不断
: 的演变着,佛教也是其中之一。佛教是以佛世尊、法宝、僧宝这三宝为主体的宗教,皈依
: 三宝的随行者,就称之为佛教徒。
: 进一步,佛教徒还可区分二类:一类是属于说宗义的佛教徒;另一类是不属于说宗义
: 的佛教徒,这二种的不同在于有没有主张宗义而做区分。
: “说宗义的佛教徒”,对于佛所开示,关于取善舍恶等的教法与教理,为了解说,经
: 由闻思修而做学习,这一类就属于说宗义的佛教徒。
: 另一类是“不属于说宗义的佛教徒”,他们只是皈依佛世尊,而且非常敬信佛世尊,
: 但是并没有好好仔细闻思佛所说的这些教理!而说宗义者,他们透过教理的闻思,心中清
: 楚的呈现佛世尊的密意为何,并且把他们所了解的这些道理为别人说明。
: 广义而言,不只在佛教有说宗义者,在非佛教里也有说宗义者。说宗义者他们各自有
: 自己所追随的导师,这些导师开示了各自宗教的教法。这些追随者,透过理跟教,不断的
: 去理解导师所开示的教法,最终了解了教法的密意,并且为别人解说。
: 说宗义者的“说”,是为别人解说之意,也就是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导师所开示的教法
: 密意,在心中清楚的呈现之后,并且为别人解说,这是“说”的意思。
: 以非佛教而言,虽然不承许佛教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但是他们也有自己所追随的导师
: ,他们理解各自导师的教法,获得其教法的密意,也为后来的追随者解说,这就是非佛教
: 的说宗义者。
: 同理,佛教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佛教的说宗义者透过教理的辨
: 析,最终理解了八万四千法门之密意,而后,为后来的随行者做解说,这就是佛教的说宗
: 义者。
: 佛教的宗义,如果细分的话,可以有很多,若以根本而言,就是一般所讲的四部宗义
: 。四部宗义是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还有中观宗。其中的毗婆沙宗与经部宗属于小乘
: 宗义;唯识与中观宗属于大乘的宗义。
: 佛陀降生于圣地印度,宣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佛陀对于特别有缘的众生,他有时会
: 以文字解说,有时也为他们授记等。佛从廿九岁出家,经过六年苦行,三十五岁时成佛,
: 成佛后,到了八十岁示现涅槃,这四十五年当中,所说的从来没有一字离开法,不像我们
: 所说的总是与法无关。
: 佛陀所说的这些法,结集者有声闻、菩萨。经由声闻弟子与菩萨所结集的这些教法,
: 数量共有八万四千法门。佛陀坐在高坐开示教法时,跟前就是这些所化机,佛陀为这些所
: 化机,开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教法,一般总摄为三转法轮。如下:
: 1.初转法轮:地点在印度的瓦那那西,所教化的对象是以五比丘为主的许多声闻弟子
: 。佛陀为他们所开示的宗义理论,主要是根据毗婆沙宗与经部宗的见解。
: 2.中转法轮:地点在灵鸠山,所教化的对象主要是大乘所化机,开示的内容是中观宗
: 的见解以及与修行为主的内容。
: 3.三转法轮:地点在广严城,所教化的对象也是大乘所化机,主要开示的内容是唯识
: 宗的见与行。
: 所以毗婆沙宗与经部宗的宗义,若要追溯其源头的话,它们是佛语,而且是属于佛语
: 当中的初转法轮所摄。
: 中观宗的见解与修行内容,追溯其源头也是佛语,亦即佛所开示关于中转法轮的这些
: 经典,以及与中转法轮经典所诠相同的其余的经典。
: 唯识宗的宗义,它源头来自于三转法轮的经典,以及与三转法轮经典所诠相同的其余
: 的经典、注释等。
: 在这四部宗义当中,经部宗所宣说的宗义比毗婆沙宗较为深细;唯识宗则又比经部宗
: 更细;进一步中观宗则又比唯识宗更深更细。虽然四部宗义,他们所说的内容有深浅差别
: 的不同,但其源头皆来自佛语。
: (注:佛教内道宗义建立,依智慧的深浅开展,由浅至深的阶梯:
: (1)毗婆沙→(2)经部→(3)唯识→(4)中观。
: 毗婆沙含一切有部之十八部派;经部含随教行经部、随理行经部;唯识含真相唯识、
: 假相唯识;中观含中观自续(自续复分随经部行中观自续、随唯识瑜伽行中观自续)、中
: 观应成。)
佛教的历史,在近代一直都有世界各国的历史或佛史学者在考証及研究
目前似乎是日本的成果最丰硕,所以论文的引述及考証,
在汉传佛教的区域中一般都会参考日本学者的文章
近年来中国及台湾的佛教学者也开始投入佛教史的研究,有兴趣可以去坊间书局看
到相关书籍
藏传佛教有他自己一套传承,印象中似乎也因战乱而发生灭佛过
所以藏传、中国、印度都有发生过灭佛的历史,所以经典都不是最原始的版本
而是各区的三藏法师去各地翻译再携回国宏扬,也因为翻译的原因
所以有些经书就难免会稍微带入翻译者的自有宗派的立场
所以在汉传佛教会有一本佛经有2人以上翻译的版本,主要是后者觉得前者解读的方向
与自己认知的有所差异,而重新翻译
但各版本的宗旨依旧都是依三法印的原则去翻译,所以都还是佛陀所传的教典
讲完这个~是为了讲后面的东西
佛教演进简单说是 佛陀在世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6-11-04 12:30:00
古来大德做教判、做宗义书,那好歹是看过内容的,这年头……唉……直接问吧,原po究竟是把提婆菩萨的百论还是龙树菩萨十二门论当成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1-04 18:30:00
宗义建立里每一宗义都有依其七个科判:1.定义、2.分类、3.语词解释、4.对境的主张方式、5.有境的主张方式、6.无我的主张方式、7.地道的建立——有系统次第的学习认识其“基、道、果”。转载的网站内有完整教授,可参考学习。(经部的简介可观看这个视频的格西讲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rGld285nI )末学在板上的发文常会有加注,通常是末学自己的注语,包括此篇。版主规定转贴文(若一天转贴两篇要有三行心得文一天最多只能转贴两篇),末学自己的加注语常会超过三行补充:这是最近才新订的板规,也就是如果一天转贴三篇即使都附有心得文仍然不符板规,一天最多只能转贴两篇,附带说明一下。谢谢你的分享。末学以前曾阅你提到的相关资料,如佛教史、印顺法师的原始圣典集成...等等,以前是学习汉传。今天贴的这篇只节录第一讲的一部分,第一讲的完整内文曾在板上发过,请见此篇 #1O6yPm61。sorry文章代码贴错,更正 #1MeMVBm6。《宗义建立》是一门学习佛教大小乘宗义内涵的学科,以藏传的格鲁三大寺来说,寺院里学僧学习佛法的教育学程,其次第有学习《摄类学》、《心类学》、《因类学》、《宗义建立》、《地道建立》、《般若八事七十义》,这些基础课程是五部大论的前行基础,进一步学习五部大论,乃至通达三藏十二部一切教授,即是以此系统次第的学习修学上来。像是《摄类学》、《心类学》也都是学习宗义建立的基础。如格西上课一开始提到《宗义建立》有不同广、略的教科书此处使用的教科书课本,可在下列网站[线上学习]法本下载http://www.tpdc-tw.org.t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