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81(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11-03 18:40:56
(续:“外若迟缓,内独驶急,指其表现于外者,宽缓安闲,浑若无事”)
  三十三岁出家,我二十六岁学佛,到三十三岁出家,七年。这七年,我在台中跟李老
师学了十三部经,这十三部经都能讲,这里面有《金刚经》、有《普贤行愿品》、有《阿
弥陀经》。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接受一些居士道场邀请我讲经,讲经,教学相长
。受戒之后,感觉到这十三部经不是大经,我再回到台中,跟李老师住满十年,学两部大
经。《楞严经》学圆满,从头到尾,我听他讲一遍,我也能讲一遍。以后学《华严》,《
华严》是经典里面最大部头的。我听他讲,八十卷我听他讲第一卷,第一卷听完了,后面
我都能讲了。我离开台中回到台北,在台北讲《华严经》,一生教学、讲经,乐此不疲。
  没有给人剃度,所以人问我,你有没有弟子?没有,只有听众。尤其是最近二十年,
我们用网络、用卫星电视,这个工具好。所以,听众很多,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我才
有清闲自在。这是我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一生没有给人剃度过,为什么?这是释迦牟尼
佛的末法,人的根性不如过去,善根福德因缘都不能跟古人比,你要剃度你要负责任。所
以我这一生只有同修,我们共同来修学佛法,共同来学习净宗,不敢给人剃度。他要能成
就,依古人为师就好,这也是李炳南老居士教我的。我们自己真能成就,真有这个缘分,
可以;我们没有这个缘分,没有寺庙,没有道场,到处流浪,所以这个事情不能做。我们
要自己这一生当中,真正过到诸佛菩萨、古圣先贤这读书乐、教学乐,就好。学生能不能
成就,实在讲,只要你具足老实、听话、真干,你肯定有成就。
  印光大师一生没道场,这是我跟他学的,为什么?有道场你要管人、你要管事、你要
管钱,就完了,你能不生烦恼吗?你能天天法喜充满吗?做不到。喜乐对人有真正帮助,
人一生快乐,喜乐,不容易衰老,健康长寿,念念为人、为正法。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
场,他可以收徒弟,那个时候善根深厚的人多;今天善根深厚的人太少了。跟我,真正发
了大心,跟着我,跟个一年、二年走了,很多。我看到这个情形,我还敢给人剃度吗?不
给人剃度这正确的。我们要学海贤,这一句佛号认真好好的把它去念,将来往生,不必要
人助念,跟他一样,我自己念佛就走了。这是我们的好榜样。
  所以表现在外面的,安闲无事,可是内心里面“精进不已”。怎么精进?“念念相继
,心心无间”,心就是念,念念相继,念念不间断。“不令刹那失照”,刹那是念头断了
,短短的时间,一分钟、一秒钟,这念头断了,念头断了生什么?妄念起来,这就错了。
一定要照顾好,前念灭,后念生,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绝不叫它暂时中断,这个人叫
真精进。这样念佛功夫,三年就能够证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得到之后,真有戒定慧的功
夫。向上提升,事一心不乱,为什么?这个提升,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不是生凡圣同
居土,而是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里面,是四果罗汉他们修学的处所。如果再向上提
升,提升到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当然是最好的,生实报庄严土,到
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报身。如果是六道凡夫,功夫成片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地位
很低。
  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四土三辈九品,像一个圆满的学校,有研究所、有大学、有中学
、有小学。但是无比殊胜的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到那里确实有等级,但是待遇是圆满的,
待遇是相同的。生活待遇跟等觉菩萨平等,用等觉菩萨的标准,让每一个往生的人,下下
品往生的人都是等觉菩萨待遇,这还得了!兜率内院的待遇,智慧、神通、道力都跟等觉
菩萨差不多。所以,他有能力到十方诸佛刹土,去参学、去供佛、去闻法。像阿弥陀佛一
样,阿弥陀佛是现无量身,分无量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
有阿弥陀佛的本事,分身,也分无量身,像阿弥陀佛一样,到十方诸佛刹土去供佛、去闻
法。这个,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从来没说过,只有极乐世界有。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说等于成佛,距离成佛很遥远
,等于成佛。佛的智慧、佛的德能、佛的神通、佛的快乐全有,这个太难得了!你真搞清
楚、搞明白,你能不去吗?我们今天想去,可是又不愿意离开此地,那就是什么?对此地
没认识清楚,对极乐世界也没搞清楚。你要把这两边统统搞清楚之后,态度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再看底下的解释,容容,“容容者,和同之义”,和睦、同心。什么心?六根接
触六尘境界没有起心动念,是法身菩萨的同心;如果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是菩
萨的同心,跟菩萨同心;还有分别,没有执著,跟阿罗汉、辟支佛同心。要学,和重要。
佛教给我们六和,第一个“见和同解”。这个要学佛,我们对于宇宙,佛法讲遍法界虚空
界,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宇宙,万物、万法同体,同是一个自性所生的。谁的自性?自己
的自性。这是六和的根本。怎么个和法?同体,从这个地方建立六和,没有这一条,和不
起来。你看,六和大家都知道,你就是和不起来,不但跟你家人不和,兄弟不和、团体不
和,没有一个地方你能做到和。为什么?你没根。什么人才能修六和?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就有资格修六和。没有诚意、正心,凭什么和?
  怎么样修诚意、正心?那就得看破、放下。看破是《大学》里所说的致知,看破是致
知,放下是格物。佛跟儒、跟中国老祖宗、古圣先贤完全相同,所以我说,我们的文武周
公、孔孟老庄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称他们作佛陀、菩萨;释迦牟尼佛要是生在中国,中
国人称他圣人。两处称呼不一样,他们是同等的层次,他们的大彻大悟是同等的,平等的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再回头去看看其他宗教的经典,你细细的看一遍,也是同等境界,
这才恍然大悟。
  我在日本讲经,去访问过中村康隆老和尚,那一年是他一百岁,我去看他。见面他就
告诉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给我说这么一句话。他的徒弟
桥本,我离开的时候他送我到大门口,告诉我,他说老和尚今天给你说的这句话,一生当
中我们从来没听说过,他为什么要跟你说?我在搞团结宗教,他在鼓励我。观世音菩萨三
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他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说得
好,说得没错!我们有这种认知才能够入六和敬,你要没有这个认识,对这个事实真相不
了解,没法子和。真正晓得遍法界虚空界就一个自性,是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整个宇
宙一切万事万物,都是这个体变现出来的。所以,什么关系?同体。经上常讲,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没条件,都是爱,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怜悯。悲是怜悯,众生在
受苦,众生受苦是自己受苦,众生得乐是自己得乐,这一点确实佛法讲得最清楚最明白。
  下面,念老举后汉《左雄传》里面,《后汉书》里面有这么一句,“容容多后福”。
福相就是和同,真正与众生同体,自然就能和睦相处,就能包容。能包容、能相处,能生
慈悲心,这个人当然后福无穷。要不要?福里面包括著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都
是福。所以,你要会修福,六和敬是修大福报。搞宗教团结,一定要把那个宗教跟自己的
宗教看成一体。为什么会有两个?因为众生根性不一样,他喜欢耶稣,就现耶稣的相;他
喜欢观音,就现观音的相。自己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感应道交
,众生有感,佛陀就有应。佛陀自己没有动一个念头,我要现什么样身,我要讲什么法,
没有,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讲经教学也没起心动念,妙!妙不可言。他讲的话是从自性流
出来,自性流出来,我们叫它做真话。我们讲话是从阿赖耶流出来的,阿赖耶是假的;换
句话说,我们说话是假话,佛与法身菩萨是真话。这句话好,容容多后福,你要财富,你
要聪明智慧,你要健康长寿,你要多包容,你才做到,你不能包容做不到。这一句还不是
出在佛经上的,《后汉书》里头的。
  “今经容容虚空,指圣众之心和同于虚空”,虚空是什么?自性,同一个真心,同一
个自性。“虚空无边际,故自心无边际。虚空无一物,故自心亦无物。虚空以空无故,森
罗万象十方刹土依空而生。虚空建立万物,故自心亦建立万物。无一物,故不落有边,容
万物,则不落空边。无一物而容万物,双照空有;容万物而无一物,则空有俱泯,从容中
道。故云适得其中。”这段话妙绝了,诸位看了听了,懂不懂?听懂了,恭喜你,你距离
大乘不远;听不懂、看不懂,多读,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就把这一段你一开始
念上三百遍看看。的确有不少人三百遍、五百遍明白了,通了,为什么?那个三百遍、五
百遍是修定。我把这段经文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字没有念错,没有念漏
掉。念的当中,不夹杂妄想,没有分别执著,老老实实念下去,一遍一遍,念上三、五百
遍,真的,自然就明白了。
  这个境界,每个讲经的人,出家、在家都有,都有这个经验。经文遇到困难,怎么办
?查注解,讲的不一样,让我们更难取舍。这时候怎么办?统统放下,一心专念,这就是
说我不求用脑,我用禅定。不用脑就是我不用妄心,禅定接近真心,就是“净极”,净到
极处,“光通达”,那就是悟处,开悟了,明白了,用这个方法。初学,我们是凡夫,这
两种方法互用,应当用思考,用思考,应当用禅定则用念经,念经是修禅定。定与慧等运
,平等起作用,能帮助我们体会到。
  这段文说得好,“圣众之心”,圣众两个字是指往生极乐世界的一切众生。为什么?
生到极乐世界都是菩萨,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也是菩萨。虽然烦恼习气没断,但是他
们的智慧神通道力,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几乎跟阿弥陀佛差不多,我们凡夫看
不出来。所以,心自和同,这四个字要记住,要把它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要把它落实在
学佛功夫上。实在讲,佛法不难,特别是净宗,为什么净宗学得这么难?就是你的心跟一
切万物不和不同,原因就在此地。如果你真的和、真的同,你契入境界就不难。和同到什
么程度?和同到痕迹都不著,真和真同,像虚空一样,这就是自然,中道自然。
  念老用虚空来做比喻,虚空没有边际,我们自己起心动念,那个心没有边际,念也没
有边际,自心无边际,虚空无一物,自心亦无一物。我们从哪里看?从电视屏幕看,电视
屏幕画面在我们面前,它有没有一物?不会看的人,着相了,有!这画面在动,有说有笑
;看透了的人,频道一关,没有了。频道关的时候,色相没有了,音声没有了,屏幕是一
片空白。把屏幕比喻作能生能现,频道所生所现,能所一如,能所都不可得。所以,看电
视的时候要能够看出屏幕跟频道融合在一起,虽融合在一起,各是各的。你看频道关掉了
,不妨碍屏幕,它两个互相不妨碍,一个是如如不动,一个是一秒钟,就是说秒做单位,
一秒钟一百次的生灭,这个画面。一秒钟一百次这个频率在波动,我们迷了,也没有在这
里头看到如如不动,也没有在不动里面看到动。能生法相的是法性,法性是屏幕,法相是
频道。
  所以,真的是虚空无一物,自心亦无物,要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真搞清楚、搞明
白了,二边不著,中道不存,你真的回归自性了。频道是妄心,屏幕是真心,真心不可得
,妄心更不可得。所以世间这一切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法是屏幕,世间法是频道
。真的,真的东西无一物,什么都没有,妄的东西是百分之一秒波动产生的幻相,它存在
的时间是百分之一秒。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前,眼所见的,耳所闻的,六根所接触的,好
像真的摆在我们面前,它存在的时间多长?不是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日,不是,弥勒菩萨告
诉我们,这一弹指生灭多少次?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有人告诉我
可以弹七次,我相信可能,我一秒钟大概可以弹四次,有比我年轻,体力壮的,弹得快的
,弹七次可能。三百二十兆乘七,就是一秒钟,得出的数字,二千二百四十兆,单位不是
千、不是万,是兆,一秒钟。概念都没有,它太快了。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相续相,一个一
个接着的相,那不相同,相续是相同的,它不同,每个画面都不一样,没有两个画面是相
同的。所以告诉你,假相。
  你真正搞明白搞清楚,你才会放下,放下所有的负担,让自己回归到无一物。六祖惠
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什么?连佛法也放下了,你真成佛了。你
还执著有个佛法,你还是凡夫,你成不了佛。所以,释迦牟尼佛入般涅槃的时候,把自己
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完全否认,说有人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那叫谤佛,四十九年一
个字也没说。我们现在对这句话,有一点概念了。
  性相二边都不能执著,都不可以起心动念,自心亦无一物,这二边不落,双遮双照。
真正明了,通达明了,说有说空都没有说错;没有真正放下,说空说有都有问题。所以,
中道是菩萨,不落有边也不落空边。这里说得好,无一物,不落有;容万物,不落空。无
一物而容万物,双照空有,就是亦空亦有;容万物而无一物,则空有俱泯,空有都不存在
。从容中道,故云适得其中。适,指洽合。得,指契会。中,就是讲中道。“如《金刚经
》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生心,生心就是无住,这叫中道。这是什么人?菩
萨,这是真明白,真放下了。
  大乘佛法就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无住生心,无住是心里头痕迹都没有,生心是起
心动念。佛菩萨普度众生,他的本事就是生心同时有无住,这就是他高明处。我们凡夫,
生心不能无住,无住不能生心,心里头一定要有住。那些人的功夫,这讲到的菩萨的真功
夫,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是自性般若观照,心里头有没有起心
动念?没有。我们凡夫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阿赖耶,落印象。阿赖耶里面,就像个仓
库一样,储藏室,这个印象就放在里头,永远不会失去,遇到缘它就起现行,无量劫前、
无量劫后都在其中,妄心。眼看耳听都收在里头存盘了,遇到缘它就起现行,这个缘就是
十法界,四圣法界善缘,成佛道,度众生;反面的是恶缘,恶缘就是六道轮回,它就现这
个东西。
  我们今天是在它现六道里头的人道。佛对于十法界的人道特别赞叹,为什么?这一道
的众生容易觉悟,容易教化。其他道的都难,为什么?执著特重。我们这儿有执著,比较
轻,还有机会能够觉悟。其他的,其他道里头觉悟很难,天上人太快乐了,乐多苦少,把
这个事情忘掉了,你叫他修行,他觉得很受罪,很苦,他不愿意干;三恶道太苦,都不容
易接受。唯独人道,苦多乐少,容易觉悟。所以,佛出现都在人道,天道他也去,三恶道
他也去,度化众生,让众生真正有成就,能够超越,人道里头的机会最多。
  《金刚经》我们要学的,这两句话是它的中心、核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
什么?无住跟生心同时。不像凡夫,凡夫无住不能生心,生心不能无住,就是他有所住他
就会生心,凡夫。菩萨这个本事了不起,也就是说他能放下,凡夫放不下,他彻底放下。
无住就是放下,我们一般讲不落印象。凡夫落印象,记在心里,提起来知道;菩萨不放在
心上,菩萨的心干净,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这是佛菩萨的心,我们要学。清净,不受染
污;平等,没有分别,为什么?一体。一心、一体,有什么好分别?所以他能够不落印象
。我们凡夫,见色落色的印象,闻声得闻声的印象,没有办法不落印象。他们的功夫就是
不落印象,比阿罗汉、辟支佛高,阿罗汉、辟支佛做不到。
  “中表相应”,中是内心;表,表现于外。“菩萨心契中道,得于中而形于外,故表
里一如,自然相应,不必安排造作”,所以叫“自然严整”。自然两个字意思很深,意思
很广,人真正到了跟大自然融成一体,其乐无穷,为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我们没有办法
跟大自然融成一体,就是有妄念。妄念舍掉,是从根放下了。
  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
==
一定要照顾好,前念灭,后念生,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绝不叫它暂时中断,这个人叫
真精进。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11-04 00:1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6-11-04 04:5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1-04 16:46:00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1-04 17:33: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