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80(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11-01 15:15:02
(续:“是故举体作依作正。”)
  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说这桩事情,说到最后,你有没有豁然大悟?悟个什么?悟天
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庄子开悟了,觉悟一切法,无论是哪一法,一法都不离,都
在其中,从心想生,不想就没有了,想就有了。我不想它怎么还有?那不是你不想,是你
想你不知道你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微细的那个想,一个念头,就是弥勒菩萨
告诉我们的,我们把它计算出来,一秒钟你已经想了多少次,你想了多少回,一秒钟。弥
勒菩萨说,你一秒钟当中,你想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你承不承认?不能不承认。为什么
?是弥勒菩萨,那是证得究竟果位的人,他不会说假话。可是我们起心动念,丝毫没有感
觉到,粗念感觉到了,细念没有感觉到。所以佛问得好,凡夫起一个念头,他知道动了个
念头,佛问弥勒,这一个念头里头有多少细念?还有附带又问,有多少个妄想?有多少个
杂念?有多少个分别?有多少个执著?全包括在一句话里头。弥勒菩萨给我们说明,一弹
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一弹指的时间短,一秒钟可以弹七次,三十二亿百千乘七,就是二
千二百四十兆。
  这个微细念头没有人能知道。谁知道?法身菩萨才知道。阿罗汉不知道,辟支佛不知
道,权教菩萨不知道,天台别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都不知道。一定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像六祖惠能,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海贤老和尚也住这个境界,所以他是法身菩萨,
禅宗里面说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自己不说。这个不说也是老师教他的,由此可知
老师的高明。老师在剃头那天告诉他,教他,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明白了,明白就
是大彻大悟,不能说,不准说。他遵守,他真开悟了,小悟、大悟、大彻大悟,他自己知
道。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看穿,一定要他同阶层的人才知道,比他低的见不到,比他高的
才行。
  所以这些经文,我们读了没有怀疑,真正体现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怎
么能不爱万物。佛菩萨慈悲,佛菩萨的对象是对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我们能够知道的,
有概念的,是极小的一部分,比我们高明的人我们不知道。不如我们的凡夫,动物、植物
、矿物,迷得更深的不知道,不如我们的不知道。明白这个事相,对佛所说的能接受、不
怀疑,才知道净宗法门的可贵,才会欣庆自己运气太好了,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中头奖,
这不是假的。如果不把它抓到,那叫当面错过,那就太可惜了。你还想什么?你还贪著什
么?真正万缘放下。对一切苦难众生自然生起怜悯心,这就是大慈大悲,帮助他们,把这
个法门介绍给他。介绍给他要讲清楚、要讲明白,让他真正接受,真正相信,发心求生净
土,他生净土是你帮忙的。你生净土,走的时候,要做个好榜样给人看,增长人的信心。
生到死都给众生做榜样,都是在教化众生,都是在表演、在表法。
  所以这一句,“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
,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这
就是自然,说了这么多。“是故《会疏》以无为无作为道之自然。复以他力法门,一超直
入为自然,并指为道中之正旨。与《要解》之说,辞异而旨同”,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
相同。所以这部经不可思议,无论是哪一段,你真明白、真相信了,你的疑虑,怀疑、顾
虑统统不见了,菩提路上一帆风顺,你成功了。就在面前,看你能不能舍?能不能放下?
放下,真的;不放下,错了。放下,真叫身心自在。工作再多,生活再苦,特别是帮助苦
难众生,你帮助他,他未必接受。不接受,你还是不舍他,你还是在旁边照顾他,看他什
么时候回头,等待机缘。这慈悲到极处,这是真实功德。
  无为无作意思深,不能说什么都不干,那你完全把意思错会了。什么都干,不放在心
上,叫无作无为。心地永远是清净平等,清净没有染污,平等是没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平
等。清净、平等与自性相应。我们常常说,要用真诚心去信,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信有阿
弥陀佛,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清净心。平等心没有分别。你看现在念佛人,学佛
的人,分别多重,我们常常遇到。人家来问,念这句佛号,我加观音菩萨行不行?我加地
藏菩萨行不行?每天诵经诵《无量寿经》,我再加个大悲咒好不好?这都是问题,都是信
心不足。信心足了怎么样?《华严经》上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是多,多即
是一”,一多不二,你就不受干扰了。我受持《无量寿经》,还要加几部经,还要加几个
佛菩萨名号,这就是被法污染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所以释迦牟尼佛高明,他老人家
入般涅槃的时候,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统统否定了,谁要说释迦牟尼佛说一个字,
那叫谤佛。佛一个字也没说,一句也没说,这是什么意思?帮助你回归清净心、平等心,
清净平等是真心。还有种种分别,种种妄想,不清净,不平等,怎么办?看到你很可怜,
为什么?人是好人,心是好心,错用了心,在佛法里种善根,没错,能不能在这一生往生
?大有问题。这问题严重,这不是小事,是大事。在这里头人很多,怎么办?说不定我们
自己也在其中。我们认真反省,细心观察,自己在不在其中。在其中怎么办?赶快放下。
为什么?放下帮助你看破,你对于这经教体会不够深刻,你还怀疑;你不怀疑,你就不需
要加经加咒,你还需要搞这些,可见得你的疑心没断。
  《会疏》,这是日本净宗大德的著作,他们的《无量寿经》著作,比中国多,中国《
无量寿经》,注解只有两种,他们大概有二十多种。“《会疏》以无为无作为道之自然。
复以他力法门,一超直入”。他力就是净土法门,完全依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阿弥
陀佛无量劫所修积的功德加持我们,这他力法门。一超直入,不拐弯的,直截了当就往生
净土,往生净土在阿弥陀佛会下,自自然然得定开慧,证得无上菩提。所以与《要解》蕅
益大师所说的,说的话不一样,宗旨完全相同。“依信愿持名,他力大道”,他力大道就
是信愿持名,“即得往生极乐。持名即是念实相。一超直入妙庄严路。如是之道,法尔自
然。”什么是自然?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就是自然。一切法都与自然相应,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随着起心就动念,一动
念就不自然了。不动念,眼见色看得清楚,没有起心动念,自然。自然就是自性见,耳,
自性闻。一部《楞严经》里面用功的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完全用的是法
尔自然。大乘教里头古德所说,开慧的《楞严》,开智慧,成佛的《法华》。所以这两部
经,在中国这个地方、地区,读的人多!这一段就学到此地。
Ⅱ 行道和正
(Ⅰ) 观行无懈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行道和正”。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观行无懈”,都是
我们要学的,行是日常生活,观是智慧,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都不能离开智慧。我们看经
文:
  【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
  这段经文,我们看注解,“右文显极乐会众殊胜功德”。这一句是总说,极乐世界无
比的殊胜功德。第一句,‘出入供养’,“出”是离开极乐世界,“入”是回到极乐世界
,供养谁?供养一切诸佛如来。“出入供养,见汉吴两译,原文中尚有:俱相随飞行,翻
辈出入,供养无极。”这个下面念老给我们做注解,“盖指极乐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等也
。其飞行十方,普兴供养,是修福也”。先说这一句,修福,人不能没有福报,没有福报
,贫穷下贱,你怎么能自度度他?
  我早年见章嘉大师,是我跟出家人见面打交道第一次,很难得遇到这么个大德。我第
一句话就向他请教,方东美先生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们跟他学
哲学,跟他学智慧,我对他非常向往,我说佛教里头有没有方法,让我们早一点契入境界
?这是我第一个问题,跟章嘉大师见面,章嘉大师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们两个这样看
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之后他才说一个“有”。我们听到有,等这么久才等到,他又不说
了,这有底下没有了。差不多又等了十分钟,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们
对于这六个字,概念模糊,似懂非懂。第一天见面一个多小时,我记得说话没有超过二十
句。跟大师在一起,就像在禅定当中,你心不定下来,他不跟你说话,一定到你心定下来
,他才跟你说。我们半个小时,浮躁的样子缓下来,他才讲话。讲一个字,我们精神又提
起来了。其实浮躁相又现前,这就又不说了,等你再把浮躁降下,他才跟你说。他说的话
简单,一点麻烦都没有,你会接受,你会记住,永远不会忘记。我跟他第一次见面到今天
六十五年了,这六十五年前的事情。看破(这是他补充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从
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个方法。八万四千法门离不开这个原则,原理原则永远不变。你说
方法有多少?八万四千,佛常说的,形容多。后面再给你补充,无量法门,都是这个原理
、这个原则。
  什么叫看破?明了事实真相叫看破,看破你才能真放下。你今天为什么对财看不破?
你认为财是真的,真有,你不知道这是假的。这个东西不能没有,也不能执著。没有,不
能办事:执著,不能往生,对修道是重大的障碍。财色名利四个关口很难通过,通过就成
就,通不过就堕落。如果造作不善,你自己知道是不善业,你不能忏悔、不能改过,来生
三恶道,肯定的,一点不假,那不舍行吗?舍,大家都在做、都难得,没有像极乐世界这
些菩萨们,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们舍得干干净净,真正是一尘不染,为什么?他们想
要什么就有什么,他不需要带在身上,一切法称心如意。而且我们说需要钱,他钱在手上
;他需要黄金,黄金在手上,他还要什么?他什么都不要。极乐世界的人好修行,我们这
不好修行,真的难舍、不能舍,极乐世界容易。这个福报,心想事成的福报,阿弥陀佛帮
助他的,自己哪有这个本事?阿弥陀佛给他的,虽然阿弥陀佛给他的,实际上还是他自性
里头本有,他自性里没有,阿弥陀佛怎么能给他?自性本有,被蒙蔽,被烦恼妄念盖住、
障碍住,出不来。阿弥陀佛有能力,把这些障碍给你移动,让你透出来。这是什么?跟此
地讲的自然,我们明白了,真的是自然。
  极乐世界的人出入供养,“俱相随飞行”,俱是聚集在一块,跟聚集是一个意思,大
家在一起,一同飞行。“翻辈出入”,离开极乐世界是出,回来是入,他出去干什么?出
去“供养无极”,没有说供养诸佛,说供养无极。我们往下面看,下面是念老的话,“盖
指极乐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等”,等有天、有人,为什么?它有四土,阿罗汉是方便有余
土,等,等就是凡圣同居土。换句话说,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有能
力跟着阿罗汉、跟着菩萨,一同到十方诸佛刹土里面去参学、去供养。福,难怪人被它诱
惑,你看到极乐世界还没有忘记修福,把修福摆在第一句,你去想想这个味道,我们不能
怪修福的人,要奖励他们,要赞叹他们。阿罗汉去供佛,凡圣同居土的天人也有一样的能
力,这个能力阿弥陀佛加持的,不是阿弥陀佛加持,十方世界在哪里你找不到,纵然找到
了,你进不去,进去也没人理你,统统是阿弥陀佛加持。“普兴供养”,普是普遍,也就
是说一切供养都具足,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统统具足。供养里面,表法、代表,我
们看塑造立体的形像、彩画的,我们背后这个“极乐世界变相图”,你都看到十方世界菩
萨来供养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来参学、来听经闻法,这些统统是修福。
  ‘观经行道’,“是修慧也”。观经行道,没有说读经,没有说学经,说观经。观这
个意思是明了,也就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看破,是这个意思,看破之后你才能行道,你
才能真干。这个道是什么?这个道是法尔如是,也就是这段经文里面所说的,种种自然。
所以我们的科题上,“观行无懈”,才用这个观字,修慧。福慧双修是到诸佛面前先供养
礼拜,恭敬赞叹,然后听经,向佛请教,就是提问,佛给你解答。观经行道,修慧。“彼
土圣众于此福慧二种庄严,悉皆喜乐而愿久习”。于这两种庄严,福庄严、慧庄严,在这
个里面得法喜。这些意思我们都要留意,喜乐,修福欢喜,供佛供众都欢喜;听经闻法,
互相交流,我们现在讲在一起研究讨论、交流,极乐世界的菩萨,跟十方诸佛世界的这些
声闻菩萨在一起交流,欢喜。喜乐,实在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喜乐是悦。不但喜悦,是真明白了,而愿久习,习是什么?习就是学而时习之,学了之后
,要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这个重要。如果不能用在生活上,学了有什么用?学了礼敬诸
佛,就要懂得对一切人的恭敬,对一切物的恭敬,物里面包括这些动物,对蚊虫蚂蚁都要
恭敬,对树木花草要恭敬。习,完全落实在生活上,才有喜乐,才有快乐。方东美先生说
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正落实才有最高的享受。没有落实,你虽然学,没开
窍,没开悟,这种喜乐你得不到,叫法喜充满,比儒家那个高,儒家没这么高。而愿久习
,变成永久,变成习惯,习惯就自然了。绝对没有意思在里面,我要这样做法,不是,养
成习惯,自然了。
  下面说‘才猛’,“才猛者,即《法藏因地品》中,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之义”,是
对于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的赞叹。这些菩萨,要记住,从等觉菩萨,到人天下下品往生,
全包括在其中。换句话说,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无论生的品位怎么样,不要紧,统统有分
,这赞叹里统统有分。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能做的,下下品往生的人也能做到。这个了不
起,这是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就是认为决定不可能的,在极乐世界变成可能。我们选择
入门,你选择哪一门?自自然然选择净宗信愿持名这个门。为什么?这个门保证我可以进
去,其他的门,自己想一想,不保证,靠不住。这一门决定可靠,决定不会落空。换句话
说,这一门入进去的都是“才猛智慧”,意思就是“慧根猛利,才能超世也”。
  ‘心不中回’,“回者退也。中回者中途退转也”。为什么会退转?“信念不坚,遇
缘则退”。这个世界退的缘多,都是叫你退的,没有人帮助你前进,你遇到缘自然就退了
。名闻利养,退缘,人之所爱,人之所求,他求退,他不知道求进,这个进是往极乐世界
进步。我们如果在娑婆世界,名闻利养上有进步,对于求生净土就退了,这个不是好事情
。所以一定要下定决心,把求生净土摆在第一位,其他的是第二、第三,你才能保住永远
不退,这比什么都重要!遇缘则退。“极乐圣众,智慧猛利,断疑生信,坚固不动,如金
刚山,故心不中回一往直前也”。
  ‘意无懈时’,没有懈怠的时候。懈怠之因是什么?“愿不深故。愿不深切,行持无
力。故时勤时懈,常自放逸”,这就是原因。“但极乐圣众,深达至理,信深愿切,故勇
猛精进无有懈时也。”极乐世界为什么不退?这一段文字要多念几遍,要常常念。如果有
这个问题的人,你要说我怎么样把我这个问题解决?你把这段文抄下来,写成大字,贴在
你房间,早晚你都能看到。早晨一起来看到它,念三遍;晚上睡觉之前,念三遍,看看有
没有效,它治病,这是药方。你要不这么治法,恐怕时间久了,你就回不了头,年岁老了
,你来不及了。无论什么事情,现在抓住时间就要干,要认真干,才有指望。今天时间到
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懈怠之因是什么?“愿不深故。愿不深切,行持无力。故时勤时懈,常自放逸”,
这就是原因。
无论什么事情,现在抓住时间就要干,要认真干,才有指望。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11-01 16:2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1-01 17:19:00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1-01 17:37: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