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0-23 14:30:24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八集) 2000/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
19-014-0048
诸位同学,大家好!古人常说:“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再好的制度必须要有人执
行,才能产生效果。教学也不例外,再善的教育,如果学习的人不能落实,那就变成清谈
,对自己修身齐家,对社会、对国家都没有实质的贡献。宗教教育也不例外,今天社会普
遍的厌恶佛陀教育,原因在哪里?我们要明了。我们接触之后,深深的明了佛陀教育是世
间,包括古今中外,确确实实是至善圆满的教育。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这个责任谁
要负?佛陀的学生要负,不能怪别人。佛已经不在世间了,祖师大德也已经远离我们而去
,现前的佛门弟子,在家、出家,我们对于佛陀的教诲不能够认识、不能够理解、不能够
奉行,我们是佛菩萨的罪人,是祖师大德的罪人。
昨天晚上我听何云先生告诉我,此地国大古振美教授这些年来写了一本大书,分量很
大,专门研究佛教在中国这两千年,对国家、对民族、对政治、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他非
常赞叹,他说这个工作过去没有人做的。我认识古教授,那个时候他还在大学念书,我认
识他大概有三十多年了。他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很难得,足以启发现在世界每个国家地
区的领导人。
我知道西方。我在美国住得很久,美国这个国家非常欢迎信仰宗教,从小学就是如此
。他就调查小学生有没有宗教信仰,不管你信仰哪个宗教都好,不信仰宗教的他就给你打
上问号,你是个问题学生。确实跟我们东方人观念不一样。为什么?宗教教育在西方人心
目当中,是道德的教育。你心目当中敬神,你会受神圣教诲的约束,这是一桩好事情,他
们不把这个看作迷信。我们仔细观察,西方人的领袖,美国的总统、英国的首相,星期天
都上教堂去做祷告,那是宗教教育。
佛教要讲宗教教育,这个“宗教”的定义跟他们观念当中绝不相同,这是我们学佛人
必须要辨别的。我们佛教讲“宗”,是讲禅宗,专指禅宗;讲“教”,除禅宗之外,其他
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宗门教下,这是我们佛教本身称“宗教”。诸位要晓得,宗门
、教下都是教育,都是教学,所以佛教是教育。我们称释迦牟尼佛,没有称他作“主”、
没有称他作“神”、没有称他作“上帝”,我们称他作“本师”,你们看看这个称呼。“
本师”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的这个老师,佛陀教育创始的这个老师我们称“本师”。我
们自称“弟子”,你们想想这是什么味道?我们跟佛的关系,师生关系。教育里面才有师
生关系。宗教里面有父子关系、主仆关系,没有师生关系,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在后世,社会一般大众称出家人为“和尚”。“和尚”是梵语,它的意思是“亲教师
”。要用我们现代教育的名词来说,和尚是两种身分,第一种身分是学校校长。校长是和
尚,除校长之外其他人不能称“和尚”;其他的人在佛法里面称“阿阇黎”,我们中国人
称“法师”。和尚是主持教育的,他负责整个教学,他聘请这些教授、老师,是替他执行
的;他管教育政策,决定教学计画,怎样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是校长。所以,教职员
都是帮助他执行的。所以和尚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但是在大学研究所里面,指导教授也
算是和尚、亲教师,研究所里面的指导教授。所以和尚是这两种身分,一个是校长,一个
是指导教授,极其尊敬的称呼。所以“和尚”不能随便称的,极其尊敬的称呼。“阿阇黎
”也是梵语,它的意思是,这一个老师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所以古时候翻作“轨范
师”,轨道、模范,这是一般称教职员;教职员的言行可以做学生的榜样、做学生的模范
。
唐朝时代,佛教在中国起了一次很大的革命,那就是丛林制度的兴起。这是中国佛教
的特色,这个好!丛林制度是什么?就是正规的大学。释迦牟尼佛一生讲学,跟孔老夫子
一样,办私塾,没有正式成立学校;传到中国还是这个样子,还是属于私塾教学这一类的
。到马祖,马祖是禅宗第八代,我们一般俗称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徒孙。马祖、百丈都是第
八代的,他们两位发起建丛林,就是把佛教教学正规化,有组织的、有系统的组织起来。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那就是这个学校的章程,里面的一些规章制度,百丈大师
他拟订的,这就是佛教大学。丛林里面分工,跟现在大学没有两样。丛林的主席也叫做“
方丈”,那就是校长;方丈是他居住的房子,房子不大,方圆一丈,所以称为方丈。这里
看到出家人生活的简单、节俭。这是主席,这是和尚,所以称“大和尚”。
和尚下面有三位纲领执事,一个是首座和尚,管教务的,就是现在大学里头的教务长
,他叫“首座”;“维那”,管训导的;“监院”,管总务的。名称不一样,其实首座就
是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现在学校组织跟那个时候一样,只是职位名称
不一样。首座有很多位,里面有一位领导的称“首座和尚”,他们管教学。所以仔细去研
究、去观察,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但是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佛教丛林寺院造得
有那么多的佛像,教人看到好像是迷信?这个是他没有深入去理解。我们今天社会一般大
学跟博物馆分开,有许多课程要到博物馆去调查、去参观、去研究。佛教它很特殊,它的
确是高度艺术的教学,它把博物馆跟学校结合在一起,这个很特殊。佛教重视艺术,雕塑
、美术、音乐,乃至于建筑,它把艺术跟教学结合在一起,今天讲高度艺术化的教学。这
个教学好!让你六根接触境界全是教育,一切时、一切处都提醒你,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
“表法”。
我们看看古大德在经书里的注解,特别是清凉大师注《华严》,都给我们指出来《华
严》种种表法的意思。经上跟你们讲得那么多。菩萨,菩萨是彻底觉悟的人;讲的天王,
诸天天王是代表这个社会政治制度各级的领导人,这个属于天王。我们现在在《华严经》
上读到的。像国家领导人、省级领导人、县市领导人,这一类属于天王。这我们已经读过
去了。现在我们读的是杂神众。你看到这许多人,我们最近读的,还没有读完,紧那罗王
,这些杂神有几十种之多。杂神代表什么?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导人,不是属于政治领导人
。你开个公司,你开个商店,老板都是领导人,是这一类的。我们这个《十善业道经》里
面,这是教龙王,龙王属于杂神类的,他不属于政治。你要懂得它的含义,它没有迷信,
它把它教学升华,用艺术方法来表达,含义就深了,活泼了。
佛讲这个经,在娑竭罗龙宫讲的。娑竭罗龙宫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娑竭
罗”是梵语,照字面翻,“咸水海”,这海水是咸的。我问你,海水好不好喝?海水不好
喝。对!这代表什么?我们这个人世间是苦海,苦海无边,娑竭罗是代表苦海。“龙”是
什么?这个社会上的人心、事理变幻无常;龙是善变的,龙跟蛇在古时候人心目当中是最
会变化的。这是形容什么?世间人情事理变化多端。所以龙宫在哪里?在我们现前社会。
谁是龙?每一个人都是龙;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叫龙。“王”,就是各个行业里头的领
导人。你在家里是个家长,你是家里的王;你开个小店,你是老板,你是小店的王,就是
这个意思。哪来的迷信?你要懂得佛说法的深义。
所以佛法里头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要照着文字来解释,去理解,三世
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全解错了。你不懂得他说话意在言外,这才美,让你去体会
,一句话意思无穷,这是说话的艺术。“中国人会说话”,赵朴初老居士讲得很好,“受
佛教的影响”,“如果没有佛教”,赵老说:“中国人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为什么
?你一句话里头,你仔细去想想,很多名词术语全是佛教的,所以离开佛教的文化,就不
会说话了。他老人家说得很有道理,这是对于佛法有研究、有认识的。
因此,我们从各个方面去观察,我们才真正理解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今
天社会大众的观念给释迦牟尼佛定位,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我想这是学佛的人
都会肯定的。释迦牟尼佛一生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
工作者,值得我们尊敬。我们学佛就要效法释迦牟尼佛,我们献身从事于多元文化的社会
教育,我们也要学习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做一个义务的教学。
所以,人不能不学佛,学佛与信仰宗教不发生冲突。这个话大概是在三、四十年前,
我在辅仁大学讲过。我记得我在辅仁大学讲演的时候,前面两排坐的是神父、修女,后面
坐的是他们学校的学生。我看到这么多神父,我看到很欢喜。我告诉他:你们跟上帝是父
子关系,你们来学佛,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没有冲突,你在家有父母,到学校有老
师,哪里会冲突?我还特别劝他:一定要好好的跟释迦牟尼佛学,否则的话上帝会很感叹
,“我的儿女不错,是很好,可惜没有上过学”,上帝也很难为情;如果你学佛,上帝感
觉到很荣耀,“我的儿女是最有智慧释迦牟尼的学生”,他也增光。我说了,大家都哄堂
大笑。那一天同学们告诉我,说这些神父让我留半个小时,他们要提问题。我讲完之后,
一个问题都没有。
所以佛教是究竟圆满的教育,任何宗教徒都应当要学佛;它是智慧的教育,没有智慧
不能解决问题。真的,学佛上帝不反对。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上帝常常请佛菩萨到天宫去
讲经说法。所以我说:“现在你不学也没关系,你好好的去修你的法门。将来你真的到天
堂了,你到天堂里,你的上帝请佛菩萨讲经,你跟着听也一样,也不错。你上不了天堂,
那你这个机会就错过了。”所以我们要明理,要认识佛教,要肩负起教学的使命,要做好
榜样给社会大众看。如果我们不能做个好样子,我们就是佛菩萨的罪人,是祖师大德的罪
人,我们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社会。你没有机缘接触到佛法,那就另当别论;接触到了
,我们就有使命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