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佛说十善业道经47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0-22 16:47:27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七集)  2000/8/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
19-014-0047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台北净宗学会谢居士打个电话给我,要我跟他们谈谈修行的
方法。现在他们也在收看我们的网络。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
首先要搞清楚。“行”是行为,行为包括的范围就太大太大了。佛跟我们说法,将无量无
边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这个大家都熟知的:身、语、意,再多的行为,也不出这三类。
“身”是身体的造作,“语”是言语,“意”是思想、见解、念头。“修”是修正。如果
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有了错误,将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佛陀的教导
着重在修行,只有修正自己错误行为,我们才能得真实的利益。
  学佛的同修都能够肯定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有六道轮回,这个事情不是假的。六道轮回
也不是释迦牟尼佛首先说出来的,最早讲六道轮回是婆罗门教,就是现在在新加坡大家熟
知的兴都教,古时候称婆罗门教,在中国称印度教,他们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比佛教早得
太多了。他们自己说有一万多年,但是今天世界上肯定他们大概是八千五百年,是很古老
的一个宗教。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介绍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修禅定,这个禅定
我们讲的是“世间禅定”,四禅八定。
  我们知道六道是六种不同的空间,虽然畜生道有一部分我们见到,有一部分我们见不
到。畜生的种类很多,见得到的是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不同空间我们就见不到了。
可是禅定能够突破,我们在讲席当中说了不少。空间怎么来的?六道是六种不同的空间,
四圣法界又是四种不同的空间,一真法界也是一个不同空间。从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
限量的。佛跟我们讲十法界、讲一真法界,是讲大的,没有讲细的,细的则是太多了。怎
么来的?是从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于是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
无量无边,所以不同维次空间当然是无尽的。
  如何突破?今天科学家都在想方法,还是没有办法突破这个空间维次,如果能突破四
度空间,那你就能见到过去、未来了。而古老的修行人,他修禅定。禅定是什么?把自己
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得愈多,突破的层次就愈多,于是六道他见到了。天道很复杂
,佛经里面讲天有二十八层:欲界有六层,色界有十八层,无色界有四层。所以只要把原
因找到,将原因消除,这个事情就不难解决了。所以六道的状况,古老的婆罗门修行人很
清楚、很明了,他们说得不错,今天西方科学家也确实证实有轮回的存在。
  我们在前两三个月,还收到美国同修寄来的一个剪下来的报纸,这是美国最近发生的
。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说她前生是美国的原居民红番投胎的。一岁多,她能够说一百多
年前红番的土话。现在懂得这个土话的人,在全美国他们说也不过只有几十个人,很少人
能懂了。她说的是那个话,确实被人证实。她说的是一次跟白人战争,她是战争里面死去
的,说那一次战争的状况,这是确确实实证明她真的是转世轮回。像这种例子,现在在世
界上、在中国都很多。不要说过去,专门蒐集现前的。
  但是,轮回之所以然的道理,婆罗门教就没有法子说出来了。他是知其当然而不知其
所以然,世尊这才出现在世间。他来干什么的?他出现在世间,就是为大家解决疑难的。
我们这个世间人能解决的,佛不会多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你们
想解决而解决不了,而且这个问题是一个正确的问题,佛菩萨大慈大悲,我们有这个念头
想解决问题,这个念头就是“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决定有应,感应道交,这是诸佛菩
萨示现在这个世间。佛出世之后,不仅是六道轮回所以然的道理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而
且告诉我们轮回之外还有法界,有四圣法界,有一真法界,这是古老婆罗门教里面全都没
有提到的。
  四圣法界是相似的法界,六道纯粹是虚妄不实,我们一定要晓得。生天,天不究竟。
许多人把天当作究竟,佛告诉我们天不究竟,天的福报比人间大,寿命比人间长,这是真
的不是假的。非想非非想天的寿命八万大劫,这个寿命之长我们无法想像。但是八万大劫
到了怎么办?还是要搞轮回。那是到最高的地方了,最高的地方寿命完了,那就往下堕落
,没有法子向上再提升。所以这些事实真相,我们总要清楚。佛跟我们说的话,没有一句
话是妄语,没有一个字是欺骗众生。《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
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说得这么清楚。
  我们做学生的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对老师要诚敬。印光大师说得很好,诚敬就是入
道之门。这个不但在佛法,世间圣人,儒家、道家教人,也都是从诚敬入门。再看看西方
的宗教,没有一个是例外的。不诚,你什么都学不到;你能够学到的,世智辩聪。儒家讲
的“记问之学”,你听得很多,你能够记得一些,于是道听涂说,解决不了问题,不是从
你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你所讲的是别人的。释迦牟尼佛、孔老夫子值得我们尊敬的,他
不是叙说别人的,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而且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众生虽然无量无边,
真心本性是一个,决定没有两样。所以“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
二,这是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所以我们从哪里入门?从诚敬。《观无量寿佛经,》佛教
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没有诚敬就不孝、就不敬,所以孝敬是从诚敬里头
生起来的。因此十善业道,就成了基本的科目。
  修行不能成就,不单是现前,现前不能成就的人多了,太多太多了;古时候修行人,
也是成就的人少,失败的人多。原因在什么地方?内有烦恼,外有诱惑,这真的叫“内忧
外患”。内里面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是内;外面有名闻利养,有五欲六尘诱惑。你怎
么得了!佛在经上常常提醒我们,“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地狱五条根”。你贪著
一条你就会堕地狱,五个都贪,还得了!又贪名、又贪利、又贪地位、又贪权力、又贪女
色、又贪财宝,非堕地狱不可!
  儒、佛典籍里面所讲的“大丈夫”,佛典籍里面所讲的“大英雄”,什么叫大英雄?
什么叫大丈夫?能够克服这些欲念的,这个人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这个人
叫英雄,这个人叫大丈夫。世出世间圣贤都做出榜样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
、做的样子,他是王子出身,别人求富贵未必求得到,他富贵现成的。舍弃王位、舍弃富
裕的生活,这是名闻利养他放下了,五欲六尘放下了。一生过的生活,托钵;日中一食,
树下一宿,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个生活是最健康的生活,这个生活是回归大自然的
生活。回归大自然是正常的、是健康的。他是全面的回归,今天讲的是全方位的回归。心
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这才是佛经上所讲的真正的离苦得乐。佛说的“离苦”不是苦乐
之苦,佛说的“得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是相对的。苦乐忧喜舍他全都放下了,他得的
是真乐,我们现在的人体会不到。
  所以,修行要想在这一生道业圆满成就,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有把握,一定要严
守五戒十善,决定不能够犯,决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我们常常听说,这个最普遍,大家听
说的政治家、政客。政治家跟政客从哪里分?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很简单的就能够辨别出
来。政治家是无私无我,绝不贪图地位名分,念念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这
是政治家。政客怎么样?政客念念为自己;怎样保全自己的地位,保全自己的权力,这个
是政客。由此可知,为众生的,这是政治家;为自己的,这是政客。在佛法里面分,政治
家是菩萨化身、佛菩萨,政客是凡夫,凡圣的差别。自古以来,在中国、外国,历史上确
实不少有政治家的。在中国最著名的,周公。古圣先王,尧、舜、禹、汤,孔老夫子常常
赞叹的,这些人没有私心、没有自己,从政做到帝王,舍己为人,对于自己的权位毫不留
恋,看到有贤人、有比自己做得更好的人,他就让位,这是政治家。
  同样一个道理,在各行各业里面,在学术里面,世间人称他为“家”,那就是大公无
私;在佛门里面讲,菩萨示现、菩萨应化,他是为社会、为众生服务的,不是为自己的。
如果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的利益,这是凡夫,这是迷,没有觉悟。觉悟的人起心动念、言
语造作都是为社会的安全、人民的福祉、世界和平。如果对这些事情没有利益,他也不会
做,他不会说,想都不想。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怎样修行,怎样在这一生当中圆满
证得无上菩提,我们这一生过得就有意义、有价值了,就没有空来一趟了。好,今天时间
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0-22 17:1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0-22 22:58: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