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76(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10-22 01:18:13
(续:“宿世善根谓之因力,亲近知识谓之缘力,因缘和合能起行故”)
  上面两说相同,就是《净影疏》跟望西两位大德说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会疏》稍
异,《会疏》里的讲法有一点不一样。“疏曰,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贯十方
三世,令众魔大慴怖故。”这是跟前面说法不一样的,说得好!菩提心才是佛道本因。菩
提心有没有?人人都有。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是觉悟的意思,觉性本有。古大德讲菩提
心讲得很多,初学的人很难懂,早年我在美国,把菩提心用了十个字来解释,大家好懂。
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有体、有相、有作用,体相用。体,真诚心,这是真心。真诚心的
样子是清净,清净就是没有染污。没有念头,清净,但是没有念头,要是不能够觉察外面
的现象,那叫糊涂,那不叫清净。对外面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里头怎么样?如如不动,
这是菩提心,这是真心。
  所以我用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前面到正觉都是自受用,
后头一个慈悲是他受用,对待外面一切人事物大慈大悲。慈悲是爱心,大慈大悲,爱心没
有条件。佛法常说无缘大慈,慈是与乐,把快乐、幸福送给众生,没有任何条件,这叫慈
;大悲,悲是帮助他离开苦,离苦得乐。帮助他离开苦是一体,我为什么帮助他?他跟我
是一体。为什么是一体?统统都是自性变现的,记住,惠能大师最后的一句话,“何期自
性,能生万法”。万法是什么?宇宙。整个宇宙从哪来的?从心想生。
  这句话要把它讲清楚,心是真心,想是妄心,整个宇宙就是从真心跟妄心生出来的。
真心能生能现,妄心能变,把它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成我们现在这个样子,这
是阿赖耶,是妄心,能变。真心所现的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只有心现没有识变,为什
么?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已经转八识成四智,转识成智了;不是转识成智,那
你就没有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不是你自己有能力转变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
你。这个地方不能不去,不去要靠自己,靠自己没这个能力。佛经上讲得很好,我听懂了
,我明白了,做不到,不是假的,真做不到。那怎么办?遇到净宗好,我到极乐世界去,
我一到极乐世界马上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加持我的,我得到这个作用跟自
己开悟没有两样。
  弥陀加持是永恒的,没有分阶段的,没有说我喜欢加持就加持你,我不喜欢就不加持
你,没有,他这个加持是平等的。也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发挥到究竟极处。这是佛道
的本因,真因,一点也不假。能贯十方三世,也能帮助我们降伏一切魔外,一切,魔范围
很大,凡是折磨我们的统统都算在里头,众魔。魔退去了,不在了,换成护法神,护法神
里头有菩萨、有罗汉、有天神。
  下面,“缘力者,广求知识,大聚诸善。此缘有转凡入圣大威力故”。缘是外面帮忙
,因是自己修学的功力,自己修行有功力,外面就有人帮忙。我们看海贤老和尚,他念佛
有功力,谁帮助他?阿弥陀佛来帮助他,诸菩萨帮助他,天龙善神保护他。我们很清楚,
他自己告诉我们的,是阿弥陀佛,真的不是假的。念佛九十二年,九十二年当中,我们最
低的估计,他跟阿弥陀佛见面至少有几十次。一年总有几次见面的机会,九十二年,不是
短时间,他跟极乐世界很熟。早年慧远大师,东晋时代,建立第一个念佛堂,东林念佛堂
,现在的庐山东林寺,就是那个地方。远公一生见四次,我们用这个例子来推,远公修学
的时间不长,没有九十二年,九十二年这么长的时间很少有,他活了一百一十二岁。
  这是我们现在最好的榜样,他会骗我们吗?不可能,句句说的是真话,只是你要会听
,有些话不能明说,话里有话,你要会听,你就全明白了,一点都不假。为什么不假?因
为是自性变现的,不是外面。阿弥陀佛从哪里来?也是自性变现的,释迦、观音、势至,
离开自性,一法都不可得。所有境界,这给你讲都是有因有缘,因是真心、妄心,这是源
头,因,真因;缘是促成真因的一些条件,叫缘分。
  广求知识,大聚诸善,这大聚诸善怎么说?断恶修善。那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大恶?什
么是大善?不孝父母、不敬老师是大恶;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大善。今天的社会,我们
明了了,今天讲遗产,老祖宗对我们有什么遗产?有,中国人的老祖宗给你的遗产,是你
作梦都想不到的。那是什么?那是真实智慧、德能、相好,我们今天说代表的就是《四库
全书》。你要能读,你要肯学,这份遗产你全部得到了。这是因,有了,缘呢?缘要靠自
己,要认识汉字,要懂得文言文,你才有能力读它,你才有能力消化它,才能在这个里头
得到真实智慧,德能、相好统统具足。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是圣人心、贤人
心,你自然有圣贤的相,相好,自然有圣贤的智慧,圣贤的福报,你一生受用。所以你皆
大欢喜,为一切众生善知识,你能教化众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善中之
善。这个缘,所以有转凡入圣大威力,这个缘帮助你,提升你,你帮助别人,自己同样提
升,成圣成贤。
  这“两说文异而实无违”,里面的意思没有两样,说法不一样,意思相同。“净影以
过去之善为今之因,《会疏》则以今之菩提心为成佛之因。实则若无过去多生善行,则不
能发起今日之菩提心。若不发菩提心,则无成佛之因,故两说可互补。此两说中,《会疏
》于本经较亲。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乃本经之宗也。”宗就是宗旨,发菩提心,一向
专念,这是净土宗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一向专念做到了,菩提心没发,不行;菩提心发
了,不能一向专念,这个心也不踏实。一定要同时具足,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于是我们在海贤老和尚表法里面就看到了,这个老人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求生
净土就是菩提心。菩提是觉悟,真正觉悟了,明白了,六道轮回不能住。十法界也不是真
实的好住所,临时的,旅馆,建得再富丽堂皇,不是我们家,住两天就得要走的。什么地
方是老家?常寂光是老家。为什么?圆满的自性就是常寂光,常,永恒不变叫常,寂是清
净无为,光,光明遍照。这个里头,用现在的话说,没有物质现象,没有心理现象,心理
是念头,没有念头,一念不生,也没有自然现象,就是一片光明。在哪里?无处不在,无
时不在。
  明心见性就是见到常寂光,虽然见到,没有融入。融入什么意思?像我们讲堂,这有
很多盏灯,十几盏灯,每盏灯光明都按上去的,都开了,光光融在一起,分不出哪个光是
哪一盏灯的。就是到那个时候,所有诸佛都变成一佛。这经上有说,“十方三世佛,共同
一法身”,这个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什么都没有,但是能现一切法,就好像我们看电
视屏幕,屏幕什么都没有,你按哪个频道就现什么现象。我们按频道是缘,它能现,没有
缘不现。什么是缘?众生是缘,有迷悟不一样,才显现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现在我们渐渐明白了,这个变化只有一次,没有重复的。频率虽然高,一秒钟二千二
百四十兆次的生灭,没有两个生灭是相同的。所以佛说真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
不可得”,说这个话是什么?你真正明白事实真相,彻底放下,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不
放就错了,不放就迷了;放是觉悟,永远边都不沾。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无量智慧
德能,一尘不染,没有起心动念,那是什么?常寂光。能现一切相,见人现人法界,见鬼
现鬼法界,见地狱现地狱法界,见天人现天人法界,什么都能现。换句话说,自性里头一
切具足,它要不具足,它就不能现,一切都具足。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见性,到西方
极乐世界还是明心见性,这个题目永远不换。
  我们再看下面注解,愿力,“净影云:起行之愿,名为愿力”。行是行动,行动,为
什么要干这个事情?当然有个愿,愿在先,是起行之愿,这叫愿力。这个愿能产生力量,
帮助你完成,你的行得到圆满。像我们今天,这不是今天开始,很多年之前就开始,我那
个时候才二十几岁,就开始想,想什么?我是因为家境贫寒而失学的,缴不起学费,学业
没完成,想读书没机会。书,没有钱,买不起,到图书馆借书有期限的,到时候要还人家
。所以我就想,想着在抗战期间,我们是流亡学生,国家把流亡学生收集起来,这都是离
开家乡,离开父母,没人照顾,国家建立学校照顾这些学生。这些学生跟当兵一样,有一
份口粮,但是没有零用钱,只是照顾你,衣食国家照顾到了。抗战胜利之后,这个学校就
撤销,就没有了,那是非常时期。
  我们在这个学校读了一年半,就想到,如果全国这些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
,都能受到国家照顾。进入学校,学校什么都管,衣食住行全管,年岁稍微大一点还得给
一点零用钱,多好!我在想这个。第二个是医疗,生病苦,可怜!也能像学校一样,病人
进入医院不要付钱,国家来负担,病治好了出去。第三个是什么?养老,希望老人能够过
一个快快乐乐的晚年。这三桩事情,钱从哪来?如果我们不打仗,则不要军费了,把这些
制造武器这些钱拿来干这三桩事情,好!人民哪个不喜欢?世界上永远没战争,人真正离
一切苦,得一切乐,国家照顾到。这是有愿,愿没有成为力,做不到,叫梦想。
  但是我们知道,真正了解,大圣大贤,诸佛菩萨,他们在社会里头各种行业当中,他
选什么?这是世间上真正有智慧的聪明人,第一流的人,有大福德的人,他们几乎完全选
的是教育。释迦牟尼佛是王子,他要不出家,继承王位,他是国王,要干什么样的事情他
干不得,他不能做到的?他行。不做国王,出家,学佛了,这也是一个行业,这是什么行
业?教育,普世教育。教学教一辈子,四十九年,没有收学生一分钱的学费。他们生活方
式很特殊,沿门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好!这教我们什么?放下,彻底放下,全心
全意修行、教学。修行是把自己所悟所知变成实际行为,真正得到受用,为一切大众做榜
样,你看到佛,欢喜。
  孔颜之乐,过去读书人非常羡慕的,他乐什么?孔子给我们说明白了,一句话,在《
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快乐,这个乐是真乐,这个乐是圣
贤之乐、佛菩萨之乐。这是我们应该要学的,于地位不相干,于财富不相干,于荣誉不相
干,于什么都不相干,就是快乐。我学佛,得力于老师一句话,我听懂了,我相信了,他
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跟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法不
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所以我才把万缘放下,一心在佛法里,果然没错。
  学佛,为什么?为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把它发扬光大。发扬光大是什么意思?就是把
学佛这种乐表演出来给人看,然后再传给有缘人,不能让它失传,这就是传道。我真正得
到快乐,你要不要?你要,我传给你、教给你。读经,依教奉行,快乐无比!人为什么得
不到快乐?他的负担太重了,心理上的负担、身体上的负担很重,都是没有必要的,全是
假的,他放不下,放下就乐了。几时我们懂得,懂得之后把它放下,就快乐了,真快乐!
要做到,不做到,这个快乐你没有办法享受。
  我们接着看念老底下做了个总结,“综上三说”,我们看到上面,包括《会疏》,这
三种本子说法不一样,“以四弘誓愿庄严国土,成就众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这个“
本有之”三个字好。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初发心入佛门要发这四弘誓愿,为什么?为度众生。为度众生就是帮
助众生离苦得乐,那你就得求佛法。谁做到了?佛做到了。求佛法,就要学法门,法门很
多,贵在一门深入,要深入,浅入效果达不到,深入效果能达到。最后圆成佛道,往生净
土就是四弘誓愿圆满的成就。因为净宗这个法门,末法时期,只有这一法能帮助我们达到
修学的目标,因为它不要断烦恼,只要具足信、愿、念佛,念佛不拘多少,一天念个十句
也行。
  难信、易修,很容易成就,但是很难叫人相信,大家都不相信,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念一句佛号得这么大的利益,这没人相信。所以能相信的人是什么人?大乘经上有,过
去生中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如来,今天你遇到这个法门,得无量如来加持你,你才能生起
信心。说得好!说得有道理!可见得这信心不是容易来的,过去世没根怎么行,过去世的
根深蒂固,这一世遇到了才相信。
  我学佛六十多年,前面三十年半信半疑,没放下。忏云法师劝我,我没接受。在台中
,李老师劝我,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师劝我修净土,至少有六、七次,我也是阳奉阴违。
为什么?大乘经论很能吸引人,不愿意放下。到讲《华严经》,讲到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看到《四十华严》最后的两品,我就明白了。想想,大乘,我们喜欢的,每一个法门成就
的条件自己不具足;换句话说,不能成就。既然文殊、普贤都是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世界
成就的,看这样子我要不回头,这一生空过了,这才回头。真正放下是八十五岁,眼看着
这么大的年岁,念佛功夫不得力,再不加紧努力,恐怕这一生空过了,这个地方生出大恐
惧的心。所以狠心把《华严》放下,把一切经教统统放下,专学《无量寿经》,专念阿弥
陀佛。用海贤老和尚的方法,信愿持名,就这四个字,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才有把握
,这一生才不至于空过。
  所以我一生没有道场,没有信徒,很多人说我信徒很多,错了,那是因为讲经,这个
光盘放到电视台广播,听众,听众很多,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没信徒,所以心得清净
,没有道场,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今天到英国来,校长邀我共同办汉学院,我
怎么个办法?你们诸位替我想想,我怎么办,我没有办法。他太热心了,我受他的感动,
所以我发心帮帮他,我替他找老师,替他找学生,替他找费用,这个行。我替他,要不要
操心?不要操心,佛菩萨照顾,我只要有这个念头就行了,后面佛菩萨支持。为什么?这
是桩大事,是佛菩萨心想的一桩大事。这里头决定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个人的好处,如果
有这一点私心,有这么一个念头,佛力加持就没有了。没有佛力加持,有另外一种加持,
魔加持,魔鬼加持,那个麻烦可就大了,这个事做不成功,到最后是失败,惹人笑话。
  我学佛六十多年,讲经五十七年,还有这么一点小智慧,还能看清楚,那就是彻底放
下。《般若经》上这句话我念念不忘,时时观照,就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你的心多自在,多快乐!世间的万象就像看电影一样,你看电影的底片一张一张过去
,就是这个样子,它的频率很快。看到最后,一场空,不可得。没有到最后,现前正在看
时,张张都是空的,没有一个画面是存在的,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没有。妙!妙
在此地。
  下面还有一句,我们从前面看,从四弘誓愿看,这一句念一念,都好,句子太好了。
“以四弘誓愿庄严国土,成就众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记住,菩提心是真心,本有的
,要发出来。下面这一句,“并随愿起行,是名愿力。有愿而无行,是名虚愿”,这愿是
假的,不是真的,那就没有力,“则无力矣。如是因缘和合,复具愿力,则自然出生善根
。善根者,罗什大师曰:坚固善心深不可动,乃名根也”。人要有善根,善根是什么?善
心。善心坚固,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头不动摇,一往直前。为什么?它是善,它对一切众生
都有好处,对自己也有好处,自利利他,何不为之!
  下面,《毘婆沙论》上有一句,“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这个恚就是瞋恚,不贪
、不瞋、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记住,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善根为什么不能出现
,看到这一句就知道了。我们每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想一想有多少次的贪瞋痴慢疑?
都动这个念头。有多长的时间能保持不起贪瞋痴?能够半天,功夫就不错了,半天没有动
过贪瞋痴的念头。一天没有动过贪瞋痴的念头,少!不容易找到;半天或者可能有几个,
真难!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慢疑,都是财色名食睡,怎么得了!
  这一次我们学《无量寿经》,重点在如何落实,如何叫我们该放下的都放下,起心动
念要跟佛陀的教诲相应。真学佛,真佛弟子,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功
德。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是圣人心、贤人心,你自然有圣贤的相,相好,
自然有圣贤的智慧,圣贤的福报
向内求,不向外求。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0-22 12:1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0-22 16:4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6-10-22 18:1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0-22 22:54: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