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72(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10-12 15:44:17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372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九页第二行,下面众魔这里看起:
  我们都把它念一念,‘众魔’,“见第十一品魔恼注”。跟前面所说的相同。这个魔
,原本这个翻译,上面是个麻,下面是个鬼,原本是下面是石,石头的石,相传是梁武帝
把它下面这个石头改成一个鬼,因为这个折磨比鬼还可怕。所以翻经的时候是造了不少新
字,这个魔也是其中之一。梁武帝改了之后,以后经上,写经的人多半都用这个字。
  ‘外道’,这个要稍稍说明,“于佛教之外立道者,行于至理之外者,皆名外道”。
第一句是违背了佛教,称之于外道。为什么?因为佛法是向内求的,不是向外求的。大乘
经上常说“心外无法”,也说“法外无心”。这个跟六祖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最后一句所
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佛教是从自性所建立的,换句话说,是自性所流出来的。
自性也就是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它没有形相,它生智慧,它生万法,它是能生能现,
所生所现是一切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整个宇宙,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是
自性所生所现。虽然有生有现,不能说它有。这个不好懂,能生能现,怎么说没有?佛经
上常常用梦做个比喻,梦幻泡影,主要是讲梦。梦,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醒过来之后,
你说这个梦里头是有还是无?自性现万法就像这个现象,梦境是妄心现的,我们现前这个
境界是真心现的,非常相似,所生所现的不可得。
  现在量子力学家,对物质现象搞清楚搞明白了,物质是什么?这些科学家告诉我们,
根据他们的研究得到的结论,这个宇宙里面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的存在。明明是有,
我眼看见、耳听见了,怎么说没有?这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所有
,毕竟空,不可得”。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它有,梦中有境界;你说它
有,不可得,无法想像。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有要放下,无也要放下,不能执著有,也
不能执著无,执著无也是错误,都属于执著。它不现相的时候没有,现相的时候有,不能
说它真有,为什么?现在我们体会到,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它是生灭法,也就是有为
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前念灭后念生了,一个接着一个。是不是相续相?不是相续相。
相续相,前面的相跟后面的相是相同的,这叫相续。前面一个念头所现的相,跟后面这个
念头所现的相,并不完全相同,换句话说,找不到有两个相是完全相同的,包括过去、现
在、未来,没有相同的。所以说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能放在心上,放
在心上它会折磨你,那叫魔,不能放在心上。有也好,无也好,统统不放在心上,心是清
净的。心里没有有无,这就好,清净是真心,不生不灭是真心,就是它没有念头。有念头
是妄心,妄心,佛学有个名词叫阿赖耶,它是个生灭相,前念灭后念生;真心不生不灭。
  能大师说得好,真心是什么样子?第一个清净,清净是说它从来没有染污过,清净;
不生不灭,它没有生灭现象,这是真心,遇到缘它有生,缘失掉它就没有了,所以不能说
它真的有生灭,它没有生灭;第三个,能大师说本自具足,这条很重要,具足什么?具足
一切法。如果不具足一切法,它怎么能现一切法?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缘,想
什么现什么。经上给我们说,极乐世界的菩提树高广六十万由旬,那在我们无法想像,六
十万就不得了,还加上由旬,一个由旬,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
你说它有多高?从地球到太阳还要超越,无法想像。是真的吗?不能说真。是假的吗?不
能说假。有缘真起这个现相,虽起这个现相也不可得,这一句话要记住,永远要记住,《
金刚经》上,真的是金刚之语,永恒不变,一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法确实无所
有,不可得,无论说它有、没有都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
  古人念《金刚经》有受用,现在人念《金刚经》打妄想,没受用,这是我们要学古人
,既然知道它不可得就不能放在心上。得失这个念头是假的不是真的,要把它放下,从心
上放下,不是说事。实在讲,事不可得,这个心也不可得,真妄都不可得,统统放下,真
心就现前。什么是自性?什么是真心?见性就解决了。怎么见性?不起心、不动念就见性
。眼看得清清楚楚,耳听得清楚,六根接触的境界统统清楚,了解真相。真相叫实相,是
拣别它不是虚妄的,心现识变你见到了,见到的人得大自在,成佛了。我们眼为什么见不
到?有魔、有烦恼,把我们的悟门堵塞了。那我们说远离魔恼,把它放下。经上教给我们
的简单明了,见色,看得清楚,没有起心动念,这叫佛见。诸佛如来所见的,没起心动念
,我们眼见色就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迷了。不起心、不动念是自性觉,起心动念落在阿
赖耶里头,阿赖耶叫妄心,就真心变成妄心,变成妄心就是凡夫所见。
  六道凡夫用阿赖耶见,六根全迷了。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见色闻声,六根接触
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佛。如果还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有,没
有分别执著,那是菩萨。他还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人是阿罗汉。阿罗汉不执著,菩萨
不分别,佛不起心、不动念。在什么时候?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修什么?就修这
个,修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佛法,这个功夫是对内不对外。向外求呢
?向外求叫外道,于佛法之外,自己去建立一个道路,这个道路肯定是错的,为什么错?
它入不了自性。佛法是要求明心见性;心外求法,那个法是与自性完全相反的。是自性所
生,能生所生,求能生所生了不可得,它频率太高,我们可以说连个概念都没有,怎么知
道它是假的?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头,这一弹指起了多少念?三十
二亿,百千是单位,百千是十万,就是三十二亿乘十万,这一弹指,得出的数字,三百二
十兆。你想想看,这一弹指,生灭已经有三百二十兆次,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眼前面对
的电视画面,这个画面的生灭是一秒钟一百次,我们看到好像是真的,看不出一点破绽,
其实全是假的。它存不存在?存在。存在的时间多长?电视是百分之一秒。我们现实的环
境,就是三百二十兆。记住,是一弹指。如果是一秒钟,一秒钟可以弹指七次,乘七,三
百二十兆乘七,得出来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钟。在这么高的频率之下,没有感觉。它起
心动念,这起心动念的频率有多高?不算超过它,就算跟它相等,它存在的时间,是二千
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我们怎么会知道它是假的?佛菩萨看世界,是没有起心动念,没有
分别执著,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他也看得清清楚楚。
六根的能力跟它是等齐的,平等,等齐的,他才见得到,速度相同就见到,不相同见不到
。所以我们相信,再过个二、三十年,科学不断的提升,也许能够把念头的生灭观察到。
到那个时候,科学家承认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高等科学。早年我学佛,方东美先生把佛
教介绍给我,告诉我“佛教是高等哲学”。我相信,将来科学家会告诉我们,佛教是高等
科学。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的理体上,这是真的,正法。凡是建立在阿赖耶的幻相当中,那
都叫做外道,都不是正法,为什么?它不能见性。能够见性的法叫正法,不能见性的法就
是外道,称之为外道。行于至理之外,至理就是自性,至理就是真心。我们做人,想学佛
,想在这一生当中有成就,那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至理相应。行于至理,那是菩
萨,那是证果的人。我们这个行与至理相应,就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佛菩萨达到
了,我们才起步。这个重要,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标正确。
  怎么样才算正确?如佛在经典上所说的,与这个相应是正确的,是佛道,或者说成佛
之道,与这个不相应不是佛道。佛教导我们,特别是教导初学,十善业道,相应,跟这个
目标方向相同。不杀生,不杀生要怎么学?心里面对于伤害一切众生这个意念没有了,这
真正这条戒做到了。我不杀他,我还恨他,我还讨厌他,这都不行,你还有习气在,到时
候忍不过你就动手了,所以不能不知道。不妄语,决定没有欺骗的意念在其中,真诚到极
处。不偷盗,决定不能占一点小便宜,一丝一毫小便宜你要是占了它,都叫习气,杀盗淫
的习气。这叫真修行,叫真持戒,持戒不是口头上念的。从这个地方下手开始修行,功夫
哪有不得力的道理?我们学佛学了多少年,学了一辈子,这些念头还常常起来,像波浪一
样起伏,这不行,这不管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这今天总
得要把它搞透彻、搞明白,才会有受用。口业:不妄语,诚实,不能说假话,不能欺骗人
;不两舌,两舌是挑拨离间,这个很严重,罪很重;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存心欺骗
;不恶口,恶口是说话难听,叫人家听了不舒服,口四业。起心动念,不贪、不瞋、不痴
,贪瞋痴的念头断掉了。这叫持戒。戒帮助你得定,定开智慧。为什么定开智慧?能大师
后头一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自性本定,真心是什么样?真心是定
的。所以修定就接近真心,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的门就开了,这个定你得到了,得到就
开悟,无量智慧起来了。
  昨天我看到一个同学给我写了一封短信,他学《无量寿经》,我叫他找个清净环境去
读经,读《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读三千遍,他念满三千遍,写这封信给我,问下
面一步怎么走法。他信里头说,古人这个方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其义自见,三
千遍念完之后,对于这部经的意思,不要看注解,不要听讲,明白了不少,那是自见。我
教他再往前进一步,去看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不要看多,从头到尾看个三
遍就可以,为什么?给你印证,你所体会的跟他讲的一不一样,一样,正知正见;不一样
,邪知邪见,你错了。往下功夫怎么用?再读三千遍。三千遍念完了,这个三千遍完是小
悟,第二个三千遍,大悟,第三个三千遍,大彻大悟,无师自通。我劝他好好用功,不要
有第二个念头,这就是用读经的方法修禅定,禅定境界现前就开悟,你去做试试看,给大
家做个榜样。佛菩萨,祖师大德,决定不欺骗人,他们自己用这个方法成就的。我们今天
也用这个方法,用这个方法好,无师自通。大乘八个宗都可以有传人。现在找老师找不到
了,没老师了,怎么办?这个方法好。印证,找古大德给你印证。像胡小林居士,读《大
乘起信论》,读了三千遍,读一千遍的时候有悟处,很欢喜,读第二个一千遍,第三个一
千遍,看蕅益大师的注解,给自己做证明,自己所悟的,与蕅益大师注解所说的一样,这
个注解完全能看得懂,没有丝毫障碍。蕅益大师给你做证明,你的悟正确的,真开悟了。
  佛法向自性当中求,不向外求,外面求不到,再好的老师你跟他,他也没办法传给你
,要自见,要自悟,才是真的。老师教你方法也就是戒定慧,就这么简单。教你念一千遍
,念完了讲给我听听,不参考别人的,你自己所悟的。讲完了再念一千遍,一千遍念完了
,再讲一遍给我听。三遍就毕业了,三千遍就毕业了。我希望年轻的佛弟子,出家、在家
都可以,走古圣先贤这条老路,他们开辟的,我们走这个路子。悟后起修,真的大彻大悟
之后起修,修什么?我前面所讲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个难,为什么
?这是法身菩萨。我们还会起心动念,不要紧,学不分别不执著。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
执著,这是大乘三贤菩萨,天台别教里头十住、十行、十回向,就是这个境界。真修行!
真正到不执著了,提升一层,不分别,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无量寿经》经题上“
清净平等觉”,你清净平等都得到,那后面功夫成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叫觉,
就成佛,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所以道不能离开佛,离开佛,真的心外求法。心外
求法,求得的是知识,不是智慧,不能见性。智慧能见性,知识不能见性。知识还是六道
凡夫,无法向上提升,六道上面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你达不到,这个不能不
知道。
  下面,《资持记》里面所说的,“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这叫外道,不
接受佛的教化。我们把这个圈子缩小,缩到最小,最小的,能成佛的话,就是信愿持名、
求生净土,这是佛法里面的正法,佛法里面无比殊胜的正法,正中之正,保证你这一生当
中,往生极乐世界圆满成佛。如果你要不相信,你再去加一些东西,减一些东西,加上参
禅、加上学教、加上持咒,可能你这一生就不能往生,往生的机会缘错过了,那怎么样?
那你叫别行邪法,不受佛化,佛的教化你不接受,这个叫佛门里面的邪法。佛门外面的邪
法,那是跟佛法完全相对立的,这个不对立,你搞多搞杂了,这邪是这个意思,也错了。
难,好难好难!所以这个法,十方诸佛都说,这是个易行难信之法,很容易行,但是很难
相信,你要是不相信,佛不怪你,佛点头。为什么?就是这样,你要一受就信了,那你是
超人,你不是凡人,你是凡人,应该是这样的,不能不知道。
  所以读经,念老这个注解不简单,你看这句话,《资持记》里头说的,不是他讲的,
他老人家引经据典,祖师大德的法语,拿来解释经,不是他自己说的。实际上,字字句句
都是自己的意思,不是自己意思,就不会抄在此地,抄在这个地方,还不就是他的意思吗
?他的意思跟佛菩萨没两样,他的意思跟祖师大德也没两样,高明。避免别人造口业,造
口业是毁谤他,他要是说他自己写的,这些出处都不写出来,有人会说:他算老几?一个
在家居士,学了几天,就大胆敢注解《无量寿经》,会有人骂他。用这种方法,这都不是
我说的,我都到处抄得来的,没有一句是我自己说的,无非是希望别人看到之后能尊重,
能起恭敬心、真诚心,好好的学习,这就对了,用心良苦。我也有人说,外头骂我的人不
少,我听了很欢喜,为什么?替我消业障。我业障很重,无量劫以来累积到今天,谁替我
消?幸亏这些人替我消业障,我感恩,我不会责怪他,我尊重他。这也是在佛法里头学来
的一点小功夫,不贪、不瞋、不痴,这不瞋,在人生,在一生当中,没有怨恨的心,没有
怨恨的念头,没有瞋恚的念头,你说你多舒服,心地清凉自在,经题上清净心是这样修的
。不能有贪欲,不能有瞋恚,不能有愚痴,这一条是最难,要怎样不愚痴?多读佛经,多
听祖师的开示,帮助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生智慧,不生烦恼,贪瞋痴是烦恼,戒定慧
是智慧。
  《天台净名疏》云,“法外妄计,斯称外道”。这个法是佛法,跟佛法相违背的这叫
法外。妄计是你自己以为,用一种注解来说,这是你的智慧,古人没说过,你说了,真难
得;如果说错了,那要负责任,果报大概都在地狱,所以我们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
末法时期,真正善知识稀有难逢,黄念老慈悲,给我们做这个好榜样,我们要感恩,我没
有智慧,字字句句都有出处,这个出处就是智慧的见证,祖师大德都承认的,这个方法好
,把这个方法留给我们,做出这种注解,做一个范本、样本,我们可以依教奉行。下面,
“《圆觉经集注》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理是真理,佛法所说的理。与理不相应,
与理相违背,这叫外道。违背了戒定慧,这个问题严重,跟佛所说的相违背。佛说的话,
我常说没有意思。读经,好好读经,别去想这句话什么意思,那句话什么意思,没意思;
没有意思,又与自性相应,一遍一遍读,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出来。
  我们早年学讲经,初学,遇到经上难讲的地方太多,怎么办?看注解里头没有,或者
注解看不懂,把经本合起来,放在佛像面前,拜佛,拜上二、三百拜,意思就出现,赶快
写,有的时候写都来不及,一面写,写到后面前面忘掉了。每一个学经教的人都有这个经
验,每一个讲经的人也都有这个经验。讲经的时候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认真去准
备,去备课。上讲台之后,可能从头到尾所讲的与你准备的不相干,你准备的完全没用上
,讲出来了,别人有记录的,记录拿来给你看,你拿到手上看到,这话是我讲的吗?自己
都不相信自己,怎么我讲得这么好?这个情形也很多,常常发现。都给我们作证,佛法是
心法,只要心开悟了。准备是什么?是敬业,一定要做,不能依靠,完全是自然的,到讲
的时候自然流露,这给我们证明其义自见,这个时候意思跑出来了,浅深广狭都不一样,
一次一次不相同。一概不要去理会,清净平等觉重要,要抓住这个重点。我们还达不到这
菩萨境界,抓到什么?真诚,清净,恭敬,抓到这六个字就行,不但是在学习经教的时候
,讲经的时候,日常生活当中,都要掌握住,对人,对事,对物。这叫真修,真正把你所
学到的佛法,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落实到六根观察六尘境界
,全用上了。
==
在人生,在一生当中,没有怨恨的心,没有怨恨的念头,没有瞋恚的念头,
你说你多舒服,心地清凉自在,经题上清净心是这样修的。
不能有贪欲,不能有瞋恚,不能有愚痴,这一条是最难,要怎样不愚痴?
多读佛经,多听祖师的开示,帮助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生智慧,不生烦恼
《论语》里面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面对人事一切不如意,能够“不愠”:不怨不恨不尤,
这个人,真的是个身心健康自在的君子了。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0-12 17:33:00
阿弥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6-10-12 17:4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0-12 19:12:00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YuGar (深奥幽玄)   2016-10-13 08:38:00
像板友ppt51543心得是【阿弥陀佛】,就非常净土,没话说。而净空用《论语》实在捞过界,阁下心得也照引之,难道修净土,单一句【阿弥陀佛】修行实不到位?值得反思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