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65(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8-29 15:13:16
(续:“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无实性故。是不断之无。”)
  这样念佛过去有例子,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在《往生传》里面看到,一般都
是三年,三年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成片?就是这句佛号念熟了,自自然然的佛号一句一
句接下去,当中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著,这叫成片。这是功夫得力的第一
步,就有资格往生。很多人念到这个程度他就求往生。他只要一求,阿弥陀佛就现身。极
乐世界在哪里?我告诉诸位,极乐世界很大很大,没有边界。我们这个世界在极乐世界里
头。所以真正功夫成片的人,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现身;想极乐世界,把极乐世界现
出来给你看。你有这个功夫才行,三年就成就。这个时候你念佛真念了,为什么?完全证
实了,它是真的不是假的。要问你说,极乐世界什么样子?跟《无量寿经》上讲的一样。
这是早年慧远大师说的。慧远大师往生,告诉大家,他在过去曾经三次见到阿弥陀佛、见
到极乐世界,这一次是第四次,佛来接引他往生。过去三次见佛、见极乐世界,从来没有
跟人说过,不说,到走的时候境界又现前,告诉大家,他要走了,而且还看到莲社先往生
的同学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迎接他。
  功夫成片,我相信他在三年、五年之内,肯定得到;得到之后再提升,提升到事一心
不乱,顶多十年,也就是三十岁左右,他得到事一心,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再提升,提
升到理一心,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顶多十年,四十岁。老和尚往生的时候一百一十
二岁,他四十岁就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自己说,他很多次要求阿弥陀佛带他
往生,阿弥陀佛告诉他,你修得不错,修得很好,多住几年,给佛弟子做个榜样,给念佛
求生人做个好榜样。寿命这么长不是他自己的,是阿弥陀佛给他的,给他的任务、给他的
使命,叫他做榜样,佛家叫表法,寿命延长了。延长到多久佛没说,大概佛跟他说了,将
来你看到一本书,这本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你看到这本书阿弥陀佛就来接
你往生。所以他天天等。有人来看他,他仔细观察带了什么东西,有没有带书?你想想看
有没有人带书?不可能。为什么?老和尚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一生虽然出家了,没有
念过一部经,也没有跟人家在一起做一堂早晚课,大悲、十小咒他都不会,他就是一句阿
弥陀佛,跟大众在一起做早课,人家念经、念咒,他在那里合掌念阿弥陀佛。所以都知道
他不认识字,所以谁会带书给他?带书不等于骂他吗?所以说不可能有人带书给他。
  二O一三年一月,有一个居士真的带这一本书上山。他看到篮子里头,装的东西吃的
,还有一本书,就问他,这书叫什么?什么书?别人就告诉他,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他听到这个名字好欢喜,好像真的看到宝贝一样,赶快回到寮房穿袍搭衣
,就这张照片,要求大家替他照相。这寺庙人都很惊讶,老和尚从来没有主动叫人替他照
一张照片,这是他一生头一次。这张照片照完之后,第三天他就走了。走得很自在、很潇
洒,没人知道,晚上半夜走的,别人都睡觉了,他自己念佛求往生。到第二天早晨,人家
请他吃早饭,房门一打开,走了,多自在、多潇洒!所以我感觉到,他应当是八十岁以后
都是佛菩萨给他延长的,他自己的年龄也不过就是七、八十岁。他的妈妈八十六岁走的,
他有个师弟八十二岁走的,他应该也是这样的年龄。活到一百一十二岁,为了表法,为了
教化众生,利益众生,他才这样做。我们要能晓得,要能看得出来,不可思议。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地球上,无论在哪个地方,没有安全感,多么可怕
!包括我们的生活,水不干净,土壤里面被化肥、农药、转基因严重的染污,生出来这些
稻米、粮食、蔬菜都不安全。你又不能不吃,怎么办?我们唯一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念佛
求生净土。天天念佛,天天求往生。极乐世界好,我们这里有些弊病,极乐世界全没有。
我们要移民,要移民到极乐世界。移民到极乐世界比到外国容易,外国签证很不好拿,极
乐世界的条件就四个字,信,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第二个,愿,我愿意往
生极乐世界;第三个,老实念佛,就行了。就像海贤和尚一样,这句佛号一句接一句、一
句接一句,睡着就停住,醒过来接着再念,就成功了。遇到灾难不怕,遇到灾难什么?正
好往生,佛来接引你,这是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过去老师教给我们,唯一的一条生路
,要把握住。
  经上讲的这个空寂,这个空的意思不是断灭,不能做这个解释,做这个解释就错误,
是不可得,空是不可得的意思,你决定得不到。名闻利养,假的,没有一样你能够带得走
,你得不到,要看破。甚至于大乘佛法都是假的,都不可以执著。净宗只教我们执著阿弥
陀佛,只教我们执著《无量寿经》,我们能执著《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就决定得生净土
。所以这个空的意思是不可得,是“无实性”,它没有真实的性,无实性,“不是断灭之
无”。我们一般人认为断灭,这个叫无,佛法里头不是断灭的意思,是不可得的意思。
  “综上引证,简要言之”,念老给我们做个结论,“极乐菩萨以般若妙慧,了知一切
诸法,皆毕竟无所有,不可得”,是这个意思,“平等空寂”。所以叫万法皆空。空寂的
意思是毕竟无所有、毕竟不可得。这是真实话,绝不是妄语,绝不是骗人。释迦牟尼佛当
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万缘放下,只维持日中一食,去托钵,晚上树下一宿,表
演出来,毕竟无所有,毕竟无所得。所以,他把能得的这个念头放下,说到做到了。“但
应谛知一切皆空,不是断灭。此空寂是实际理体,不是断空,是第一义空,乃不断之无。
如是契入寂灭平等,故云知一切法悉皆空寂”。
  下面接着,‘生身烦恼,二余俱尽’。“生身,可指分段生死之身,与变易生死之身
”。此处则指菩萨变易生死之身,因为他有二余俱尽。这个二余里头,“又生身者乃二余
之一。二余者,生身之苦报与烦恼之残余。生身是苦果,烦恼是惑因。此二俱尽,谓之二
余俱尽”。这里说得很好,说得很明白,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此二俱尽,人死了,身体死
了,这个俱尽大家都知道,容易懂。还有,我们一般讲你那个灵魂没死,它在,它又去投
胎去了,这个事情可麻烦了。所以那个余没有尽,必须把这个余也要尽掉,你才真正脱离
六道轮回,你要不然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把身、心,就是烦恼习气,这个也要断尽。这
两种余,这个余是指烦恼、习气,我们在梦中它起作用,你就很容易能觉察它。为什么会
作梦?梦就是烦恼、习气,烦恼有善恶不同、有苦乐不同,在梦中,你在迷惑的时候,控
制不住,它起作用,梦境是这么来的。睡觉睡得很好,没有作梦,这个好。凡是睡觉梦多
,你有没有在休息?没休息,身体在那里休息,你的神识没休息。必须神识也休息,那真
休息,这个睡眠是正常的。梦太多,这个睡眠不正常。所以不断,它有东西,有个东西不
断的,不是断灭的无,断灭的无容易懂。
  这个地方是讲实际理体,我们佛法里头讲真我。身体是个假我,除了假我之外还有个
真我。真我有迷有悟,觉悟了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迷了就是六道凡夫,这个要认
识清楚。换句话说,你要不认真念佛,死,死不了。不要以为说死了就了了,这是天大的
诳语,绝对的错误。死了,你神识做不了主,跟着业力去了。如果一生心善行善,到三善
道去了,三善道是天道、人道、修罗道,习气牵着你去了,三恶道是地狱、饿鬼、畜生。
三善道虽然好,不长久,福享尽了,阿赖耶里面还有很多罪业,严重的烦恼习气,牵着你
到三恶道。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出不了六道轮回不算成就。所以千万不要
把修行的成就看作是善法,那你就错了,你不是在学佛。佛是要出离三界,要了生死,要
出轮回,这是佛法。误会了,把天道当作究竟,大错特错!学佛同学不能不知道。这个经
文四句,最重要是两句,“知一切法,悉皆空寂”。你是不是真的知道?真知道、假知道
从哪里看?从放下看。你放下多少你知道多少,你没有放下你完全不知道。从哪里放起?
从身。真正放下的人,不计较身心烦恼,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这真放下。其他就容易
了,贪瞋痴慢疑,不难;烦恼习气没放下,很难。别人欺负你、伤害你、侮辱你,你能不
生气吗?你能放得下瞋恨吗?怨恨恼怒烦统统放下,身心健康,身心自在。儒佛所讲的幸
福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喜悦、快乐。
  这个“二余”,一个是生身的苦报现前,第二个是烦恼习气。习气不是这一生养成的
,过去生生世世所养成的。在现前这个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相信科学,西方
人不相信宗教,宣布上帝已经死亡;东方人不再相信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诲,认为
这是过去帝王时代的控制人民一种手段,不是真理,不要了,造成今天整个地球的混乱。
想求治之心的国家领导人,我见过,都非常关心,这个世界怎么样才能恢复到过去那样的
安定和谐?遇到我跟我谈这些问题。我总结就是一句话,教育出了问题。西方人过去太平
盛世靠宗教,相信神,对于作恶总有一些收敛,怕将来堕地狱,他们不讲六道,他讲天堂
地狱,有起一点作用。中国人讲理,不讲神话,讲道理,五伦五常是道,从道里面生出德
,德是随顺于道,五伦是道。道是天然的、自然的,不是哪个创造发明的,它本来就是这
样的。父子有亲,本来就是这样,没人教他的,没有人规定他的,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人在这个世间,跟我们的关系不外乎五种,五种全部包括尽了,这是道。道必须要遵
守的,随顺的,那就叫德。这个最亲的德,跟道连在一起的,父子有亲,亲爱。夫妇有别
,不同的任务,过去古代男子负责养家,家庭经济生活他负责;妇女在家里面她最大的任
务是教孩子,小孩将来有没有成就全靠她,她是孩子的母亲,也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从
怀孕开始,胎教。小孩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当中,妈妈两个眼睛要盯住,要看着小孩,
凡是不如法的事情,违背伦常道德的事情,决定不能让小孩看到、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
他接触到,他看到、听到、接触到的都是伦理、道德、因果、圣人教诲。所以,他三岁就
有小圣人的模样,他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善恶,善的、好的他亲近,不善的他排
斥、他拒绝,他不学那东西。六、七岁交给老师,老师代替父母,老师要做出榜样给学生
看,他要不做出来学生不相信。所以在家里父母做榜样,在学校里老师做榜样,这样教出
来的,好教。十五、六岁就很有道德、很有学问,该读的四书五经,十五岁之前全完成了
。我们今天讲的最大的丛书,中国国宝《四库全书》,他有能力读诵,字他都认识,他没
有生字,他能读、他能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
  学校,孩子读书,家庭事情,国家没管理,国家只有考试,你读书可以参加考试,考
取了叫功名,一旦考取了,国家养活你。我们看《了凡四训》就看到,参加县考考取了,
秀才,国家就给你供养,每一年有好像是九十一石米,九十一石。那个吃不完的,你可以
卖了卖钱,可以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能生活,不需要操别的心,好好再读书,参加省
考,参加殿试,殿试是皇上做主考官。那个考及格了叫进士,这都是学位的名称,省考是
举人,县考是秀才。省考及格的,大概愿意从事于公务的,他就任命你做地方官员,像现
在的县市长,再低一层的就是幕僚,科长、局长这一类的。这就从政了,所谓是“万般皆
下品,唯有读书高”,整个社会上上下下对读书人都非常尊重。士农工商,在群众团体里
他地位最高,把商摆在最后,商是最有钱的,用意很深,都是教育。现在颠倒了,商摆在
第一,学摆在最后,现在教书的老师,社会没有地位,人家瞧不起;经商做企业的大老板
,没有人不尊重,这风气颠倒了。颠倒了社会就乱了,原因在此地,我们要搞清楚、搞明
白。
  我在年轻时候,我的老师指出我这条道路,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教我读《释迦方志》
、《释迦谱》,《大藏经》里头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对释迦牟尼佛有正确的认识。读了之
后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用现代的话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社会教育家,他一生搞社
会教育,一生办学。我们不能把他错认了。他没有建道场,没有建学校,他课天天上,都
在野外风景好的地方,过游牧生活。晚上睡觉树下一宿,中午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外
面托钵。所以上课多半在下午。上午的时间托钵,托钵回来在一起吃饭,吃饭剩下来的,
还有多余的,布施给畜生,再把钵洗干净,就开始上课,佛就开始讲经,他办学。你看他
有小学,讲小乘,小乘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圣贤教育,小学十二年,我
们现在小学六年,不够,根没扎稳,他是十二年;中学八年,讲方等;大学二十二年,讲
般若;最后研究所,讲法华,八年,总共加起来四十九年。这是佛事,释迦牟尼佛在世他
所干的事叫佛事。佛事是教学,现在变质了。
  日本人告诉我,这日本的出家人,我在日本讲经,日本和尚告诉我,四百年前,日本
的大大小小寺庙都讲经,没有不讲经的,跟中国一样。日本丢掉四百年,中国丢掉两百年
,中国过去寺院庵堂都是学校,接受佛陀教育。满清末年一百年,疏忽了,不重视,完全
丢失掉,一百年。满清亡国,民国建立,把这个看作迷信,不但不提倡,还希望把它消灭
掉。怎么办?外国人还想出办法,想出什么?英国人说的,汤恩比博士,这个人一生研究
世界文化史,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就是现在)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谁
相信?我这次到英国去访问,住了一个多月,英国人相信,很难得!我们来看英国人带头
,真正如果有成就,现在刚刚起头,三年如果有成就,肯定影响欧洲,欧洲人都学汉学了
,我相信五、六年会影响全世界,地球上的社会安定和谐可以出现。今天欧洲这个汉学院
,我感觉到的,祖宗保佑的,三宝加持的,众神拥护的,所有宗教的神圣都拥护。为什么
?它的宗旨是帮助全世界的人民离苦得乐。这个与宗教里头上帝爱世人,与佛教里头说佛
菩萨大慈大悲,完全相应。只要相应,信不信没关系,不信他也保佑你,他也加持你。我
们凡夫有分别,佛菩萨没有分别心,他们的心是清净平等正觉的,我们要知道。他们自学
圆满,为什么?“知一切法悉皆空寂”,这自己成就;他们的修养是“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生身是现在这个身,在这个世间所受的一切苦恼。
  这几天我看经感觉有点模糊,戴个眼镜稍微好一点,我们的同学带我去看眼科医生,
是不是要换眼镜?我这个眼镜用了十年,可能度数增加了。到医院一检查,原来不是的,
是白内障,这提醒我了。白内障可以开刀,很容易治好,而且没有什么痛苦,大概需要二
、三天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医生问我,人老了,这是自自然然的,他跟我商量,要不要
做个手术?我说可以,我答应他了,他给我安排时间。这就是什么?烦恼,身体年岁大了
,它就不听指使了。好在我其他的毛病还没有,还没有发现,现在就发现的一些小毛病。
  烦恼是更重要,要知道烦恼,烦恼是什么?七情五欲,喜怒哀乐爱恶欲,贪瞋痴慢疑
,烦恼,怨恨恼怒烦也是烦恼,财色名食睡,烦恼,都要远离、都要放下,让自己清净心
现前、平等心现前、大彻大悟现前,就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这个重要,我们要这个
,与这个相违背的、相反的,我们不要,可以得长寿。为什么?境随心转,这佛经上的话
。现在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环境是随着念头转的,物质从哪里来的?是念头造成的
幻觉,没有念头就没有物质,念头生物质现象。这个理论是刚刚提出来,再过个一、二十
年,如果科学家都接受了,大概那个医院头一个关门。为什么?我用念头来治病。身心哪
有毛病?念头转的。眼睛能够不看邪恶的这些色,这些色统统不看它,去看圣贤典籍,去
看佛菩萨的形像,这个好,这个能治眼病。听梵音、听佛号,能治耳病。统统都可以自己
把自己治好,不必求医生,也不必去吃药,念头就能治好,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听说哪一
尊菩萨生病?哪个阿罗汉生病?没听说,那佛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境随心转很重要,保持
身心健康,就防止一切疾病的入侵。
  这个地方,生身,我们刚才念到这个地方,指分段生死之身。什么叫分段?来到这儿
投胎,从生到死是一段;来生又到别的道去了,这又是一段,一段一段的,有生有死,生
死是一段,叫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不是这个意思,变易,产生变化了。譬如读书,你上小
学,今年上一年级,一年级生了,明年升二年级,那一年级死了,二年级生了,这叫变易
。变易跟分段不同,这叫变易,分段是一段一段的,我们讲真的有生死。变易不是的,变
易是你的变化,改变了,从阿罗汉升到菩萨,阿罗汉死了,菩萨生了;菩萨有五十一个等
级,十行菩萨死了,十回向菩萨生了,它是这样的。就像读书一样,小学毕业,小学死了
,中学生了;中学毕业,中学死了,大学生了,这叫变易,还是一个人。所以佛讲生死两
种,一种是变易、一种是分段,两种意思。这个地方所指的是菩萨变易生死之身,菩萨他
没有分段生死。为什么?他已经超越轮回,不但是菩萨,阿罗汉亦如是,菩萨里头圆教七
信位的菩萨,跟阿罗汉地位差不多。这就是生身之苦报,这是现在所受的,现在在造业是
烦恼之残余。所以“生身是苦果,烦恼是惑因”,这个惑,迷惑颠倒,将来堕落,也可以
说是苦因。
  “烦恼、见思等惑,正是集谛”。见烦恼我们今天说过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
取见、邪见,这叫见惑。思惑,念头,起心动念,贪瞋痴慢疑,这五种念头是思惑。这都
是属于四谛里头的集谛。“菩萨能断正使,及以习气,无有余残。出过三界,离父母生身
,有漏果缚悉断尽,故云俱尽也。”下面,又憬兴大师说:“生身,在报”,现在人身,
“烦恼,苦因。因果二余,皆已尽故”,二余是习气,统统都尽了。这是什么人?小乘的
阿罗汉,大乘圆教七信位以上的菩萨。《净影疏》里面说,“生身,苦报。烦恼,惑因。
此二残余皆悉灭尽,故云二余俱尽”。到这个地方是一段,正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希望
同学把这四句话记住,“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真正放下的人,不计较身心烦恼,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这真放下。其他就容易了,
贪瞋痴慢疑,不难;烦恼习气没放下,很难。别人欺负你、伤害你、侮辱你,
你能不生气吗?你能放得下瞋恨吗?怨恨恼怒烦统统放下,身心健康,身心自在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8-29 16:29: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8-29 17:48:00
阿弥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8-30 23:15: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