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龙树 (维基百科条目)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0:21:32
大乘的流派,可说是从龙树(菩萨)之后,百花齐开,
在下简单查了一下其资料,节录并分享如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E%8D%E6%A8%B9)
□龙树:相传为证得初地果位之菩萨
佛教僧侣、大乘佛教论师,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传统上认为龙树于)
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崇高地位,许多人认为他是释迦牟尼佛之后,大乘佛教
中最重要的论师,相传为证得初地果位之菩萨。其著作甚多,有“千部论主”的称誉,其
中以《中论》及《大智度论》最为著称。
□影响:以他的著作来证明本身宗义的正确
龙树广泛影响了大乘佛教各宗派,中观派以他为创始者,瑜伽行唯识学派与如来藏学派也
多以他的著作来证明本身宗义的正确。
龙树菩萨在中国被誉为八宗共祖(三论、天台、华严、唯识、净土、禅、密、律)。
□经历:曾想自立大乘僧团,改变服色,自行授戒,但没有成功
龙树出身南印度,为婆罗门种姓,少年时学习吠陀经典,同时也精通各种学问及法术。因
学隐身术,与至友三人进入王宫,差点被杀,领悟欲为苦本,于是决心出家,加入佛教僧
团。传统上认为龙树是在说一切有部中出家的。
龙树在印度北方雪山(今喜马拉雅山区)的佛寺,阅读到大乘佛教经典后,至印度各地寻
求大乘佛教经典,并推广大乘佛教。因为当时大乘佛教尚不被人接受,曾想自立大乘僧团
,改变服色,自行授戒,但没有成功。
相传龙树进入龙宫学习大乘方等经典,之后在印度南方弘法。
龙树进入龙宫取回的大乘经典,汉传佛教相传为《华严经》,藏传佛教的传说则是《般若
十万颂》(即《大般若经》)。
□死亡:应非自然死亡
龙树极为高寿,年纪超过百岁。他可能是因为佛教部派间的争论而被一小乘佛教法师杀害
,或是涉入王室继承造成的政治纷争而被王子杀害而死。
□思想:此语亦不受,如是名中道
龙树菩萨是佛教中观学说的开创者,以其初地菩萨的证量,并依大乘佛教般若诸经典为本
,对大乘佛法的中道予以严谨的论証。龙树菩萨于大乘佛法的中道定义为“非有亦非无,
亦无非有无,此语亦不受,如是名中道。”
□著作(部分):可说著作等身。
《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六十颂如理
论》、《大乘破有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菩提资粮论》、《宝
行王正论》、《劝诫王颂》、《优波提舍》、《庄严佛道论》、《大慈方便论》、《无畏
论》等不少著名的论典,造论之多,世所罕见,故被誉为“千部论师”。然除上述之经典
外,亦有学者存疑其它的一些论典是否真为龙树菩萨所著,如《十八空论》、《释摩诃衍
论》。现存藏传《无畏论》,因为其中引用了提婆著作,被认为是后人所作,非龙树著作

在下阅读资料后,认为龙树想要自立大乘僧团的经历,
再加上他改变服色,自行授戒的实际行为,如果放在现代,仍算是如法如律之行为吗?
是为了改革佛教吗?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值得思考。
再来是进入【龙宫】取经,
藏传佛教当然也可以说有【密续】、【伏藏】来支持十一地之境界的学说存在,
一定要去思索,前辈在‘干什么’、‘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在下感叹现在【十地论】落伍了,全新的改革,【十一地】或许也是佛教,是吧?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0:33:00
或许您正在学(初地龙树发觉的伏藏)大乘佛法,大家一起来取宝藏(伏藏)吧。说不定,一百年后,十一地论是佛法主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忘了说:在下仅为学术讨论,若有未尽之处,或请协助指正。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1:00:00
龙树亦有认为是十地的说法,我想应该两说并陈,比较公允,而不是选择性地只列出认为龙树是初地的说法龙树传记夹杂神秘传说,未必全是现实,龙宫取经的传说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04:00
中国僧人的认证,跟当初共事过的印度人的认证,哪个可信?照您的理论,以后十一地论也是佛法的时候,当然龙树也能晋为十一地,应无疑义,是吧?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1:06:00
和大乘学者主张大乘经典是佛说有关。传说不必视为实事但也不必刻意讥讽。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08:00
我懂您的意思,龙树大乘思想可以再缩成一句话:“我说A,但我不接受A”非常高深的空性,这应该不算妄语吧?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1:09:00
至于龙树本身就是激烈的反抗传统僧院,他从来就反对保守派,这点很明显,所以当然不会按保守派行事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10:00
所以讨论大乘佛法,记得,最后对方也不会接受双方任何话这句话,道尽大乘佛法之本质,一定要学习一番的。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1:12:00
而保守派的教团规定也是大迦叶定的,就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服大迦叶那一套,所以分裂出大众部。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16:00
就在下研究后,分裂原因似乎是为了“钱”先说明,这是个人研究推论,真实原因无法于现代确认了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1:19:00
这是研究推论还是臆测呢?如果是研究推论,那请提出研究资料来证明吧,否则就是个人臆测了。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19:00
“金钱”不能“捉取”,但是没规定不能“求乞”,产生诤论可见维基百科-大众部,内之大众律的部分讲得客气一点,就是“金钱”是造成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讲得不客气一点,就是俗语所云的,一切都是__。分家嘛,表面上都是为了○○○,其实都是为了__。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1:36:00
如果你认为讨论跟金钱有关的戒律,就表示僧侣是爱钱的那算是经过脑补之后的过度推论吧。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39:00
您已经脑补了,为了__,跟【爱】钱,是不一样的例如:我为了吃饭而努力 = 我爱吃饭而努力,不一样吧?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1:41:00
毕竟建造僧院,总不可能不要花钱用空气盖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41:00
阁下请按实质内容讨论,请务必勿脑补在下未说的内容,感谢推论,可以,您要说明是个人推论。别说是在下有说出来在下说得很清楚:“金钱”是造成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1:44:00
因为"俗语所云"的为了钱,一般是指涉金钱欲望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44:00
你却说:“表示僧侣是爱钱的”,请问是谁在过度推论?在下没说为了钱,写得很清楚,是为了__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1:45:00
如果你只是指金钱上的戒律,而非指金钱欲望,那很好,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45:00
名相会换,本质保证就是这样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46:00
例:93大游行,当然是为了尊严,难道是为了__?在下没说的内容,真的,请阁下不要过度推论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研究一下【第二次集结】为什么而集结。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1:51:00
那你也可以显而易见我用的是假设句︰如果A,则B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53:00
在下也回,您已经脑补了,应该不过份吧?讨论跟金钱有关的戒律,不能代表僧侣是爱钱的。在下表示。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1:55:00
我说的是"假设"你符合A,那才会有B,这不算脑补吧提出假设并非脑补,直接以假设当定论才是脑补。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1:57:00
形式上的讨论,可以停止了,在下未说即未说,勿过度假设何不讨论实质内容?形式内容应该不是重点才是吧?龙树大乘主张:“我说A,但我不接受A”,大乘当然学不完。所以在讨论的时候,就会发现对方会有时否认表义,有时否认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2:05:00
实质内容就是佛教始终有批判思潮,反抗保守派的一言堂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2:05:00
实义。因为对方从没有接受过自己说的A,不要想太多。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2:08:00
楼上那几句是出于哪部经典,想请教?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6 12:09:00
在下是参考本文章的:□思想 内所节录的部份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6 12:15:00
那我可以大胆判断你误解文义了,中观认为语言没有对应的本体,但中观从不否认语言作为日常生活工具的功能当自宗和他宗辩论时,还是要用语言作为工具。并没有那种"我讲的我自己也不接受"的情况存在。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6-08-26 13:40:00
龙树大师果位应不只初地,而化现初地。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7 08:05:00
在下不能理解的是,没见过龙树的中国僧人们,将龙树自初地晋升为十地,是有跟龙树一起共事过吗?然后lk011382所云:龙树大师果位应不只初地,而化现初地。请问您是十地以上吗?不然您怎么可以去认证十地?这算是大【妄语】,因为未证言证是被禁止的!当时的人,只传说初地,阁下竟晋升龙树十地,您是活佛吗?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6-08-27 11:48:00
初地之说来自楞伽经说龙树“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但其梵文原文为龙叫,与龙树不合,可能是另一比丘,时代晚于龙树,传说为龙树弟子。何况玄奘是七世纪,龙树是二至三世纪,之间差了几百年哪里是什么"共事过的印度人的认证"?所以我说为求客观,要两说并陈,因为两说都不太可靠你说你是学术讨论,学术讨论就是要把不同的说法列出,而不是只挑自己同意的列出,未经讨论却直接进入结论。
作者: fatalfeel2 (风在动)   2016-08-27 17:58:00
告诉你出处了 不去细读十一地一词犹如过河女 佛法不执著 现在还念念不忘佛法讨论到 A B 它就难以解脱轮回了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7 17:59:00
在下已经说明为什么不是十地,您若质疑,请回复一篇文吧?
作者: fatalfeel2 (风在动)   2016-08-27 18:00:00
一个初地的人 无法开铁塔!!! 逻辑上搞的人 永远不会懂龙树 圣行者 被你用一个维基百科 贬低其位 真糟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7 18:02:00
十一地之境界用来比喻很实用,一说大家都懂,您别在意了都能【金刚后心师十一地论】了,别跟维基计较,好吗?
作者: fatalfeel2 (风在动)   2016-08-27 18:03:00
龙树是密宗的始祖 一个初地的人 无法传出十地以上的法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7 18:04:00
龙树跟您比,提鞋都不配啊不然问问板众,龙树有十一地吗?
作者: fatalfeel2 (风在动)   2016-08-27 18:04:00
讨论龙树再多 就如毒箭喻
作者: fatalfeel2 (风在动)   2016-08-27 18:05:00
放不下名词 贬圣者 无有是处!!! 好自为之!!!
楼主: YuGar (深奥幽玄)   2016-08-27 18:06:00
龙树算哪根葱啊,本板有个【金刚后心师十一地】之境界者耶能入极深禅定,发觉【密续】(伏藏?)后入【十一地】之境界显然【超大乘】,龙树应要流泪顶礼问法,感叹如此甚深教法前所未闻,如今得见,实不可思议,诸天赞叹,能于娑婆世界闻此超大乘之法,行此不可思议之禅定境界,欢喜奉行,作礼而退。(疑?有没有很感觉很多东西好像也是这么写的?很像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