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奥-禅-师 佛-学-问-答 1 2 3 4

楼主: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7-10 23:53:43
问1:
感谢昨天发的“安般念简介”。
可以参考文章代码(AID): #1NVRH4Vf
文章代码(AID): #1NVRer4s
我很认真地去了解它并且感受它,所以今天进步很快,更加专注,
更加有正念,更加有信心。
但是前几天静坐时一刹那间忘记自己身体的存在,只专注到息经过接触点,
被此不曾有过的感受吓了一跳。
助理老师告知这是好的,不要怕。今天再有两次,比上次更长几分钟,
心里非常宁静,眼前只有太阳般的金色光芒,只专注觉知息经过接触点。
旁边师兄一个很大声的咳嗽,我却吓得跳起来,好像静坐时打香板,
被打的人没感觉,旁边的人却吓得跳起来。
当自己专注在觉知息时,为什么会被大一点的音声吓到?
连走路时专注于觉知息也会被转弯的师兄吓一跳。
我不是一个胆小的人,但今天为什么被吓好几次?我该怎么做?
答1:
单纯只觉知息而忘记身体的存在是很好的禅修经验;很重要的是要继续如此修行。
当禅修者的定力开始进步时,自然会对噪音敏感,
因为声音对禅定而言犹如尖刺一般。
你应当尽可能不去理会声音及其他一切对象,一心只专注于气息。
当你的定力深且强时,就不会再受到这些境界干扰。
容易被声音或影像惊吓是由于对它们不如理作意的缘故。
你不自觉地作意它们为某种可怕之境,因此惊吓等不善法就会生起。
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与你过去的生活经验有关,并非每位禅修者都有如此的经历。
你应该做的就是经常保持如理作意:就现在而言,就是只注意自己禅修的目标──气息。
问2:
我是初学,以前很少有机会静坐。
怎样的姿势能令我越坐越久,而不是几天下来就越坐越想爬起来,
因为酸、痛、麻而起心动念想离开座位?
答2:
在密集禅修刚开始的阶段,几乎每个人都难免有酸、痛、麻的问题。
如果能有耐心,坚忍不拔地继续修行,渐渐就会适应,种种不舒服感受会消失,
而且能坐得愈来愈久。
适当的坐姿因人而异:对于身材高瘦的人,结双跏趺坐通常是很容易的;
对于身材矮胖的人,单盘坐或两脚并排平放而坐通常比较适当。
你必须自己尝试及抉择那一种坐姿最舒适、耐久。
有一项重要的须知是应当保持身体骨架平衡,不要经常歪向某一侧。
例如,这次静坐右脚在前、左脚在后;
下次静坐则两脚的位置对调,如此调整坐姿以保持左右平衡。
问3:
实在受不了时,我可否起来走走?但是如果我离开了,静坐时间会进步吗?
答3:
坐得受不了时,可以起来站着,继续专注于气息。
静坐的时间不适宜用来行禅。
静坐时间是否会延长决定于你精勤与毅力的程度:
如果你有规律地时常静坐,通常你就能愈坐愈久。
问4:
请问如何解脱病苦?如何对治病痛?请禅师慈悲开示。
答4:
在佛陀的时代,有一天罗塔比丘问佛陀说:
“世尊,什么是病?”佛陀回答说:“五蕴就是病。”
因此,只要还有五蕴存在,就必定还有病苦。
例如,四大当中任何一大过度强盛时,就有病痛产生。
四大不调可以由于业力、心理、时节或食物所造成。
在这四种原因当中,我们只能设法改善心理、时节与食物,无法改变业力。
由于五蕴就是病,因此解脱五蕴就解脱了病苦。
如果想要解脱五蕴,就必须精勤修行直到证悟涅槃。
涅槃里没有五蕴,没有病,没有苦。
对治病痛的方法是取用适当的食物与药物,居住于气候温和的安静处所。
很重要的是要培育增上心,即止禅心、观禅心、道心与果心。
这些是强而有力的心,有助于减轻病痛,乃至去除病痛。
举例而言,我们的佛陀在般涅槃之前十个月时得到非常剧烈的背痛。
他修行七色观法与七非色观法这两类观禅,然后进入阿罗汉果定。
由于他的观禅强而有力,所以他的阿罗汉果定也是强而有力。
从阿罗汉果定出定之后,
他发愿说:“从今日起到般涅槃日为止,愿此病不再发作。”
他每天都必须如此修行与发愿,来防止该病痛生起。
因此,若要对治病痛,你应当效法佛陀,培育与禅定、观智、圣道智、
圣果智相应的增上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